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泽,董大为,谢廷宇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12;2.广西宏观经济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3.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1]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2]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关键枢纽工程,战略地位突出,产业带动作用显著。2019 年8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推进沟通广西西江至北部湾港的平陆运河研究论证”写进了该规划,由此平陆运河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3]。2022 年1 月,平陆运河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2022 年8 月,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广西经济实力,提升广西在区域分工协作中的战略地位,加快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分析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基础条件,提出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对策。
平陆运河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水库平塘江口,沿沙坪河向南跨越约6.5 公里的分水岭,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汇入钦江干流,至钦州沙井港出海,线路全长约135 公里。平陆运河向西经邕江直通南宁、百色、崇左并达云南,向东经郁江直通粤港澳大湾区,向北通过黔江、柳江、红水河和都柳江直达柳州、来宾并通贵州,向南由钦州出海。平陆运河以最短距离打通西江干流入海通道,郁江平塘江口以上内河出海货物经运河到钦州港比到广州港缩短560 多公里[4]。平陆运河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贯通内河与外海,实现西南地区内河航道与海洋运输直接贯通,并通过铁公水联运覆盖广大西部地区。平陆运河沿线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不大,主导产业不突出,龙头企业较少,必须发挥好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溢出效应。平陆运河建设将带动区域要素流动、市场统一、基础设施和产业协同发展,加速陆域资源向通道沿线集聚,推动传统陆域经济向海河经济转型升级。平陆运河为南宁、贵港、崇左、百色、来宾等内陆地区凿开通江达海的水路,为内陆地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创造便利条件。平陆运河为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化工等海洋产业深入内陆发展提供可能,广西临海产业将迅速扩容升级。平陆运河经济带将集聚区域优势资源要素,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资金,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培育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拉动为主向效率引领、创新驱动转变。平陆运河不只是一条黄金通道,更是对接先进生产力、提升发展质量、构建现代化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金钥匙”。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平陆运河经济带必将加速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以创新牵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持续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平陆运河通航后,沿线产业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更加便捷,有利于垂直导入智能前端产业与先进技术,促进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加速成长。平陆运河经济带将连接先进产业转移链条,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助力广西打造富有竞争力的高能级产业载体和功能平台。
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于开发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平陆运河通航后,江铁海联运渠道更加畅通,跨区域物流、跨境物流发展更加繁荣,越来越多国内外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将选择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将进一步拓展北部湾港经济腹地,推动广西扩大同东盟产能合作和经贸往来,助力广西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平陆运河以快捷运输沟通RCEP 成员国,将有力推动沿线产业融入国际投资贸易体系,构建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大宗商品贸易和加工等RCEP 跨境产业链。依托陆海衔接、江海联动的独特优势,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深刻改变区域经济竞争格局,进一步提升广西在国内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助力广西加快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和RCEP 的开放合作高地。
深化制度创新,主动学习和引进发达地区制度创新成果,充分挖掘后发优势潜力,是后发展地区改革破题、发展破局的“题眼”。以制度创新加固底板、补齐短板,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无疑成为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平陆运河经济带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国内国际资源的能力还不高,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必须对标对表国际先进经贸规则,加快完善园区开发管理制度、对外开放制度、科技支撑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着力打破制度“藩篱”,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平陆运河经济带蓄势待发,广西区内、全国乃至全球制度创新成果将在运河沿线地区被复制推广,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发展环境将愈加优越,制度创新将为把平陆运河经济带打造成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新增长极注入不竭动力。
1.交通网络趋于完善。平陆运河经济带拥有较为完善的内河航运、海运、公路、铁路、民航等立体交通网络。南宁至贵港航道、来宾至桂平航道、柳州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航道、桂江航道、右江航道等构成运河深入内地的水上物流网络。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等海港,与南宁港、六景港、贵港港等内港连成一体,水上物流布局进一步优化。南北高速、广昆高速、兰海高速、泉南高速、南珠高速等高速公路,以及南广高铁、南北高铁、南珠高铁等高速铁路,与平陆运河交叉或平行而过。吴圩国际机场、北海机场、福绵机场、百色机场、防城港机场、贵港机场等分布在运河东西两侧。平陆运河处在交通网络的交汇点,陆海、公铁、空地的人流物流交互极为便利。平陆运河能够通航5000 吨级的船舶,为海运与内河航运的接驳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也为运河两侧以及西江黄金水道上游两侧的产业兴起提供更为便宜的物流渠道。
2.物流成本有效降低。水运成本是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2020年广西运营铁路为5206公里,全年铁路货运总量达到9269 万吨。平陆运河以煤炭、金属矿石、水泥、粮食、矿建材料、集装箱的运输为主,2035年货运需求量将达1.08亿吨,平陆运河运力相当于再造一套广西铁路运输网[5]。2021年广西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比率为14.4%,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6%),但比我国沿海省份大约高1 个百分点,依然较高的物流成本制约了广西经济发展[6]。况且,广西产业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对物流成本更为敏感。便捷的内河航运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势必提高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竞争力。
平陆运河经济带尤其是运河南北两端,已经聚集了不少优势产业,布局了一些产业园区,为运河两岸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产业集聚与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1.运河南端已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产业集聚区。在平陆运河钦州市规划范围内,从事加工制造业的产业园区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面积260 平方公里;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42 平方公里;钦南区金窝工业园,面积21 平方公里;钦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29 平方公里。这些产业园区港口经济特色明显,2021 年规上工业企业共118 家,工业总产值1085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70%①。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集聚的主要产业是绿色化工、粮油食品、造纸、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钦州高新区集聚的主要产业是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等;钦南区金窝工业园集聚的主要产业是饲料、进口木材加工等;钦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的主要产业是医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加工等。
2.运河中段已布局灵山工业区。广西灵山县处于平陆运河中段。灵山工业区设立于2008 年,实行“一区三园”的开发管理模式,分别为陆屋临港产业园、十里工业园和武利工业园,总面积约为34.2 平方公里。一是陆屋临港产业园。该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5.5 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约3 平方公里,截至2022 年6 月进驻企业共27 家,其中规上企业8 家,2021 年工业总产值为11.4 亿元,实现税收2606 万元,集聚了机电、木材加工等产业②。二是十里工业园。该工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2.73 平方公里,已开发4.5 平方公里,园区的供电、通信、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工程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主要产业有食品深加工、电子仪器仪表、电子配件加工组装、玩具、纺织品及服装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生物医药等。截至2022年6月,园区进驻企业59 家,其中规上企业14 家,有2 家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021年园区工业总产值51.5 亿元,实现税收1.4 亿元。在建项目17 个,总投资98.69亿元③。三是武利工业园。该工业园规划面积5.96 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约1.2 平方公里,已收储土地约666.67公顷。充分利用钦州港石化基地可向外提供的资源以及所需配套的精细化工产品,重点发展国家鼓励与支持的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辅助发展林木加工、表面处理、五金卫浴、危废处理、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和仓储物流产业。截至2022 年6 月,进驻企业共32 家,其中规上企业25 家,2021 年工业总产值为54.8 亿元,实现税收3662 万元。在建项目3 个,总投资19.86 亿元,项目建成新增产值38.2亿元④。
3.运河北端已布局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和横州高铁产业园。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建设2021 年启动,规划建设以伶俐、六景、峦城为核心,着力打造产业“东融”承载区、先进制造业阵地、产港城融合示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化工等主导产业。成功引进年屠宰200 万头生猪及精深加工等项目,集聚了一批新型建材、制浆造纸、铝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适港产业。此外,郁江横贯横州高铁产业园,该产业园属南宁港横州港区规划范围,拥有码头岸线6 处、总长约8125 米,全线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水路运输优势十分明显,现已集聚茉莉花茶加工、新型建材、木材加工等产业⑤。
1.土地开发潜力较大。平陆运河自北向南穿越横州市2个镇共689.71平方公里、钦州市10个镇共1835平方公里,运河两岸现已分布多个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运河沿线城镇和园区可开发土地资源潜力较大。随着平陆运河建设的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总体规划加快制定,沿线相关市县均着手完善园区建设规划,努力提升现有园区,规划建设新园区,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布局一批龙头企业、关键设施,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发展所需土地资源保障力度将会加大。
2.矿产资源输入便捷。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贵州煤、磷、铝、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两省资源均有出省出境的运输需求。两省交通相对闭塞,资源输出以铁路运输为主,运费高、运力少长期制约了上述地区的资源输出。随着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龙滩水电站升船工程建成,1000吨级船舶将直达黔东南、滇西地区,上述地区的矿石等大宗商品将便捷流向平陆运河经济带。此外,平陆运河畅通后,通过海运可以便捷输入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石资源,有利于矿产品加工和相关制造业发展。
交通运输和物流业是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先行产业、基础产业。必须集中优势资源,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和物流业,为平陆运河经济带提供高效的交通和物流服务。要精准定位港口功能,谋划平陆运河与钦州港、南宁港的高效衔接。强化钦州港与南宁港联动,培育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打造海港陆港空港联动发展的物流服务网络,为适港产业提供匹配度高、便捷高效、一站式的专业服务。充分发挥西江—运河—海洋三者相连的独特优势,不断扩大物流运输路线及品种,加快布局干支无缝衔接、海河无阻联通、多式联运便捷的物流贸易网络,做大做强港航物流经济,打响运河物流品牌。以内河航运为依托,协同发展江海联运,完善配套港口服务功能,提升船舶引航、物料供应、货物装卸、船体维修、船员劳务等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过境服务、产业服务、商务服务、高端服务,重点发展航运融资、船舶管理和交易、货运期货、船舶保险、航运咨询和信息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
水运优势是平陆运河经济带的最大优势。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内河航运的低成本优势,优先发展适合水运制造业。
1.绿色化工产业。重化工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后发地区赶超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钦州港依托海港优势,已经建立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绿色化工产业。应充分发挥平陆运河的内河航运优势,沿运河布局化工产业下游产业链。一要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链。重点支持钦州港华谊、中石油、恒逸、桐昆、中伟等产业龙头发展,发展大型炼化、乙烯、丙烯及芳烃等产业,延伸发展化纤、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构建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绿色石化龙头外溢效应,布局印染、纺织服装、电池材料及加工应用等下游产业链,延伸以钦州港为核心的绿色石化产业链大工业发展的核心配套基地。二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低排放、低污染的环保型工业涂料,加强新型纤维、电子液晶、医疗、航空等重点领域高端染颜料高性能、功能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开发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升级需求的绿色染颜料及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加快发展高端日化、食品添加剂、催化剂等。三要发展电子化工材料产业。依托南宁东部产业新城规划建设的绿色化工产业园,把发展电子化工材料作为主导产业,通过错位发展来提高产业竞争力。
2.船舶产业。平陆运河经济带的南宁、钦州以及周边的贵港等市已经具有一定的修造船基础。南宁拥有多家修造船企业,而中国船舶集团在钦州建立了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填补了广西北部湾无大型船舶修造及保障设施的空白。同时,发展船舶产业,也契合平陆运河航运业发展需求的前瞻性布局。平陆运河建设运营将会促使西江流域船型向大型化发展,江海直达船运输亦是未来趋势,新需求将带动船舶制造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南宁造船优势,在南宁港六景港区和横县港区布局船舶制造产业基地,引入中国船舶集团等大型船舶制造龙头企业,整合现有造船厂,大力发展造船业务。钦州市要依托钦州港中船、锦峰重工等海工装备大型装备制造商,建设修造船基地。
3.林木加工产业。林木产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广西是全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木材产量多年蝉联国内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基地。南宁和钦州本地都形成了林木加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在平陆运河经济带布局林木加工产业,既可以强化广西林木产业优势,又能发挥平陆运河的综合运输优势。要充分利用钦州港进口木材和本地丰富林产资源,叠加运河航运的优势,在运河沿线布局林木加工产业,重点发展高档家具、定制家居、胶合板、中纤板、高密度纤维板、建筑装饰板材等,推动本地板材制造业向高端绿色家具家居产业转型,打造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的高端绿色家具家居制造基地。南宁市要充分发挥首府优势,结合平陆运河和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优势,打造高端绿色家居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南宁(武鸣)林产品产业示范园、横州市现代林业产业园、兴宁区绿色家居产业园等重点园区。
4.粮油食品加工产业。粮油食品加工产业是典型的对于运输能力要求较高的产业。要依托平陆运河大进大出的物流优势,扩大现有粮油加工企业生产规模,重点发展粮油深加工,并利用副产品,稳步发展生物饲料。充分利用钦州本地农业和海洋资源,重点发展果蔬、肉制品、海产品深加工等健康食品产业。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与粮油食品加工业深度融合,衔接钦州港口岸和西南地区农产品运输通道,将平陆运河经济带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农产品集散加工贸易中心,构建原料、加工、物流、贸易、品牌等全产业链。
5.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钦州已经形成较好的矿产品加工基础,这为在平陆运河经济带布局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提供了可能。钦州市拥有广西道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广西六丰矿业有限公司等锆钛矿加工企业30 多家。钦州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硫酸锰加工基地,年产硫酸锰超过40 万吨,占全国近三分之一[7]。要充分利用钦州港口岸进口锆钛矿等矿产品优势,规划建设锆钛新材料产业基地,主要加工生产钛矿、金红石、锆英、锆中矿及毛矿等产品,并培育纳米钛基功能材料、耐磨材料、隔热轻质材料、陶瓷纤维材料等高附加值锆钛新材料。进一步强化在硫酸锰产业上的优势,促进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同时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先进制造业是区域经济的关键产业,代表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适应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具有引领性的先进制造业。
1.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平陆运河经济带的支柱产业,也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要依托南宁市、钦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为抓手,强化产业链协同、产业链延伸,推动电子新产业集群化、跨越式发展。南宁市要以南宁富桂精密、南宁瑞声科技、丰达电机等为龙头,重点建设网络通信、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电子声学光学产品、新型中高端电子产品产业集群。钦州市要以钦州鑫德利、骏升科技等为龙头,重点建设新型显示、数字电视、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2.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前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符合“双碳”政策导向的朝阳产业。要依托南宁市合众、天际、比亚迪、多氟多电池、龙源风光储一体化、玉柴芯蓝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围绕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布局,加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协同高效合作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打造集制造、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重点引进和培育自动驾驶汽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和分时租赁、车载汽车系统等领域示范企业,在电控技术、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充电桩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巩固现有高纯度硫酸锰、氢氧化锂、锂电池加工产业基础,加快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积极发展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高比能动力锂电池、动力电池电解液、锂电池隔膜、硅碳负极材料、陶瓷隔膜为原料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打造先进新材料产业基地。
3.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是创新、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是区域产业高端化的代表性产业。南宁市要将生物医药产业链向运河沿线延伸发展,重点发展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医疗仪器、医药流通等细分领域。钦州市要发挥其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优势,申请设立中药材进口口岸,构建面向东盟和RCEP 国家、辐射西南、中南和东南地区的进境药材集散中心。同时,钦州市可依托新型化工产业优势,打造以中药制剂、药食同源、化学药制剂为主要方向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尤其是应发挥海洋优势,重点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平陆运河不仅仅是一条运输的黄金通道,也是水利综合治理的通道。通过平陆运河建设,完善沿线水利基础设施,打造高水平灌溉农业示范区,可以提升运河的综合经济效益。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灌区高标准农田、“双高”基地水利化建设,推进配套与节水项目建设,加强干渠、支渠和斗渠、农渠、毛渠等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输配水效率。在平陆运河流域各镇合理布局发展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打造广西绿色生态“菜篮子”基地。规模化种植荔枝等特色水果,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园区。建设山地茶叶、中药材等种植示范区。打造富硒水稻等富硒农业生产基地。发挥平陆运河连接钦州港和南宁港的通道优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农产品供应链基地,布局面向东盟的进口农产品国际集散加工中心,建设东盟亚热带水果等海外仓、冷链物流中心。
平陆运河流域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通了江海旅游,加之运河本身也是一条旅游的黄金路线,“运河+海洋”旅游发展前景看好。要规划建设运河游轮旅游度假区,培育发展游艇俱乐部、运河生态旅游社区等,开辟南宁市连通钦州市、面向东盟的运河游轮精品线路。提升沿河景观和文旅休闲设施,配套慢行绿道系统,通过景观优化、生态提升、文化植入等,将运河沿岸打造成集运河观光、文化展示、滨水休闲等于一体的绿道旅游风景带。钦州市要设置沙井游轮中心,建设运河水上巴士、游轮旅游、水上运动等项目,开通平陆运河入海口至沿线旅游码头的内河水上旅游线路,并衔接西江经济带内河旅游线路,打造百里运河水上旅游线路。开发钦州市区至沙井运河出海口至三娘湾海岸旅游路线,逐步拓展至北海、海南海口等环北部湾海上旅游路线。在平陆运河入海口的沙井岛,高标准建设国际内海旅游风情岛,打造中国最美内海商务旅游度假基地。整合沙井岛、茅尾海、龙门港及七十二泾、龙门跨海大桥等运河入海段旅游资源,规划平陆运河黄金海岸高端海洋休闲度假区。
立足平陆运河经济带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行产业分区分类管控,创新空间资源供给模式,着力构筑轴线纵横、功能匹配、层次分明、港产城融合的“一轴两极多点”产业总体空间布局。“一轴”是指依托运河流经的县域及运河两侧各30 公里缓冲区范围内产业园区所在县域,有机串联运河沿线的城镇、产业园区、港口,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产业园区整合、港产城一体布局,建设若干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通道型、创新型产业集聚发展主轴。“两极”即以南宁东部产业新城、横州高铁产业园等为主体的北部现代制造业增长极和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等为主体的南部临港产业集群增长极,打造带动“主轴”发展的核心产业聚集区。“多点”是指改造提升运河沿线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物流园区、重点旅游景区、内河港口码头、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等,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配套服务强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1.建设龙头型工业园区。按照整合提升、错位发展思路,推动六景工业园、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陆屋临港产业园等升格为国家级产业园区,伶俐工业园、横州高铁产业园、钦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南区临港工业园等升格为自治区级产业园区。依托资源条件、产业需要,高标准规划新建若干工业园区、优势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强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政策支持、环境优化、要素供给,打造平陆运河产业创新发展主战场。
2.创建功能多元的服务业集聚区。突出海铁联运与转运、港航服务、跨境电商、综合性服务等核心功能,建设若干高效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两湾”的服务业集聚区,谋划建设双向连通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与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3.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小镇。结合运河沿线城镇空间重构,按照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体制机制灵活的要求,布局建设制造小镇、航空小镇、金融小镇、茉莉花小镇、康养小镇、数字小镇等若干特色小镇。
4.完善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立足运河地理位置特征、顺应水运发展要求,推动运河沿线地区间、与周边城市、与区外重点地区等建立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引导南宁、钦州各县域加强产业对接合作,着力提高制造业集中度和协作配套水平,探索共建跨市县产业园区,联合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全链条产业转移。引导运河沿线地区与贵港、梧州、柳州、来宾等内河港口城市在通关、货物仓储、航运服务等方面联动发展,强化钦州港与北海、防城港、崇左、玉林等城市多式联运设施“硬联通”和物流组织“软联通”,畅通供应链、共筑产业链。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体系,创新发展飞地经济,加快构建“大湾区研发—平陆运河腹地制造—东盟市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运河通关便利条件和货源组织方式,推动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平陆运河—北部湾港的水海联运示范工程。
1.梯度引育强优企业。按照每个产业园区1~2个首位产业、2~3 个主攻产业的目标,制定并实施强优企业梯度引育计划。强化与世界500 强、中国500 强企业对接,引进世界领先、国内一流、行业顶尖的央企、民企、湾企,各行业遴选1~2 家企业建立培育库,培育超百亿元“头部”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集群,实施高成长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创型科创企业培育计划,培育提升一批自主能力强、主业突出的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聚焦补链强链的中小微企业,培育主业突出、竞争力强且在细分行业占主导地位的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小巨人”企业。
2.创新企业引育方式。聚焦先进制造、港航服务等重点领域,借鉴深汕特别合作区“飞地”管理体制机制,探索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建立新的“飞地”合作机制,全权由“飞出地”负责园区建设、招商、管理与运营,推动企业组团式、链条式、集群式向运河沿线“飞入地”转移。聚焦新材料、临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采取共建共管、园区租借等方式,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地重点城市“飞地”合作,通过项目合作、资源互补、技术支持等方式,建立跨区域合作产业园区,引入、培育系列强链补链型企业。探索推广“链长制”招商,梳理各层级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方向以及产业链短板和薄弱环节,以“头部”企业、龙头企业为链长,联合制定产业链全景图,坚持市场化委托招商,落实好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全产业链招商。
1.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多方参与、独立运作”方式,创建3~5 个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对接国家战略需要和制造业创新发展需求,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建设若干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积极引入粤港澳大湾区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等,在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园区等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园区创建一批创业孵化载体,建立“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创新创业基地。围绕技术转移的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构建线上线下、资源共享的技术服务市场体系。
2.集聚产业创新人才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实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港航服务等重点产业领域领军型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培养高技能工匠,鼓励园区、企业等以“校企合作”方式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对外引才机制,通过搭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候鸟”人才工作站等引才用才平台,争取创建面向东盟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统筹实施“平陆运河百千万人才”柔性引进计划,分领域、分阶段引进100 个以上国际领先、1000 个以上国内领先、10000 个区内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型人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整合南宁市、钦州市现有引人优惠政策,参照深圳等先进发达地区人才引进模式,梯度制定实施平陆运河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和退出机制,强化人才引进的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各项服务配套。
1.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产业规划范围、园区建设强度等指标和要求,引导基础设施、产业组织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营商环境优化等一体谋划、一体布局、一体推进,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利用好自治区平陆运河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职能,组建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指导目录,统筹协调重大事项,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发展横向联合、纵向顺畅、协同合作[8]。
2.强化财政支持。支持南宁市、钦州市整合资源,采取股权投资、市场化运作方式,设立平陆运河重点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领投、市场跟投、投贷联动,支持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培育、延伸、壮大,设立平陆运河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和融资体系建设。引导南宁市、钦州市合理用好政府专项债,支持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强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绿色低碳示范创建。按照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强化绩效的原则,加大自治区层面专项资金对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式培育,服务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港航服务、特色文旅等集聚发展,农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品牌塑造,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加大对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
3.强化金融创新。服务国际贸易需要,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金融服务,探索开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片区离岸金融业务,提供国际结算、融资、担保、保险等服务,助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服务先进制造业、特色精深加工等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设立平陆运河经济带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不断丰富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品种和规模,探索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产业中试到规模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服务。服务港航服务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发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资金结算等。
4.强化用地保障。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差异化管控,构建合理的“三区三线”空间格局⑥。以港产城一体开发为契机,在平陆运河经济带土地调整中引入市场化机制,争取试点开展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与水平。对龙头企业及其重点配套企业的新增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需求。自治区层面制定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项目准入清单,对其中的优先发展类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优势农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对标兄弟省份的最低标准给予优惠地价。借鉴上海“产业用地全要素、标准化出让”、北京“产业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做法,探索推行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用地标准化出让方式供地,明确产业绩效准入要求,为全区优化产业用地方式提供经验。
注释:
①②③④数据根据在钦州市调研获取的资料收集整理而得。
⑤数据根据在南宁市调研获取的资料收集整理而得。
⑥“三区三线”,即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3 种类型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3条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