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 杨松林 张恺璐 王 地 苏 昊
(河南省水利厅)
2022 年河南省平均降雨量618 mm,较多年平均值(778 mm)偏少21%,6 月和8 月正是夏粮生长与秋粮播种、生长的关键时期,河南省出现2 次旱情。全省累计受旱面积达258.9 万hm2次,其中轻旱187.7 万hm2次、中旱51.4万hm2次、重特旱19.7万hm2次。
河南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救灾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工作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站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群众饮水安全的高度,全力做好抗旱水源调度和饮水用水保障工作,全省累计抗旱浇灌面积413.9万hm2次,解决了7.4万人饮水困难。
河南省水利厅、财政厅主动向水利部、财政部反映旱情,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为支持抗旱工作,中央下达河南省水利救灾(抗旱)资金4.33 亿元,用于保障粮食生产,解决抗旱水源短缺、抗旱设备不足等问题。
(1)统筹安排资金。河南省水利厅严格按照《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省级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坚持以提高抗旱能力,预置抗旱力量,重点解决群众饮水安全、粮食安全为原则,迅速行动制定资金分配计划。河南省财政厅、水利厅于8 月22 日将4.33 亿元中央水利救灾(抗旱)资金分解下达至各地。资金下达后,河南省水利厅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水利救灾(抗旱)资金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全省水利系统充分利用好抗旱资金,统筹购置一批抗旱设备,建设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疏通一批灌区灌溉渠道,及时发挥资金抗旱效益。截至2023年5月,全省201处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
(2)资金的使用管理。一是实行分级管理。资金下达后,省水利厅要求省辖市水利部门负责所属县的项目建设方案审查、批复并报省水利厅备案。二是强化水利救灾资金台账化管理。河南省水利厅动态跟踪全省201处2022年水利救灾资金抗旱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要求各省辖市每半月更新报送项目台账,以便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三是实地开展督导。结合前期项目台账统计分析结果,省水利厅通过前往现场实地查看工程进度,听取市、县水利部门相关情况,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水利救灾资金抗旱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督导工作。
(1)提前项目储备。为应对旱情,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抗旱水源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水利部门积极对区域内的各类水源进行排查,建立清单,摸清家底;对于易发生居民饮水困难的地区提前做好应急供水方案;及时摸排抗旱困难情况,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前做好抗旱项目储备工作。中央资金下达后,各级水利部门迅速将资金分解落实到已经储备的项目上,保证了资金及时发挥效益。
(2)科学谋划布局。为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切实把有限的抗旱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省水利厅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省辖市要对所辖县(市、区)的资金使用方案进行审核批复并报省水利厅备案,以此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如南阳市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在认真梳理旱情特点、实地核查旱灾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救灾资金分配方案。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安排资金用于抗旱急需上、民生紧要处,抗旱救灾资金重点向受灾严重的方城、邓州等县(市)倾斜;二是突出关键环节,安排资金用于境内最大的自流灌区(鸭河口灌区)渠系清淤整修,打通输水“中梗阻”,解决最后一公里,确保将水送到田间地头;三是突出粮食安全,合理安排应急水源,购置抗旱灌溉机械设备,确保秋粮作物生长,降低农业损失;四是突出因地制宜,针对偏远山区,谋划一批“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整修项目,发挥就地拦蓄、立竿见影的作用,变雨洪资源为抗旱水源,该项目占地少、投资省、见效快、取水用水方便,深受农村广大群众欢迎。
(3)确定可靠水源。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是抗旱工程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必要条件,项目谋划过程中应统筹兼顾、充分考虑项目区水源条件,确保救灾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抗旱项目效益,切实提高地区防旱抗旱能力。
信阳市建有大型灌区5 处、中型灌区42 处,集中供水工程844处,塘坝25万口。抗旱水源工程多,老化失修情况较为普遍。为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信阳市要求各地在抗旱项目选择时,要本着以保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安全的原则,充分结合辖区旱情形势、受灾特点,对灌溉能力和农作物缺水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判,优先解决重要地区安全饮水问题、优先补贴灌溉效益大的项目,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4)简化程序流程。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省水利厅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水利救灾(抗旱)资金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地级市认真学习相关法规、规定。简化资金落实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关于救灾项目可不进行招标的规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简化前期工作。如漯河市专门向市政府请示市本级抗旱应急项目免于招投标程序,直接委托具备资质的市水利工程处承建,极大缩短了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平顶山郏县按照相关规定,报请财政部门同意,简化招标程序,不再实施招标前评审环节,对项目采取邀请招标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为项目建设争取大量时间。
(5)创新管理制度。漯河市通过组建“市本级2022年度抗旱工程建设管理处”,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的统筹调度,确保抗旱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快速有序推进。县(市、区)水利局对照市水利局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形成了协调统一、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实行市水利局干部分包联系县(市、区)、县(市、区)水利局班子成员分包项目制度,协调抗旱项目推进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快项目实施。夯实各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定期召开参建各方联席会议,制定抗旱工程推进措施,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对项目全过程实时跟踪管理,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下达郸城县的水利方向资金不再整合,全部用于水利建设,同时以水利救灾资金安排的抗旱水源工程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开展全方位的抗旱水源工程建设。
(6)积极主动作为。大多数市县水利部门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不等不靠,积极向同级政府汇报工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在地方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主动筹措资金用于抗旱减灾。南阳西峡县积极争取县级财政资金115万元,并协调配合县财政部门,第一时间将资金下达到16个乡(镇);唐河县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配合县财政局筹措下拨资金200 万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
在中央水利救灾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2022年度共安排建设挖塘、蓄水池、水窖、水库(库塘、库厂)水源联通、引提调水及渠道管网延伸、抗旱井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152 项、抗旱设备购置36 项、抗旱用油用电补助及其他13 项。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改善或新增抗旱保灌面积3.3 万hm2,提升7 万人供水保障水平,为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省水利厅将按照水利部关于水利救灾资金要对准灾情、对准项目安排的要求,针对各市上报的储备项目,进行进一步筛选论证,确定一批投资少见效快、能切实发挥抗旱作用的项目,并按照水源条件、重要性和紧迫性原则进行排序,为下一步积极申请中央水利救灾资金和做好抗旱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