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3-10-08 10:11潘华张敏尚王旭蒋丹丹
实用医学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灌肠菌群

潘华 张敏尚 王旭 蒋丹丹

1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河南南阳 473000);2南阳市中心医院针灸科(河南南阳 473000);3南阳市中医院针灸科(河南南阳 473000)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接受手术治疗可清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目前胃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该术式的手术创伤已大大减小,但患者术后仍处于应激反应状态,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不利于术后康复[1]。尤其是胃肠功能抑制可影响术后营养摄入,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引起切口愈合不良、肿瘤逃逸等不良后果[2]。

中医学理论认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处于气滞血瘀状态,常见腑气不通,治则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法[3]。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是本院处理胃癌根治术后的常用方法,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之效。热敏灸是中医特色外治法,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悬灸热敏化腧穴而激发经气,使气至病所,达到行气活血之功效[4]。但热敏灸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尝试寻求安全、有效的胃癌术后促康复手段,以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胃癌符合《胃癌规范化诊治指南》[5]中的标准,并经术后病理证实;(2)年龄≥ 18 岁且≤ 75 岁;(3)临床分期符合AJCC 第八版胃癌TNM 分期中Ⅰ-Ⅲ期;(4)符合手术指征,并给予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5)中医辨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6]中气滞血瘀证标准:①胃脘痞胀隐痛,肛门矢气停止,呕恶纳呆;②食欲不振,恶心干呕,心悸不宁,气短神疲,夜寐欠安;③舌质淡暗,苔白,脉沉迟而涩;(6)依从性良好,患者本人留有书面协议。

排除标准:(1)既往上腹部手术史;(2)合并机械性肠梗阻或伴有伴有广泛转移;(3)伴有免疫或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史;(4)中转开腹;(5)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营养不良、认知功能障碍;(6)需联合脏器切除者。

1.2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3 例胃癌患者为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 例胃癌根治术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观察组43 例胃癌根治术后给予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治疗。组间TNM分期、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取无菌生理盐水150 mL,加热至37 ℃左右备用。嘱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略垫高,石蜡油润滑肛周及一次性肛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完成后嘱患者平卧1 h,1 次/d,连续治疗1 周。

观察组术后给予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治疗。气畅血行汤组方:丹参15 g、丹皮10 g、赤芍10 g、大黄15 g、枳实10 g、厚朴10 g,每天1剂,加水浓煎至150 mL,晾凉至37 ℃左右予以保留灌肠。操作方法和频次同对照组。热敏灸取穴关元、天枢,点燃艾条,每穴首先回旋灸2 min,再施以雀啄灸1 min 加强敏化。再循经往返灸2 min,再施以温和灸30 min。热敏灸1次/d,连续治疗1 周。

1.4 检测方法于术前1 d、术后3 d、7 d 时取患者粪便标本2 g,置于无菌容器-80 ℃冰箱保存。统一冻融后提取粪便细菌DNA,试剂盒为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粪便基因组DNA 快速提取试剂盒。采用16S1RNA 测序法进行肠道菌群测序,记录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Shannon 指数是基于样本所有丰度和均匀度及注释物种信息,反映肠道菌群中物种种类数及每个物种占群落比例,Shannon 指数越大,提示样品中物种多样性越高。Chaol 指数是根据所测数量来预测样品中微生物种类,Chaol 指数越大,提示样品中物种越丰富于术前1 d、术后3 d、7 d 时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6 mL,分装于两支真空采血管,一支室温静置30 min 后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长10 min,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肽(VIP)、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试剂盒由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为罗氏E601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CD3+、CD4+,计算CD4+/CD8+,仪器为美国贝克曼CytoFLEX 流式细胞仪。

1.5 评分标准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6]制定,其中主要症状胃脘胀痛、矢气停止、呕恶纳呆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计0 分)、轻(计2 分)、中(计4 分)、重(计6 分)。次要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干呕、心悸不宁、气短神疲、夜寐欠安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计0 分)、轻(计1分)、中(计2 分)、重(计3 分)。舌脉正常不计分,异常计1 分。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 26.0 处理,应用()描述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GAS 等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指标,应用t检验比较,应用χ2检验比较手术方式、TNM 分期等计数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s,d

表2 两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s,d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0 43肠鸣音恢复时间1.98 ± 0.34 1.41 ± 0.25 8.744< 0.001经口进食时间3.48 ± 0.67 2.78 ± 0.54 5.268< 0.001首次排气时间2.23 ± 0.32 1.54 ± 0.26 10.815< 0.001首次排便时间2.78 ± 0.41 1.65 ± 0.24 15.453< 0.001

2.2 两组肠道菌群比较两组术前1 d 时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3 d 时双歧杆菌、乳杆菌较术前1 d 下降,大肠杆菌较术前1 d 升高,肠球菌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3 d 时和对照组术后7 d 时肠道菌群与术前1 d 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7 d 时双歧杆菌、乳杆菌高于术前1 d,大肠杆菌、肠球菌低于术前1 d,且观察组术后3 d、7 d 时双歧杆菌、乳杆菌较同时间对照组更高,大肠杆菌、肠球菌较同时间对照组更低(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道菌群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flor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FU/g

表3 两组肠道菌群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flora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FU/g

注:与术前1 d比较,*P < 0.05

组别例数双歧杆菌术前1 d 6.25 ± 0.41 6.17 ± 0.45 0.845 0.401大肠杆菌术前1 d 7.93 ± 0.78 7.85 ± 0.82 0.455 0.651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0 43术后3 d 6.03 ± 0.51*6.25 ± 0.46 2.066 0.042术后7 d 6.41 ± 0.52 7.73 ± 0.58*10.887< 0.001术后3 d 6.67 ± 0.59*7.83 ± 0.63 8.642< 0.001术后7 d 7.74 ± 0.72 8.78 ± 0.69*6.719< 0.001组别例数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术后7 d 9.47 ± 0.98 8.47 ± 1.11*4.338< 0.001 40 43术后3 d 8.74 ± 0.81*7.71 ± 0.85 5.642< 0.001术后7 d 8.11 ± 0.73 7.41 ± 0.69*4.491< 0.001乳杆菌术前1 d 7.87 ± 0.67 7.90 ± 0.58 0.219 0.828肠球菌术前1 d 9.54 ± 1.02 9.60 ± 0.97 0.275 0.784术后3 d 9.63 ± 1.11 9.57 ± 1.03 0.255 0.799

2.3 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两组术前1 d 时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 d 时Shannon 指数、Chaol 指数均较术前1 d 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术后7 d 时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低于术前1 d 和观察组(P< 0.05)。观察组术前7 d 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flora diversity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FU/g

表4 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intestinal flora diversity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FU/g

注:与术前1 d比较,*P < 0.05

组别例数Shannon指数Chaol指数术后7 d 2.78 ± 0.54*3.08 ± 0.67 2.236 0.028 40 43术后3 d 95.69 ± 21.04*128.22 ± 24.63*6.446< 0.001术前1 d 171.05 ± 48.96 167.23 ± 52.54 0.342 0.733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术后7 d 134.74 ± 45.26*159.63 ± 49.55 2.384 0.019术前1 d 3.23 ± 0.47 3.19 ± 0.52 0.367 0.715术后3 d 2.04 ± 0.36*2.64 ± 0.55*5.833< 0.001

2.4 两组胃肠激素比较两组术前1 d 时胃肠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 d 时GAS、MTL 均较术前1 d 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3 d 时VIP 较术前1 d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7 d 时胃肠激素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7 d 时GAS、MTL 低于术前1 d 和观察组,VIP 高于术前1 d 和观察组(P< 0.05)。见表5。

表5 两组胃肠激素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g/mL

表5 两组胃肠激素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g/mL

注:与术前1 d比较,*P < 0.05

GAS MTL VIP组别例数术后3 d 312.25 ± 45.88*277.33 ± 36.96*3.831< 0.001术后7 d 264.02 ± 34.15*240.12 ± 36.56 3.072 0.003术后3 d 121.36 ± 23.14*158.63 ± 26.63*6.784< 0.001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术后7 d 166.36 ± 28.97*187.54 ± 31.05 3.207 0.002术前1 d 189.85 ± 24.85 191.74 ± 28.63 0.320 0.750术前1 d 301.45 ± 38.85 311.04 ± 40.57 1.098 0.275术后3 d 187.63 ± 31.05*263.36 ± 35.59*10.297< 0.001术后7 d 278.85 ± 29.55*307.23 ± 41.25 3.579 0.001术前1 d 241.02 ± 35.69 235.74 ± 40.07 0.632 0.529 40 43

2.5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术前1 d 时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 d 时CD3+、CD4+、CD4+/CD8+均较术前1 d 下降,CD8+较术前1 d 升高,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 时CD3+、CD4+低于术前1 d,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术后7 d时CD8+高于术前1 d,CD4+/CD8+低于术前1 d(P<0.05)。观察组术后7 d 时除CD8+低于对照组,其他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6。

表6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Tab.6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6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Tab.6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与术前1 d比较,*P < 0.05

组别例数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40 43术后3 d 42.28 ± 4.28*46.96 ± 4.47*4.865< 0.001术后7 d 50.14 ± 3.78*55.01 ± 4.16*5.568< 0.001术后3 d 28.98 ± 3.77*31.26 ± 4.02*2.660 0.009术后7 d 32.25 ± 4.05*37.41 ± 3.96*5.867< 0.001组别例数术后7 d 1.07 ± 0.23*1.25 ± 0.21 3.727< 0.001 40 43 CD3+(%)术前1 d 58.14 ± 4.33 57.33 ± 4.56 0.828 0.410 CD8+(%)术前1 d 28.45 ± 3.03 29.24 ± 2.87 1.220 0.226术后3 d 33.47 ± 3.08*31.88 ± 3.21*2.300 0.024术后7 d 30.02 ± 2.78*29.56 ± 3.47 0.663 0.509 CD4+(%)术前1 d 38.52 ± 4.01 39.11 ± 3.87 0.682 0.497 CD4+/CD8+术前1 d 1.35 ± 0.26 1.32 ± 0.28 0.505 0.615术后3 d 0.87 ± 0.15*0.98 ± 0.21*2.728 0.008

2.6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术前1 d 时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 d、7 d 时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术前1 d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 0.05)。见表7。

表7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Tab.7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分

表7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Tab.7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分

注:与术前1 d比较,*P < 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术后7 d 15.23 ± 2.12*9.02 ± 0.75*18.040< 0.001例数40 43术前1 d 24.56 ± 3.23 23.97 ± 4.02 0.734 0.465术后3 d 18.14 ± 2.65*14.02 ± 2.11*7.863< 0.001

3 讨论

3.1 胃癌术后康复研究背景胃癌是一种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108.9 万,死亡病例约76.9 万,其中43.9%的新发病例和48.6%的死亡病例发生于中国[7]。胃癌根治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但由于受到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心理应激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常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等问题,对术后康复进程造成不利影响[8]。在术后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中医药作为恶性肿瘤的补充与替代疗法,其治疗历史悠久,已成为目前胃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气畅血行汤方解中医学理论认为,胃癌属于“胃脘痛”、“伏梁”、“癥积”等范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导致痰瘀内生,结于胃腑而成癌瘤。而手术金刃刀伤可加重局部气虚、气滞,离经之血溢于脉外而成瘀血。治则以活血行气为基本大法。气畅血行汤方中以丹参为君药,功擅活血祛瘀、养血安神。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二药共为臣药,可增强活血凉血之功。佐以大黄活血化瘀、通腑泄热;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厚朴理气宽胸、下气除满。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之效。保留灌肠法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可更快地减轻肠道气滞血瘀之证。

3.3 热敏灸的作用热敏灸法是一种新型的灸法,其理论基础是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体表腧穴发生敏化,对外界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对艾热异常敏感,艾灸敏化的腧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中热敏灸取穴关元、天枢,关元穴是小肠募穴,灸之可疏肝、健脾、温肾,天枢穴为大肠募穴和胃经要穴,灸之可涩肠止泻、温阳固脱。

本研究发现,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有利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中医症候。这是由于气畅血行汤方中丹参所含的丹参酮可改善局部血流灌注,减轻胃肠道缺血性损伤。大黄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可刺激肠管节律运动,可清除肠道有害菌和内毒素,防止肠道细菌移位而导致病情变化。枳实所含的挥发油可调节胃肠道平滑肌运动,促进消化和胃排空。厚朴所含的厚朴酚可调节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节律。保留灌肠法可直接对肠道产生刺激,促进肠道内容物排出。艾灸热敏腧穴时可刺激信号传导,影响大脑神经网络电活动,通过调节脑-肠轴功能而调节患者胃肠道功能,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两种治疗方法具有协同作用,可更好地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3.4 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对肠道菌群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多样性下降是导致肠道功能恢复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9-10]。本研究发现,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可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这是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机制。胃肠激素可通过内分泌、神经递质等途径影响胃肠动力,其中GAS 可促进胃体收缩;MTL 可增强小肠、结肠节律运动;VIP 可引起胃反射性松驰,延长小肠转运时间。胃癌根治术过程中对肠道的牵拉、局部组织损伤等均可影响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本研究通过检测两组胃肠激素水平发现,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可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这与灌肠以及热敏灸对胃肠道神经感受器产生刺激有关。

机体免疫功能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康复的重要机制,甚至会影响术后复发或转移风险[11]。本研究通过检测两组患者CD3+、CD4+、CD8+及CD4+/CD8+发现,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可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这可能与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关,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更早进食,增加营养物质吸收而提高免疫力。此外热敏灸可激发经气,调节全身免疫状态。

综上所述,气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有利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有关。这一研究结论可为临床提供新的参考,为胃癌根治术后的康复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积累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讨畅血行汤保留灌肠配合热敏灸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优势。

【Author contributions】PAN Hua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s and wrote the article.ZHANG Shangmin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s.WANG Xu revised the article.JIANG Dandan designed the study and reviewed the article.All authors read and approve,and ultimately submit the manuscript.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灌肠菌群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