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感应

2023-10-03 14:55赵佳奇
关键词:方块字长啸墨香

赵佳奇

于梅雪争芬中摊开一卷旧书,默默,坐于桌前,心绪揉入那一个个方块字的油墨中,细细品味,慢慢感怀。(开篇营造氛围,引领读者跟随作者的心绪。)

窗外,冷风呼啸之声回荡在耳畔,变成了诗人不羁的长啸;冰雪敲打窗棂之声踏在心上,迸发出铁马冰河的呐喊;松涛临寒之声翻涌在心头,满腔热血化成了文人的一声叹息。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我听到有人长啸着徐徐走来,那持着竹杖的手,曾写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景;也曾画出“凛凛霜前意”的潇湘竹石。他志趣高洁,“拣尽寒枝不肯栖”;他豪迈乐观,“鬓微霜,又何妨”。从乌台诗案事发,他辗转流落天涯,一生坎坷,却只化为一句轻描淡写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随着作者的笔墨,读者也在心中回忆了一遍苏轼的生平。)若前路荆棘丛生,那便披荆斩棘。苏轼将他的坚韧绘入了画,又将豁达写进了词。千年后,当墨香再次飘散,书卷翻动间的细响,便是那颗赤子之心跳跃的声音。

竹杖芒鞋的身影缓缓归去。书页轻翻,气流微卷间,一股清风迎面而来。(过渡自然,有画面感。)

在心里种花,以满腔热血浇灌。我看见,缥缈的梅树下,立着一老翁。岁月的沧桑消磨不掉他那颗至诚至深的爱国之心。他曾“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却终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虽如此,他仍“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诉衷情,诉忠情,篇篇诗,句句词,道尽了他的悲伤、他的愤怒、他的无奈。那个壮志满怀的老人,那个不得重用的老人,那个满腔赤诚的老人,陆游从未变过。数行文字,便是他壮志难酬的一生。当尘封的诗词与历史再次被捧出时,手中那厚重的,是一颗沉甸甸的爱国之心;心中回响的,是一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呐喊。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我缓缓翻至新的一页。梅树下的老者俯身一礼,随着梅花飘散而逝。

山河破碎,但凭心中长明。我听见历史的车轮轰然转动,嘈杂声中,一人面南而拜。他凭一身视死如归的气节,以身殉国。面对元朝许下的高官厚禄以及恼羞成怒的威胁逼迫,他只是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寥寥数字,却将他的一片丹心铭刻。在今时,回望历史的车辙,一声叹息跨越了时空,久久在心中回荡。“吾事毕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指尖撫过书页,一页一页上下翻飞间,一个一个方块字仿佛活了起来,一跳一跳,落在心间。我感应到,那铿锵有力的心跳。书合上的一声闷响中,我仿佛听到,苍老的声音低叹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振聋发聩,虽垂垂老矣,仍不忘那个字——国。捧起书,阳光为封面镀上一层金色……

已是山头斜照,我亦心有所悟。字字句句化为一树树梅花,开在心间,固守丹心。诗、词、文、史,一卷卷书,化为一首首天籁萦绕心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在这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在那一个个方块字的墨香里,一位位先人的一生,你,可曾感应到?(结尾用问句的形式,引人深思,回味悠长。)

总评 文章开篇气氛渲染充分而又恰到好处,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可以看出作者平时阅读广泛,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文字驾驭能力较强。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选取了三位杰出人物。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却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苏轼;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爱国诗人陆游;有民族气节的文天祥。作者与先贤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读者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讲评教师   韩云霁)

猜你喜欢
方块字长啸墨香
孕出墨香乐育人
结合汉字特点开展汉字教学的实践探究
长啸有利于身体健康
知是荷香慢墨香 从「青藤白阳」到海上画派
竹里馆
以啸养生
新时代,新童谣
长啸当歌益身心
巧教巧学中国“方块字”
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