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洪成,张 艳,刘洪涛,杨 利,张小青
(四川省阿坝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 阿坝 624000)
近几年我国对于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四川省也在积极落实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和整治工作,并且颁布了以三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该方案要求在2021年底,四川省各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一定要达到60%以上[1-2]。统计截止到2021年七月,四川省各行政村的生活污水乱排放问题、污染环境问题基本得到了针对性治理,而且治理率已经满足方案需求,成功达到了61.7%(引用标题网站: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但省内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治理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3],川西北高寒地区属于我省低收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存在治理进度滞后、治理模式选取“重设施建设、轻资源化利用”、工艺选取“复杂化、高标准、缺乏统筹规划”、运维及资金保障不足的问题[4-5],目前该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效果很难满足三年治理方案的要求,只能达到要求的40%,距离四川省各行政村的平均水平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此,针对川西北高海拔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运行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川西北高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水质特性以及气候环境条件,提出了加强川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高效率处理的效果意见,为促进四川西北部高原地区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率、充分解决当地污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改革开放近40年,川西北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水如何处理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2017年,虽然国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进,并在川西北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农村污水处理厂(站),尽管现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这些地区区域经济水平有差异,还存在技术水平不平衡、相关部门监管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的重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的条件千差万别,工艺选择不能照搬照抄。以阿坝州为例,面积8.42万平方千米,高原与峡谷并存,海拔跨度大,13个县城海拔高度从1 300多米到3 500多米,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上切忌“一刀切”。如果将在低海拔地区适用的污水处理设施直接移到高原高海拔地区,必将面临管网铺设难、昼夜温差大等困难,污染治理设施很难正常运行,运行效果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处理量小(日处理量仅20 000~100 000千克)、分布相对分散等问题,要保障其正常运行,必须配套相应的运行运维费用。调研发现,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年运行维护费用5万~10万元,但因为其未纳入财政预算,实际投入仅0.2万~1.0万元,难以保障处理设施运行正常。
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相对专业,此项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加强管理和维护,而实地调研发现,由于农村财政资金以及人才结构有限,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往往由部分其它工作人员兼职管理,到岗之前也并未接受系统的岗前专业培训以及后续的继续教育,工作经验不丰富,日常巡检工作仅能够关注电机是否有电,对如何加药、如何曝气、运行效果,系统污泥驯化、存活情况等专业内容等要求并不了解,因此工作人员很难保障及时发现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到通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和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部分地方由生态环境部门担当业主,既建设又监管。建设资金由多部门多渠道筹措,如农业农村部门的厕所革命资金,生态环境部门的流域污染防治资金,住建部门的管网建设配套资金等,因统筹安排不当造成建设效能不高等问题。
相比之下,我国川西北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管理体系建设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在管理机制、智能化系统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水平层次不齐的问题。目前,川西北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管理部门大多只有1人,专业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且还身兼数职。甚至个别地区没有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维护,现有的运行维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具备简单的维修操作,部分厂站仅能查看是否通电,但在水质指标、运行工况、故障排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污水处理效率或高或低。另一方面,也由于专业水准不一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当,造成仪器负荷过大甚至建而不运,使用寿命降低,出现设备长期闲置效能打折扣和晒太阳现象。
除了人才匮乏外,还存在各职能部门沟通不够及时的现象。由于川西北部分农村地广人稀,且实施问题大多数长时间累计,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各部门之间协同缺乏时效性和专业性,这也导致了整个污水处理管理系统中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反馈,就算是发现了问题或者隐患也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除以上两点外,川西北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管理还存在认识不足、管理方式旧等问题。虽然现阶段有高科技技术、高科技人才、高科技模式,但川西北部门地区农村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认知态度欠缺,对智能化管理模式理解有一定偏差,传统的管理方法效率相对较低。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卫生县城创建、厕所革命等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宣传。发挥村农村优势,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节约用水,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的现象。
川西北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管理系统模型的建设应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的目标,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组建、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分步安排,分步实施,分步监管,有计划、有步骤、有效率地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川西北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方式,完全依靠人工作业,还需要借助智能化监控设施,加强川西北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厂站信息、技术咨询、运行维护、故障检测、定期巡检系统诊断等。选用更加先进的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以及设备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传统污水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有效控制好污水治理工作的支出成本,并且也能对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宏观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重要帮助,为促进川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程的管理效率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当地污水处理的全面性,当地政府需要结合环保督察整改,紧盯重点领域、对重点环节问题,对落实环保措施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工作。扎实推进问题整改。聚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将问题进行项目化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点、督导到事,确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到位。
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资金来源通常以政府下拨、村自筹以及市场投资等多个方面,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设备投资为题,各地区除了要依靠政府投资外,更需要采用多元化融资渠道来满足设备采购、设备维护等方面的需求。
川西北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本身就是一件技术难题,而目前现有大多是采用一体化生物处理法污水处理设施,根据采用的不同工艺,包括药剂注入、人工、设备设施更换等,需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同时进一步统筹协调各类涉农资金或专项经费,做好政策性资金组合,建立政府支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资金统筹机制,为确保正常稳定运行提供资金保障。
对有条件的县(市)地区,建议购买第三方社会机构服务,由第三方运维单位或社会机构进行专业运维,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可采用建设加运营模式,由专业环保公司提供设备及运维服务,对多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统一管理、调试、运营、维护。减少各项目设备运维人员投入的同时也避免不够专业而造成系统运维成本的浪费。地方政府将其纳入专项预算,保障资金,稳定运行。在地理面积较大的地区,可实行区域化管理,提高现有加工工艺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员成本。
污水污水处理设施想要长久有效的运行,需要运维公司提供相应资质以及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运维保障,同时需对加强对运维单位的工作进行考核,针对运行指标、设备操作维护、运行成本、系统适应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多家公司运营承保,合理竞争化,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进,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具有不断创新适应更恶劣环境的机制,从而推动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智能化是未来趋势,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国内普遍出现人难招,人力水平有限,特别是川西地区设施分散,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巡检困难,且设备运行情况单从一次巡视上很难及时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地方,污水处理问题过多依赖与设备维护人员的仅有的经验,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局限性高,且不稳定。基于上述原因,现新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逐步开始采用智能化管理平台,智能化平台管理具有专业化、实时性、数据监测、分析、预测、提前预警等特点,系统云端与各污水处理设施终端通过植入的通讯模块进行实时信号传输。同时设置视频监控远程巡检设备省时省力,控制系统内设置多个工艺参数监测点,实时监控各水处理指标排放情况以及数据波动趋势,及时通过数据波动以及趋势报警,对水处理实施异常做提前预警及维护工作,避免问题发现不及时。
智能化的出现可大大节约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同时智能化替代人工时代将水处理设施管理的效率呈现事半功倍的效能提高。系统控制自动化以及终端远程监控智能化势必促进我国川西北偏远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
此外,智能化管理系统优势在于能够实时记录分析环境及水质变化引起水处理设施的参数变化,从而为调试人员提供发现问题的依据以及项目运行的经验摸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系统通过不同变化可进行实时动态参数调整以适应环境及气候变化,同时收集的数据可形成数据库为后续同类项目的运营提供参考资料。
加强管理是从根源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最大因素,增强农牧民的环保意识是改善农村环境以及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效果的前提,加大环保意识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农牧民将生活中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油污、大颗粒碎渣不随意扔入污水管网造成污水管网堵塞以及增加系统负荷。同时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造成废水量过大等情况。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项工程,也是农村各项公共基础设施中建设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它的推广普及涉及方方面面,面临困难多、压力大等诸多复杂因素。当前,川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刚刚处于规划、起步、初期阶段。因此,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借鉴国内和同比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污水处理工作先进做法经验,听取治理面较大、效果较好的其它地区的政策意见,着力调研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法规条例、政策措施,颁布出台一整套规范的地方条例,合理高效利用《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阿坝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构建比较完善的合理的政策意见、技术标准和服务体系。川西北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多维度的、综合性的工程,而不仅仅是各类公益设备的机械化叠加。因此,为更好地实现污水处理管理的智能化,需要结合实际处理问题,在实际运行中,逐步梳理设施管理中的重点难点和矛盾,从而改进流程和系统支持。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定期举办专家座谈会,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注入新鲜血液,加快促进川西北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