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疯拯救人生?当代人生“回血”指南

2023-10-07 13:17:50颜凤仪
现代苏州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新生代韧性情绪

记者 颜凤仪

刘乃菡,苏州启明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生

“精神状态稳定一分钟已经很了不起了!”不开心时,与其内耗不如发疯?或许受够了上班、上岸的苦,或许是大家都已压抑太久,迫切地需要宣泄情绪。当负面情绪来袭,总是有一种束手无策、被困住的感觉。不过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所有情绪的出现,尤其是负面情绪,都承载着一些必要的信息,提醒我们关注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希望这份“当代人生‘回血’指南”,可以成为你在面对内心风暴时的一处避风港,安宁待到乌云散去、阳光洒落。

焦虑,说明你不是一条“咸鱼”

“985”、“211”满地跑;大长腿、高颜值,身边不乏追求者;月薪一万是讨饭,年薪百万刚脱贫……这种情形,随便一刷知乎、小红书等App 就能看到。我们把艳羡目光全投射到他人身上时,也强化了我们心中的理想化自我。当我们向目标靠近,就越发现自己难以达到预期,陷入焦虑的沼泽中。如果能理解我们情绪的功能和意义,也许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接纳情绪,找回自己内心的节奏。

现代苏州:现代社会的人到底在焦虑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容易焦虑?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刘乃菡:现代社会总体来说处于信息时代,然而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人类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认知能力。我们感知到的一切,包括看到的、听到的等,都会被我们收纳进大脑。但是现代社会“扑面而来”的信息数量多且琐屑,意义也杂乱无章,加重了个体内心的复杂计算和无序焦灼,这是时代导致的普遍焦虑。

另外,信息共享还导致了社会整体的内卷。而压力伴随着的就是焦虑,从某种层面上说,焦虑感是源于我们不满现状,想要过得更好,实质是一种进取心。但信息共享放大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水平,当人认识到一个大的目标并想要实现它的时候,其中的落差会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巨大的压力造成了过度的焦虑情绪,如果没有办法缓解,持续时间一长就会成为“广泛性焦虑”,也就是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无缘无故出现焦虑情绪。

现代苏州:人哪有不疯的,硬撑罢了!大哭大叫的情绪宣泄、暴饮暴食等“发疯”语言和行为算不算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

刘乃菡:看似没有逻辑的“发疯”行为,是当代人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时,调节情绪的“回血”手段。“发疯”行为在心理学中其实被认为是退行的一种表现,指当我们在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会选择用退回到孩童时候、放弃成人处事原则和方式,来回避现实、摆脱焦虑,保护自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现代苏州:生活中抑郁,情绪持续低迷,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自我调节?“重获新生”后又需要做些什么?

刘乃菡: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情绪低落的时候需要用自己的意志去做一些行动(这里说的情绪低落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首先,你需要一个可以鼓励你、监督你完成的人。然后开始做认知行为调整,行为治疗包括刺激、反应、强化四个部分。刺激就是引起负面情绪的事件,从这方面我们可以从消除刺激物的方式调整,也就是远离该事件;反应指的是你如何看待以及处理该事件,可以自己列一张表格,写出负性事件、“我”的反应,我还可以怎么想/做?三个部分来帮助自己调整认知;最后这个调整需要进行强化,强化物的选择应该是自己需要的,比如我需要监督者的肯定,或是奖励自己一次旅行……

另外,如果处于负面情绪中,可以用冥想的方式体察内心,接纳情绪,也可以找值得信赖的朋友倾诉。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感到情绪低落、抑郁,千万不能长时间独自待在一个空间。

从焦虑抑郁中走出需要多久时间,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严重程度,有不同的情况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不是一个马上能改变的事情,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

现代苏州:每个年龄层有不同的焦虑,针对学生焦虑学业、职场新人焦虑职场压力、全职妈妈焦虑家庭琐事、退休人员焦虑无所事事,您有哪些缓解压力的建议。

刘乃菡:有学业压力的学生可以通过科学安排生活、多运动等劳逸结合的方式减轻压力,消除疲劳,转移注意力。此外,可以每天记录二到三个自己经历的或者看到听到的、让自己感到开心、感动和温暖的时刻。尽量把一些不开心的事在记录里做正面的解读,因为事物总有两面性。这样的记录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模式,对他们的情绪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入职初期,焦虑感更多来源于缺乏成就感,所以不要一下子给自己设立太大的目标,每周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每天实现这个目标的五分之一。被分解成小块的目标不仅容易实现,而且可以通过给自己小奖励来抵消内心的焦虑。

全职妈妈的焦虑很多来源于自身价值感的缺失,自我贬低和外界偏见让全职妈妈的付出变得虚无。对于全职妈妈而言,最重要的是心理上要肯定自我选择的价值,能够让孩子安全幸福地成长,是全职妈妈的工作价值体现。适当地找一些兴趣爱好,不管多忙给自己一点个人的空间,让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

孤独和无趣、无用感、恐惧、不甘心等情绪是退休人员焦虑的一部分原因。鼓励老人和同龄的朋友一起参与休闲活动,也可以报一些兴趣班。老人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了,就不会觉得孤独,就没有焦虑感了。如果老人特别希望能够继续工作,家人不必阻止,可以帮助老人找一份轻松的工作,这样可以消磨时间,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所有焦虑的人,我们都建议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作息和睡眠,多参与户外活动。

现代苏州:您认为积极心理学对人生的定义是什么?对人生有何指导性意义?

刘乃菡: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使个人、群体和制度繁盛或到最佳状态的条件和过程。这里所谓的“积极”,就是预设了一颗主动的人心,或者用“能动”这个词更为恰当。人能够调节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寻求幸福,这是人之为人的最初状态。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负面情绪的压制是一种反向强化,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无条件接受与共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并转化他们,如果能在这些负面情绪及相关场景中发现积极正面的因素,那么更容易培养出稳定的快乐和内在的自信。因此,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都要多进行鼓励和正面的积极暗示,将这种意识和行动渗透到骨子里。

寻找韧性,让代际关系双向奔赴

当下,大量个性愈加鲜明的95后、00后新生代员工开始涌入职场。可是,这群新生代员工似乎与80、90后完全不同,他们个性张扬,口头语是“我就喜欢这样”“我爸妈都管不了我,你凭什么管我”“不行就辞职,我又不用养家”。

许多领导者觉得新生代员工总是难以满足,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工作。而新生代员工这种“个性”也对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构成了挑战。如何让70后、80后在管理中创造理解、看见、认同,赋能的包容的工作环境,让代际间双向彼此奔赴,帮助企业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当下领导者亟须破解的难题。

·时代关系造就代际冲突

或许对于大部分的70后来说,辞职的大部分原因是钱没给到位。但对于部分新生代员工来说,辞职的理由有很多,不想再高负荷加班,辞职。不想再忍受变态无理的管理制度,辞职。不想再适应沉闷的工作氛围,辞职……

那有类似辞职行为的是不是就代表他心理“不健康”了呢?本心咨询联合创始Jessica认为,心理产生了极大的问题的人是没有办法适应当下的社会的,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是从测试指标来看,更多是看他有没有社会适应性。

而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1965年到1979年出生的人,他们经历了高考恢复和经济危机,造就了他们务实、敏感、隐忍和保守的特质;1980年到1994年出生的人,他们赶上了电脑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衍生出来的是个性、务实和勇敢的特质;1995至今出生的人伴随着数字时代出生,他们所需要的特质是接受多元、多变,能应对不确定。这也是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职场价值观的原因。

70后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比较艰苦,所以他们工作后需要靠自己去打拼出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新生代员工优渥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更注重自我的表达和选择。不少领导者认为的新生代后员说话直来直去,不愿意妥协,也是因为他们伴随着虚拟网络世界长大,不把世界看成具有等级制度的社会。“新生代员工一直在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为了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他们表现出来的‘丧’或其他行为,是在无法寻求到价值体验、但又无需或不想为生存而折腰的抗议性措施。”Jessica说。

·心理韧性,让你成为更强大的人

实际上,很多新生代员工裸辞后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更好的工作。“如今这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导致新生代员工面临的压力更高。”Jessica直言。

面对工作逆境,有的人会陷入emo,甚至走向极端;有的人却愈挫愈勇,甚至因此变得更为强大。后者通常被视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韧性,人们不将危机或困境视为难以解决的麻烦,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学习经历,将解决困难看作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有科学家提到,当一个人遇到压力事件时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对,与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不被压力压垮的韧性是可以习得和加强的。如果一个人无法应对压力,久而久之他的心理韧性应对率会越来越低,最后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和彻底丧失信心的状态,抑郁症就是其中的一种状态。反之,随着心理韧性的提升,抑郁度和焦虑度都呈明显下降趋势。

职业竞争力其实就体现在外界客观的竞争环境以及个人的岗位胜任力和心理韧性中。“拥有较强心理韧性的人会拥有快速处理消极情绪的情绪复原力,发现新方法促进问题有效解决的认知迭代力以及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目标的耐力。这三种能力能够循环推进个人和公司不断往前走。”Jessica说。

如此看来,不管是个人的竞争力还是团队战斗力,“韧性”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竞争力,它是不确定中的确定。对于新生代员工来说,习得心理韧性,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真实的世界,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心理韧性是人们应对工作挑战的强大支撑,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韧性领导力,为新生代员工赋能

嫌电脑太破辞职不干,这么任性谁敢要?无欲无求佛系人生,我要如何激励?公开场合怼上司,到底谁才是领导……个性十足的新生代员工既追求自我情感满足,又渴望获得平等融洽的组织关系;既具备较强的革新意识,又期待获得个人职业的长期发展。作为领导者,无疑肩负着更大的心理层面的挑战和提升他们心理韧性的担当。

提升新生代员工的“心理韧性”,传统管理方式是难以服从组织的,领导者需要根据新生代员工的特征,矫正修正管理的温度并打磨管理的模式,助力新生代员工的成长。“因为新生代员工很容易被企业的目标、规则、文化以及直接领导人的一些想法影响,他们会直接将别人的行为和体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Jessica说。

Jessica认为,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有良好的情绪复原力,要对员工有心理层面的关怀,形成相互关爱、充分交流、主动表达的企业文化;领导还需要有良好的认知迭代力与包容力,只有不断自我升级,自我迭代,自我重塑,才能获得新生代员工的认可;新生代员工对取得成功非常感兴趣,仅仅靠金钱激励,不足以让他们在你的组织里保持快乐。所以,领导者要针对自己的组织制定一个相对清晰的目标,这能给予新生代员工一定的挑战性,达到自我创新和激励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新生代韧性情绪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46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中国外汇(2019年22期)2019-05-21 03:15:08
新生代“双35”09式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20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现代装饰(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3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