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构建探索
——以扬州大学为例

2023-10-07 12:26谢玮
创意设计源 2023年1期
关键词:案例库造物研究生

谢玮

设计史论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理论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建构以该课程为基础,遵照《扬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指导意见(修订)》(扬大研院〔2020〕12 号)的指导精神,用理论指导实践,以传统造物研究为理论框架,通过对传统造物的专题学习,培养学生观照设计者与设计受体、设计者与使用者、设计受体与环境文明互动、造物造美的设计理念,掌握图解文论的研究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解读,发挥地域性传统造物发展的特色与优势,继而形成研究常态。

“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选取并建构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客观性、时效性和创新性的传统造物研究案例,这些案例适用于本研究方向中设计艺术学方法研究、地域文化与工艺美术研究等多门课程,有助于成果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继而建成与兄弟院校同专业研究方向、同课程接轨的教学案例库,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共享,提高扬州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的质量,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1]。这是“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构的宏观意义。

“案例”特指情境下的典型设计事件,也可以是具体情境的某一项决策。“情境”框定了设计事件的时空维度,交代了人、物、环境发生的条件和原因等信息,发掘最能反映事物设计本质且最具代表性的实例。构建同视角、多元层次、逻辑性强的设计事物案例,不仅巩固了学生在本科阶段对设计史宏观叙事结构框架的认知,而且重新梳理了这些知识材料。面对学生在本科阶段不同的研究方向所带来的学科基础、研究旨趣的差异,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研究重点,对知识材料进行不同方式的探索、选择和组合,从而借助形式各异的研究手段,阐述设计历史与设计文化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这是“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构的具体意义。

一、“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构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一)“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扬州大学设计史论及其相关课程的研究生案例库建设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 案例资源单薄的知识建构

在目前设计史论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多以举例代替案例,知识内容没有探及深层次的设计问题,多数停留在现有的书本表层,内容多服务于叙事逻辑的表达,无法兼顾多元视角。案例的采集、整理与分析工作缺乏对设计活动的深度审慎与洞察,对知识点的初期解读偏表层化。在原始材料遴选阶段已偏离设计本体认知,收集与整理方法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也有待加强,更谈不上后续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此外,一些案例无法反映我国设计发展的实情,内容片面且落后设计发展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难以指导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设计史论是设计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理论实践空间发展潜力广阔,着力探索符合扬州大学教学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研究旨趣、反映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探究成果的案例,成为“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构的当务之急。

2. 传统教育体制与观念的制约

传统教育体制习惯采用相对稳定的教材资料和教学模式,即便应用了翻转课堂的形式,也缺乏好的主线引导自主探索驱使学习结果,课程结束时成绩评定与课程评价的效果一般,严重制约了专题式教学模式和资源库的建设。在设计史论专题式教学中,如何围绕研究目的进行知识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从不同角度切入理解设计现象,这一过程是从判断研究视角到解读研究路径,继而深入理解研究方法。专题式教学是带领学生从研究主体的角度理解和学习学术研究的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系统宏观的视域,做到以史为鉴。

案例教学对师生双方均提出较高要求。对教师而言,强调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教学经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主题性讨论,教师不能清晰地应变引导话题、及时归纳反馈,难免使课堂陷入“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此外,整合教学团队也很重要。团队教师发挥所长,就学生面临的问题有所解答,才能使引导式学习方式有所拓展。对学生而言,专题知识点的掌握需要大量时间去熟悉背景、查找史料。尽管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均是本科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扬州大学在进行研究生招生时已规定报考要求),但仍存在学生所学的专业领域和研究兴趣点不同。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差异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扬州大学一直提倡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优化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案例教学早已成为扬州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改革热点之一,教学案例库的构建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基础。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培养质量。

(二)“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构的应用前景

以设计学为视角,以系统论为原则,综合交叉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与民族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建构“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引导学生对传统造物研究存疑思虑,能辨别经典案例,并对其时代背景、文化记忆等进行设计本体、设计客体的全景式建构。可靠、扎实的案例材料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包含彼时语境中设计者的理性考量。

首先,对“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采选的经典案例进行现代设计学通行标准的解读,围绕传统造物的形态、结构、功能、材料、工艺等展开设计图解分析与设计内容释意,观照与传统造物相关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领域,关注从案例撰写到呈现形式的创新语言,拥有系统的研究视域和独特的研究视野。

其次,以系统宏观的视域审慎对待“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梳理案例相关文献、归类案例图版信息,以权威性、专业性的形式对造物进行综述式呈现。在案例整理过程中,依据设计的传承性、统合性与普适性,从案例的创意设计、生产制作到流通模式全产业链进行思考,不仅关注纵向的历史脉络,而且关注横向的范围比较研究,时刻关注“人”(设计者、使用者、占有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建构大设计的主体框架。

二、“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构建的原则与维度

“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意在拓展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对多样化传统造物文本的认知,将史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拓展学术视野,为跨学科、综合性、开放式、研究型的教学发展创造条件、拓展路径。“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构建拟从选择多样化的传统造物文本、理解跨学科的研究认知方法、造物的规律与逻辑三个方面,拓展与设计史论相关的教学内容,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理解设计史,进而对造物本体有多元认识。

(一)“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构建的原则

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具备扎实的设计史论基础是构建“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案例教学案例库的目的。如何让学生对传统造物的认知从以往纵向历史脉络为划分模块,转而关注设计知识系统的形成机制和运作体系,是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教学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对如何掌握设计认知、设计思维和设计判断的基础知识,如何掌握设计历史与设计文化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等问题的关注,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建构对设计本体的多元认知,能否利用设计史知识解读设计发展的历史规律及其逻辑形态,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理论素养与寻根意识的思维模式。

“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经典案例以传统造物原则为主线,有机融合了基本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综合性、实用性、新颖性、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等特征。“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构建以专题案例为主,所选案例应展现出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及完成性。

(二)“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构建的维度

1. 选择多样化的传统造物文本

传统造物是与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处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就会呈现不同的立场。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发掘和解读造物研究对象在历史话语中多样化的呈现极为重要。除了通史教材、相关书籍、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之外,各级各类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等都是对传统造物史的呈现。比如,在对中国传统造物进行叙事时,人们不仅会援引正史、政书、类书中的史料,而且会参考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相关笔记、小说等,这类资料零散不易收集,且夸张、虚构成分颇多,如此一来,需要理性辨析材料,分析作者与阅读者的多样性,理解文本功能的多指向性[2]。此外,以设计为主题的影像资料也拓展了造物历史文本呈现的形式。

教师要求学生用文献、图表的方式梳理和比较搜集到的相关史料,同时关注造物的形制与风格、功能与原理、材料与结构、信息与交互等问题,以及相应研究对象的审美特征、文化分析、伦理思辨、思维表达、演化能力等,引导学生思考造成以上差异的内因与外因。学生在对这些元素进行分析时,可以对同一主题的多样化历史文本进行组织使用,探索其历史呈现的多种可能性[3]107。

学生通过文本拓展和逻辑训练,会对案例主题文本的感知能力变得敏锐,会“找”且会“用”。将文本视为一种对话模式,从不同历史时期阅读者的角度感知造物,体会文本类型与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解读文本及其相应的语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宏大叙事的掌控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造物历史在材料、形式与价值上的多样性。除此之外,还训练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使其能够围绕研究主题展开文本学习,并从学习中学会对不同研究主题的内因与外因进行综合关注与考量,加强了学生对各类造物文本的理解与写作能力。

2. 理解跨学科的研究认知方法

造物研究包含了由物及人、由人及文化的丰富内容,揭示了造物形态形成、发展与转化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着重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整体把握其历史进程,探究其延续、演变、互动、传播等内容。设计教学应体现出设计学科的多样性与跨学科性。围绕造物体系的建构,将研究对象的适应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等方面展示出来,进而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作为造物历史生长的背景,观察其设计功能的发挥和工艺技术的进步,并考察设计规范的完善过程。只有将造物这一过程置入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研究框架中,才能对造物概念的内因与外因有深入的认知。

以往设计史论侧重重大历史发展线索,以及对重要的设计现象、设计师、设计作品、设计观念等知识性内容的掌握[4]。在本科阶段,宏观叙述设计发展是设计史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到了研究生阶段,应在强化设计造物发展过程和史实掌握的基础上,将研究始终关联在历史语境中,摆脱历史主义作为理解和解读造物发展的方式,从而对造物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关系进行深入探讨[3]109。

这一阶段训练学生对研究主题的聚焦梳理(见图1),包括对不同传统造物个案具体使用情境、使用人群和物的文献梳理、出土和传世造物图像的信息梳理。通过上述梳理,持续聚焦问题,并根据各自研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这一阶段的训练,无论是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技巧,还是跨学科、多角度的历史理解与分析能力,都是较好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在多重研究视角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造物的规律与逻辑

案例解读展示了研究者从历史语境出发,考察造物历史上设计更迭演化的原因与过程,从设计文化的累积、技术的进步、形制的延续等方面探究“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人类累积的造物知识、文化、技术和形制等进行系统考量,对造物的规律与逻辑之间的演化路径、相互联系做深层次的解读[5]。案例的设计分析包括造物发展的内外机制与动力结构,从相关时代的经济背景和生产组织形式,从外来影响及其演化更新、设计伦理、风格、审美、功能等方面,从整体和宏观上把握设计特质,在历史前进图景中理解其运行规律。

针对上述各阶段对案例的梳理和分析,学生在表达上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层次,并按照小论文的写作要求,进行总结性写作。写出来的文本具备充分的前期梳理与考证,逻辑性强,且有着明确的问题意识。

总之,“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建构从选择多样化的传统造物文本、理解跨学科的研究认知方法、造物的规律与逻辑三个方面出发,试图让学生关注研究过程,围绕设计本体、相关理念和设计条件,理解研究者如何根据设定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方法、理论和史料来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建立起能够将设计思维引向深入、推向本质、追求真理的意识与方法。

三、“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采选依据与考核评价

(一)“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采选依据

经典案例以中国传统造物为采选范围,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两个层面推进,围绕与人们生计相关联的衣食住行展开。自古以来,生产领域技术的进步带动着生活方式的变迁,生活方式的社会需求也促进产业的变迁。以相关古代经典文献与研究为关键点,系统梳理传统造物历史与演变规律,探求传统造物在材料、工艺、形态、技术等方面的演变规律与设计思想,从纵向与横向的维度贯穿传统造物文化基础理论体系,进而建构中国传统造物谱系。

(二)“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考核评价

案例教学是学生主动构建造物研究的认知框架,强调以面向社会、面向现实、面向发展的专业需求为导向,以研究案例的选择为路径,以“问题意识”为教学启发和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工具。案例阐释是把造物中的研究与思考带入理论和学术的方法论中,也是建立起设计过程中学术内涵的方式。完整的案例包括节选文献、设计分析、图表信息等,再将其装订成册,满足教学应用。文本包含造物研究主题下的关键概念,并体现专门性知识构成及发展动态,呈现设计与生产生活、设计与流通消费、设计与功用审美,以及造物设计中生活化、情感化需求等相关命题的研究动态与理论发展。具体考核标准分为四项。

1. 案例资料掌握的充实度

在案例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充分这一标准下,设计分析图中的节点越丰富,对其评价越高。在内容的分布与深入上,强调设计作为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方向与内在品质的思维方式的内涵严肃性与创新总体性。

2. 设计思维梳理的条理性

建立案例对知识点观照的清晰认知是发现问题、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明晰方向的导向性思维方法,体现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这一标准注重案例在历史条件下设计环境与生存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设计创新能量发挥的影响,深入了解物的流通方式与相应条件对造物发展的影响,从而形成对设计生存、设计创新价值的可能性、现实性与过程性的正确判断。

3. 历史研究的内涵与规范性

围绕造物历史研究的内涵,学生对造物现象、方法和社会意义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具备独立分析、判断和评论的能力[6]。

4. 批判性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要求研究生掌握文献梳理、图表梳理、设计实物研究、设计考证研究的基本概念,具备分析思辨、梳理辨正、提炼观点、理论发现的能力,能对聚焦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合理处理[7]。

在强调学科规范与学科方法的前提下,对成型之后的案例进行动态评估与修改。评估内容包括案例内容的系统性(30 分)、案例的启发性(20 分)、案例的实践性(20 分)、教学形式(10 分)、教学效果(20 分)五个指标,满分为 100 分。

四、结语

“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构建聚焦中国传统造物与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从设计学角度,围绕传统造物的形态与结构、设计原理、材料与工艺、设计比较、视觉设计、设计批评及设计文化等方面,通过纵向与横向的维度,剖析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演变规律及设计思想,寻找传统设计研究的新路径,为设计史论等相关课程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传统造物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构建重视学生对设计史知识点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从每一个案例中学会思考与阐释的力量,这种持续地对专门研究设计造物,又涵盖不同研究取向的单一文本需求,不仅从设计造物内部因素的演化过程、演化成因、审美表达与变迁规律等社会性方面考察学生自主探索传统造物的应用分析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关注设计造物在文化生态突变下的技艺传承、相关地域性造物的创新与竞争、技艺工具与生产空间价值、民众的社会增益等,培养学生对传统造物及其文化范式的表达能力,把握设计对象的规定性与相对灵活性的特征。这一切终将在设计理论构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形成研究特写,为案例库建设积累重要的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案例库造物研究生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造物美学
MTI朝鲜语同声传译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以木造物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