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分析

2023-10-08 04:58黄潇潇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5期
关键词:竞赛应用型评价

□黄潇潇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满足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企业事业单位与科研机构通力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措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优势互补,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对接与整合资源。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学研产一体化,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有必要做好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工作。

一、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融合学习、生产与科研工作。新时期市场上人才需求发生变化,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创新思维、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可以在国家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研产一体化模式,充分挖掘应用型高校、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效解决传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学科链与产业链对接。应用型高校通过学研产一体化,依托自身优势与特色学科,结合社会需求并围绕区域经济实情,结合学研产一体化平台贯通学科链与产业链,促进学研产深入合作。提高学术成果转化效率。充分发挥“政校企协”资源渠道的作用,实现学术成果转化,全面落实项目。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学研产合作要围绕地方经济开展,应用型高校要规范平台管理,提供专业化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培养的现状

(一)学研产一体化不够深入

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学研产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参与方都获益,实现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对接,实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目的。虽然应用型高校持续推进学研产一体化建设,但企业需求不明确及教学供给不协调,造成双方融合停留在表面上。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为例,应用型高校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扎实,切实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但实际中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确,无法发挥学研产一体化优势,阻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学研产一体化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所提倡的学研产一体化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但目前的专业课程教学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教师配置不合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部分教师缺少专业化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凭经验,只会照本宣科,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思路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无法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此外,专业课教师侧重于讲述技巧,人才培养目的不明确,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同时,教师没有落实以生为本理念,也没有探索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部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考核方式采取传统考试方法,这种方法不适合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单一试卷考核将理论与实践拉开,无法有效融合两者,造成学生课堂上仅关注期末考试内容,不关心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开展专业知识学习。使得学生应用知识结构不完整,无法整合相关知识,出现考试时瞎写一气的情况,起不到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效果。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影响到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实施效果,阻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三、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实施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实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适方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学研产一体化前景下,各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具备专业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对于实践教学极为看重。为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一定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以学研产一体化为基础,针对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教学方法等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不仅为学生设计与之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并根据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岗位发展需求为学生设置专门的职业课程,以此推进学研产一体化模式下课程体系的完善,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将理论知识全部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融合,不断促进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而在进入企业后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

2.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学研产一体化趋势下,各高校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都要有所改进和创新。对于各专业而言,课程知识点多且杂,要求学生要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空间想象力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型高校要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和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身心成长、学习习惯、能力需求、知识结构以及实践基础等,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具体教学方法和内容则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而定,通过如此调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工程造价相关内容学习的积极性。

3.实施学研产一体化的平台与双站模式。对于各专业教学而言,应用型高校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各专业实习基地,将应用型高校内部实践基地和外部企业实训平台相结合,以此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优势,从内至外进行教学资源整合,为学生在校内进行各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在外参与企业试岗实训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全面转化为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在学研产一体化合作过程中,高校可以以合作的名义要求企业向校内各专业实践工作站中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使教师有机会和专业技能人士接触,了解行业以及企业发展,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各专业教学质量,也为企业专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态,积累更多教学经验提供机会,方便其更好地参与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人才培养把好方向。

(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学研产一体化模式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当前阶段,虽然高校教师具备极其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具体实践经验,这对于校企合作的开展产生严重阻碍。对此,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以人才为驱动,促进并落实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可以采用校内培养模式。在企业工程师为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助教的身份参与和配合,通过观察和学习,积累自身研发实践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促进自身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同时,学校需要针对相关制度体系进行完善,针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避免教师在理论研究中投入过多精力,以便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开展实践应用。其次,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定期对教师实践技能进行考核,以外在推动和内在主动的形式督促教师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其个人实践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最后,进行校外培养。可以结合教师具体教学安排鼓励其利用课余时间进企学习,通过亲身参与,对工作环境和内容进行感受和了解,不仅能积累工作经验,还能提升自身实际操作技能,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课赛融通”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和各类竞赛系统进行衔接,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竞赛项目、竞赛内容等进行融合,并在课程评价中引入竞赛评价,以竞赛为引领,对学生、教师进行严格要求,以此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1.将各类竞赛标准与人才培养相融合。实际上,各类专业竞赛的理念会根据参赛人员整体素质、能力,企业岗位发展需求以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体现出超强的先进性以及引领性,能有效推动我国高技术人才的发展和进步。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各类专业竞赛的赛项内容,可以对学生教学任务进行精练,并结合比赛要求对课程理论内容和学生受训项目进行设计,从而将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研究的新技术、工艺以及新出台的各项规定、规范等全面纳入学生课程教学中,以竞赛为驱动和指引,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应用技能。

2.融合各类竞赛理念,改革校内技能竞赛。随着行业的发展,高校在组织学生开展技能竞赛时,一定要秉承“引领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发展”的理念。与此同时,在技能竞赛中还应该强调德、技、才三项齐发展,手脑相结合的原则,其比赛的内容需要和当前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以及企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其考核的范围需要囊括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以此强化“岗课赛证”的融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3.加强技能竞赛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针对技能竞赛相关项目教材和软件等进行研发,建立相关职业培训体系。针对竞赛内容进行细化,并作为教育的指引,帮助学生对竞赛理论知识、研究成果等进行系统化梳理,录制成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私下交流研究。同时,比赛项目的装备、任务等都可转化为学生教学项目和设备,并按照竞赛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研究效果进行评价。另外,以赛促学。通过对竞赛项目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到该领域对于人才素质和技能等的需求,从而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寻找对应的提升途径,而学生通过备赛替代传统专业课程的学习,以竞赛成绩置换专业课成绩,实现了技能竞赛和人才教育的等效转化,切实提升人才技能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四)优化师生考评体系

高校传统人才培养的考评依据主要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核心进行评定,这对于擅长实际操作却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学生而言显得很不公平,也导致学生忽视人才培养的操作环节,将整个学习偏向于知识的死记硬背。这种“应试”的考评模式不仅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还打压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于全方位评价而言,显得片面和不科学。

为改变当前学生人才培养现状,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急需借助混合教学模式对技师院校人才培养中师生考评系统进行优化。首先,在整个考核评价系统中需要将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课前预习情况、实际作业完成状况以及课堂出勤率、在线参与讨论等因素都包含在内,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能够更全面、客观,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监督和督促。其次,在每次考试中还要引入对于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和评价,关注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容和计算机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最后,作为混合式考评系统,其中不能仅对学生表现进行考核,对于教师能力、思想、教学方法等也要进行评价。

很多教师由于自身原因不能走出去接受新鲜事物,导致自身教学思想、方法以及内容等都跟不上知识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从而影响、耽误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但是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上课以及学习的感受、成果和需求等对教师能力进行评价,在向教师进行学习反馈的同时,也能打破现在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方便教师在日后教学中进行改善。最关键的是,混合教学的形式在评价时都采取匿名方式,教师根本不知道是谁提的意见,不仅打消学生心理顾虑,避免穿小鞋等不公平事件发生,且获取评价内容更加客观、真实。而作为应用型高校,为体现出改革的决心,一定要重视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并将其纳入教师薪酬体系中,实现对于教师的监督和督促。

四、结语

总之,学研产一体化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主动融入学研产一体化内容,调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方案。高校要根据市场反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向市场输送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竞赛应用型评价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看竞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