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军高级将领线下交流背后

2023-10-04 17:25胡波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中美关系中美

胡波

2023年8月31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证实,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徐起零在斐济与美国军方代表进行了沟通交流。这是公开报道中今年以来中美两军高级将领首次线下交流。

两军关系素来是中美关系中的“短板”,它无法决定“中美关系能好到哪儿去”,却能决定“中美关系能坏到哪儿去”。这也是为何在2018年前后,两军关系被称之为中美关系的另一大“压舱石”或稳定器。

一些分析所称的“两军交流重启”其实不够准确,即使是在军事领域,近些年两军仍维系着工作层面的沟通与交流,不过两军高层的互动确实近乎停滞。除了疫情因素,去年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是两军关系陷入一段较长低谷期的直接原因。

针对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于2022年8月5日宣布,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取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取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另外,美国针对中国军方高层人员的无理制裁,也成为中美军事交流的一大技术障碍。

自从拜登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双方都明确表示,军事竞争不能失控,两国不能爆发军事冲突。但与此同时,美国针对中国的军事准备空前提速,各种大、中、小规模冲突的方案和预案眼花缭乱,这决定了中美军事交流要谈出实质成果会非常困难。

冷战结束以来,美售台武器问题、美国舰机对中国近海实行大范围高强度侦察、美国国内歧视性法律问题,曾经是中美军事交流的三大障碍。目前,这三大障碍不仅没有解决,且愈发突出。而随着中美进入所谓的“大国战略竞争”时期,一个更具战略层面或结构性的障碍变得日益凸显,那就是中美军事竞争的不对等。

冷战中后期,美国和苏联无论是在常规还是核领域,双方基本旗鼓相当,虽然中国近些年军事现代化成就显著且还将继续发展,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中美军事关系依然是不对称的,美国保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武器、训练和体系能力方面。由于彼此缺乏信任,这种不对称性会导致不稳定性。

另外,美苏争夺主要集中在东欧和亚非拉等中间地带,除了核威慑外,一方通常不会直接威胁另一方的主权与安全。美苏(俄)之间并没有一方感到自己已取得的势力成果正在被“夺走”或一方认为本属于自己的就应该“收回”。而在中美博弈中,竞争和对抗主要局限于中国周边,而非美国周边,特别是美国深深地介入中国的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主权和海洋权益。

与冷战时期美苏能大体接受彼此在歐洲的权力范围不同,今天中美尚无法承认对方在包括东海、南海和台海在内的东亚海域内的优势地位和力量存在。鉴此,美苏和美俄聚焦技术和操作层面的危机管理模式无法套用于中美,历史的经验需要借鉴,却不能复制。

中美军事竞争的不对等导致在军事交流和谈判的过程中,中国不可能如美国那般开放和自如。在中方看来,中美军事相遇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在中国周边日益猖獗的军事活动,给中美军事相遇制订行为规则如同给超速者系上安全带,将有效地降低美国军事力量在中国周边海域行动的风险和成本。而美国缺乏换位思考与共情意识,总是强调自己在“国际空域”和“国际海域”的行动自由,最大的风险来自中国的“过激反应”和愈来愈强的“海上扩张”。

基于上述大相径庭的认知,在对话和谈判中,双方会有不同的侧重,中方同时强调国家安全和行动安全,而美国主要聚焦于具体行动的安全。近年来,拜登政府虽热衷于与中国在军事上构筑“护栏”,但只专注于技术和行动方面的风险,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风险充耳不闻。

可以预见,双方虽然都希望避免冲突,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但双方的军事交流很多时候依然是“鸡对鸭讲”,这种情况短期内也很难改变。

在美方一系列操作及选择下,中美事实上成了彼此的最大战略竞争者,两军都在积极准备针对对方的各类战争假定。沟通交流不太可能改变彼此的战略意图,主要价值在于危机管理。然而,在危机管理问题上,双方内部也都有不可忽视的不同意见。

即便是在中美军事交流热络的时期,如2015年至2016年前后,其成果和价值在美国也遭遇着非常多的质疑。美国国内不少批评者认为,冷战结束以来与中国建立的系列军事危机管理机制和沟通交流没有任何进展,没有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中国没有诚意,不过是希望通过沟通交流来稳住美方。中国军队也被美方认为是两军关系和两国关系的负面驱动者,“在与华盛顿的关系方面,中国军队是中国政府中最不值得信任的部分之一。它是中国国内决策的主要参与者,可能会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而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朴素的逻辑,美国都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了,并频频扬言要与中国打仗,与美国还有什么沟通交流的必要?经过这些年的博弈及互动,中方也逐渐认识到,通过沟通及讲道理已经很难改变美国遏制及打压中国的意图。而且,美国一方面在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另一方面又要加强与中方的沟通交流,中方对此很难接受。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多次表示,“沟通不能没有原则,对话不能没有底线。美方指望一边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一边与中国军队若无其事地开展交流,这完全是痴心妄想。”

战略上,双方已经笃定地认为对方是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和军事挑战,澄清和沟通的意义似乎不大;而在战术和操作层面,由于种种固有的分歧和障碍,短期内也不太可能有所突破,沟通交流可能会缓解一些操作层面的误解误判,但却很难像当年的美苏那样,发展出一套危机管理的制度与规则。

即便基于功利主义的视角来看,近三十年来的中美军事交流没有取得任何重大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中美军事交流间接推动或促进了中美关系。没有正常的军事交流和两军关系,中美关系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波折和更大的风险。对于整个世界和国际社会而言,中美两军如果不交流,大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因此,当下的中美军事交流最好地诠释了,“过程比结果重要”。只要双方能谈起来,就是中美尚不至于走向激烈冲突或战争的信号。

以中美关系当下的氛围,短期内在军事交流和危机管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可能性都不大。对此,双方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不宜操之过急,要呵护来之不易的重启。

这方面的变数主要来自美国,美国在沟通和对话中通常缺乏耐心,若迟迟取得不了他们所要求的进展,就会失去继续交流的兴趣。近十年来,美国国内政治极化加剧,新政府上台后,往往在沟通渠道和机制方面都倾向于“另起炉灶”。与其他领域的交流类似,中美军事交流受到美国选举政治和选举周期的严重干扰。眼下,美国又进入了“大选季”,中美高层交往积极展开的势头能否持续存在诸多变数。

另外,两军交流的情况还存在被过度政治化的风险。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旦两军交流不畅或遇阻,美国方面就会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炒作“中方不愿意交流”“不愿意搞危机管理”,或是为了甩锅,或是寄希望在政治外交上给中国施加压力。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会加剧中方对美方意图的猜疑和愤怒。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期频频在国际社会炒作因“中方不专业”而导致近距离海空相遇事件。这或是“恶人先告状”,或是有意制造舆论话题,会加剧中美军事交流的负面舆论及政治环境。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中美关系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通知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