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兴伟
《决策》杂志蕴含着智慧火光,是我长夜桌前的“一盏灯”,为繁忙的日常指引着前行道路。
我总是习惯于在晚上码字,似乎与白天的喧闹对比,偶有的几声虫鸣更能激发材料的灵感。不觉间,从学校步入社会,已经来到了第五个年头。岁月洗礼、流年不拘,从学校中懵懂无知的金融少年到如今的熬夜专业户,仿佛已经遇见了很多,经历了很多,但当真正细说起来,就是这长夜桌前的“一盏灯”罢了。
灯前的时光总是繁忙的,偶然而得的舒缓,才有可能去信手翻阅桌旁堆叠的刊物。不知道从何时起,在刷手机的片段式阅读之外,有了刊物阅读的习惯。大抵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亦或是为了更好地充实自己,不一而足。
第一次遇到《决策》杂志,就是在某个相对轻松的晚间,在噼啪的键盘敲击声后,换来了短暂的休憩时光。拿起一本刊物《决策》,名字取的言简意赅,旁边标识的章节标题倒是取的颇为不俗:《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弱化的题与解》《解码安徽自贸试验区》《“胜负手”:无锡打造太湖湾科创带》《上海互联网产业“C 圈”崛起之谜》《土地整治:一个安徽农业村的振兴样本》。即便是现在再将该本刊物翻出来,选择的话题都极具前沿、极富思考。
也就是那次的“偶然为之”,让我对于这本生于安徽的刊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阅读这本刊物来说,倒也贴合。其中选取的刊登的文章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大多是区域研究文章,能够将具体推进事务发展的经验做法凝练在数千字文章之中,读来大有补益。毕竟立于一处,总有局限一处的目光,能够从更为宽广的角度来看待解读问题,可以反哺于整体的选择。有时候思虑困顿、用词犹豫,久久不得其法的时候,在文中寻觅,也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思路想法。即便是现实情况不同,未能有现实的可行性,但也在交互分析中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选择,取其中所长学习,在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也有豁然开朗,拨开迷雾见明月之感。
白日里,大抵是没有时间的,手头的工作“接踵而至”。但到了深夜打理好一天的事务,在睡意还未袭来的时候,同样的一条桌子、一盏灯,摘取其中一篇或几篇来选择性阅读,或是解读政策文件、或是区域先进做法等等,较之于刷手机,总有着别样的趣味。
见人知事,遇事知人,正如在时光中的所见所感,《决策》杂志中各位高手所写文章,总是蕴含着智慧火光,细说起来,这也是我长夜桌前的“一盏灯”,为繁忙的日常指引着前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