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涛
大四实习时到学校报到,走在校园望着操场上朝气蓬勃的学生,紧张得不敢看他们。晚上,我窝在宿舍备课,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在备课本上,正式上课前反复默念,走进教室后还是都忘了——我盯着教室后黑板的板报,努力组织语言,用蹩脚的普通话勉强上完了一节课。
我以这种不安的状态挺过了一个学期。前辈告诉我,刚开始是这样,时间长了就会适应。但我始终无法释怀,还是离开了学校。
毕业后我转了行,与曾经的学生联系,他们还会调侃我:“老师,您是否还如当初那般可爱?”日子久了,我越来越想念与学生相处的日子,决定重返校园。
这次我做了充足准备,遇到不爱学习又调皮的学生时便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方式,学生很快达到了我的要求。可是慢慢地,孩子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
学生小娴写字不规范,我叫她到讲台前,准备进行辅导。她战战兢兢地走过来,两手捏在一起,低着头站在距离我一米多的地方。我招手示意她走近点,小娴只是双脚在原地踱了一下。我没说什么,提高了音调给她讲解。辅导期间,我站得有些累了,便侧了一下身体,小娴惊慌得向后躲闪。
我的心也随着她的躲闪拉扯了一下,这个反应是不是太夸张了?还是我从未读懂学生?
课下,一个学生说有人叫我“大大老师”。我饶有兴趣地找到给我取绰号的学生问“大大老师”是什么意思,那个学生不抬头,双手紧紧握着笔。另一个学生在旁解释说,“大大老师”就是全校最凶的老师。
我这才发现自己确实变了——熟练、精干、雷厉风行,却也尖锐、粗暴、不近人情。
一次自习课上,我在教室批改作业。一个学生写道:今天是星期一,我最讨厌星期一,因为星期一的英语课最多。
我翻看作业本上学生的名字,正是坐在我对面的男生。我问:“你最讨厌星期一,难道你还有最喜欢的一天?”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啊,我最喜欢星期四,因为这天语文课最多!”
这时,孩子们都笑了。
我问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英語课,他们没有正面回答,反而模仿英语老师上课的样子,表现英语老师的严厉。“难道比我还凶?”孩子们说:“您好多了”“您不凶的时候蛮可爱”……
那次之后,我改变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发现问题时多沟通、多鼓励,学生慢慢变得积极主动,我工作起来也更舒心了。
成长不是学生的专属,教师也同样需要。庆幸我能与学生同进步、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