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的本质追求是:减少培训,让孩子回归课堂,让教育发生变革后,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让孩子获得确定的能力,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要将原来盲目追求练习题的高、难、偏、怪、多,转变到关注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上。双减政策,不仅要给孩子“减负”,还要“提质”,那如何才能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课堂纪律是减负提质的前提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有序的课堂状态,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
适当地使用课堂口令必不可少。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每次读题,必须指书,既能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习效率自然更高了。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与学生约法三章:课上不插言,不告状,管人先管己,课后再反映。如果确实有突发紧急事件,或者违纪事件,我们要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依层级处理课堂的偶发违纪事件。
课堂评价能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我们可以用班级优化大师等软件辅助课堂组织教学。教师通过给学生颁奖、摸奖等别出心裁的奖励能给予孩子拼搏的动力,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效果更高。
二、兴趣是减负提质的基础
1.游戏激趣法。据调查,小学生经过10~15分钟学习后,大脑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进入思维低谷。采用恰当的游戏教学,能使学生疲劳的大脑皮层兴奋起来,闯过“思维低谷”。在开展图形与几何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能背公式,但是应用能力差。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学生碰到已知周长、长,求宽,或者已知周长、宽,求长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只会死背公式,用周长公式的逆运算解题,碰到变式题时,学生就难以理解其数量关系,很容易出错。教师可以利用形象、有趣的手指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公式的原理,就能准确地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实践激趣法。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比如,在教学《升与毫升》一课时,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去超市记录以升、毫升为单位的物品,再在数学课上进行交流汇報。通过这种实践型的作业,汇报型的导入,学生会更乐意去探究自己搜集到的数学信息。这种实践性的数学学习,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这个世界。
三、作业设计是减负提质的关键
作业的分层必不可少。作业的分层不仅要注意量的分层,还有难度的分层,以及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分三个层次:基础题、变式题、综合实践题。分层设计的作业能让优生“吃好”,让后进生“吃饱”,让大部分学生避开吃“夹生饭”的现象,合理的作业设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次,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新修订的小学数学课标中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量感、符号意识等。因此,作业布置时教师更加注重生活化、实践性、可操作性。比如,布置一年级的孩子回家抓一把豆子估一估、数一数,在实践型作业中培养数感。再如,布置学生设计“年货采购统计图”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将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应用于生活问题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获取数据的同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减重,但是其本质仍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想真正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教师必须“立足课堂”、不断“优化课堂”,就能“质”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