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学喜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引导专业人才、经济能手、文化名人、社会名流等能人回乡参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吸引和激励新乡贤深度融入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推进和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是中国五千年农耕文明演进過程中积累形成的重要成果,具有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中国乡村发展特色。
农村改革以来的发展实践证明,鼓励引导退休干部、教师、医生、退役军人、涉农企业家等回乡定居,在提升乡风民俗、传播诗书礼义、焕发德行新风尚、修复乡村记忆、聚拢乡愁文脉以及夯实乡村发展的软实力等方面,新乡贤的力量和贡献不可替代,已经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乡村地区新乡贤群体的崛起已经成为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验证了“礼义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乡村文化传统和发展治理基础。
设计的五项主要活动内容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主要活动任务及其工作目标具有可考核性和可达性。创新的六方面保障措施覆盖全面、相互匹配、刚柔相济,具有可操作性、保障能力强。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让乡村生活更美好,关键在人才。有了人,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有可为。唯有吸引更广泛的群体,招徕更充足的人才,才有可能为乡村振兴汇聚起磅礴力量。
针对中国乡村发展类型多样、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现实,相关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前沿性的配套规划,支撑高质量推进《实施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引进各类新乡贤。同时注重引导、指导各省区遵从本《实施方案》的原则和框架,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应对标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要求,遵从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理念,持续推进和优化乡村经济环境、生态治理环境、人文环境建设,为高质量实施方案及激励新乡贤创业发展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色彩浓厚的人居环境。
中央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关系表明,补齐“三农”发展短板的重点与任务自然在农村,但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促进实现城乡人口交互流动与优化整合过程中,还必须重视拓展“三农”治理的视野。必须将农村置于城乡融合、城乡一体架构中加以推进,必须以新型城镇化战略来引领“三农”治理工作升级,构建“以城带乡”“以城兴乡”“城乡互促共进”的美丽乡村治理结构。既要重视农村内部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又要重视新型城镇化导致乡村治理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影响。因此,从破解城乡“二元”治理结构的体制机制视角看,还必须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配置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创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联动、区域公共服务配置体制改革联动,且城乡体制逐步并轨和趋于均等化的制度安排,才能激活农村各种要素、各类主体和各项政策,才能形成有助于城乡人才、技术、资本乃至产业融合发展的治理结构,增强农村凝聚人心、汇聚人才的感召力,为推动农业及农村社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