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部的中篇小说《马赛克》,痛点在于主人公与生活的“错过”。结束外出打工、退守小城生活之际,曹笛心理转折逐渐加剧,曾被千篇一律“寄宿制”职场掩盖了的苦闷,在独居慢生活状态下升级——连一个真心朋友也没交到;从没有一段爱在她身上停留过;即将年满三十的女人,竟找不到一个可以马上聊天的人……她突然发现自己变得模糊不清。回到小城为避熟人,“捏紧口罩上的鼻夹”成了她的习惯动作,这种隐痛之下“马赛克”式的遮蔽,对应当下社会一种人格特征。而在郭经理面前羞答答的紧张、对许圆的小叔自作多情的幻想,以及还原学生时代“被暗恋”的饥渴情状,照出了无论闯荡还是还乡都无法消除的精神欠账。
汤展望的短篇小说《去动物园见驯鹿》,以忧郁之克制、沉潜之宁静,叙述生命中自然而然的磨砺。二十年前“我”与外号叫驯鹿的她在动物园奇特相遇,继而有了她“以后做我小弟吧,姐罩着你”的“豪言壮语”。她是曾给“我”童年带来压抑的调皮女生,也是陪“我”经历父母离异之苦、一起燃烧青春的好友。她见证了“我”“没有家”那一刻袭来时的空旷,分享了“我”青春期最大的失望。二十年后,跨越生命中的恍惚,“我”帮驯鹿找回“驯鹿”,找回青春歌单上的罗大佑。小说的情境平实圆润——“许云路”读顺嘴了就成了“驯鹿”——看似可有可无的设置,却暗中主宰了小说的韵味。好一个去动物园见驯鹿!
郭薇薇的短篇小说《房客》,冷寂中蕴含着对幻灭的警醒。已经独立生存的“我”,匍匐于父母感情碎片之上。离家时未留下只言片语的母亲,成为小说“幕后”沉默的力量。找上门来的大三女生马丹丹,“恋爱”履历听来颓废,“就是容易爱上别人”的宣告和“哥,让我报答你”的轻率,细思极恐,其间的慌乱深不可测。她与“我”一时兴起的“恋爱”,打盹间又卷入了同屋居住的房客,突如其来的游戏令人无言以对。与这一夜歇斯底里、困顿无望形成对话的,是母亲发来的小说《房客》,她重新回到为婚姻而放弃的写作,在“轮回”中变得高深莫测。她在隐喻什么?
李世斌的短篇小说《大胡子爸爸》,写战争年代曾经给“我”父亲当过通讯员的“大胡子”,成为“我”精神、情感世界中谜一般的存在。父亲离世后,少年叛逆的“我”敏感于大胡子在母亲身边独占的角色,心生怨恨——大胡子干吗一直不找个老婆呢?多年之后,已被视为年轻有为的“我”,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一石激起百尺浪!
张轶盟的短篇小说《处子之岛》,玩味于凶险与浪漫相依、简陋与自在共生的原乡。野狗与水塘、河流遍布的小岛,成就天真的童趣和纯洁的交往,也祼露粗鄙、狭隘、扭曲的人性。奶奶的健康人格,为这美丑杂糅的“老家”赋予了情感定力。终于,小岛世界被迅速“修改”——留下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