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漫长的三伏天正式走到了尽头,空气中秋的气息渐浓。从出伏开始到9月23日秋分,这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頻繁的时候。与此同时,与秋季有关的一些不适可能纷纷来扰,秋燥、秋咳、秋乏,多事之秋如何健康过?
防秋燥伤人,重点要滋阴
是不是觉得一到秋天身上哪哪都干巴巴的?其实,秋天气候特点就是干燥,要当心“秋燥”伤人。
秋燥可引起肺燥,肺燥又分为温燥和凉燥。温燥,属于初秋感受燥邪,往往带有夏暑的余热,表现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对于温燥,饮食养生原则要以清热滋润为主,除滋阴润燥外,还需清泻肺热,可食百合粥、银耳粥等。晚秋气温下降,天气转凉,多为凉燥。对于凉燥,饮食养生原则要以祛寒滋润为主,还宜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
对于秋燥,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平时要少吃生冷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辣椒。可常用清水慢慢滋润鼻腔,或在夜晚时在屋内放一盆水,这些都对缓解秋燥有效。
克服秋乏,晚上睡早点
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此时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以缓解脑疲劳,比如散步、慢跑、广场舞等,但运动量不可过大。经常待在室内的上班族可以时常伸伸懒腰,能起到伸展腰部、放松脊柱的作用,也可以把更多的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要减缓秋乏,老人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对付秋嗽,吃得“润”一点
在临床上,每到秋天,因为秋燥引发的咳嗽也很多见,典型的症状是咽干、干咳无痰、口鼻干燥,舌尖红。这一类型的咳嗽早期可以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麦冬、杏仁、银耳、川贝等。若咳嗽初期干咳无痰,伴咽干咽痛,可服用五汁饮(梨100克、荸荠20克、麦冬10克、龙眼肉10克、莲藕20克、蜂蜜少许,将以上药物放入锅中煎煮30~45分钟,取汤作代茶饮)。
专家提醒,川贝梨水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咳嗽,它也是有适应证的。因为川贝和梨偏寒性,所以对于肺热痰少,或者是偏阴虚的咳嗽证型,适合服用川贝梨水;而对于偏寒性的咳嗽,比如患者有白痰、稀痰,或者流清鼻涕,并不适宜服用川贝梨水。
远离秋泄,先调脾胃
长夏酷暑,人们普遍贪凉喜冷,长时间吹空调,过食西瓜、冷饮等寒凉的食物,多种不良习惯易造成脾胃阳气受损。等到秋季由热转凉,自然界中的阳气也逐渐减弱,内外因相结合,使得人体阳气亏虚更为明显,极易感染寒邪引起腹泻。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脾胃差的人,还可以试试“四君子汤”,即用党参或人参10克~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30克、甘草3克~5克,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