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欣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舞蹈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专业幼儿舞蹈教育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幼儿舞蹈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舞蹈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幼儿教学的内容之中,音乐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而在音乐教学中舞蹈教学是关键的组成部分。音乐节奏贯穿于整个舞蹈表演,是舞蹈优美动作以及丰富情感呈现的重要途径。因此,节奏感的教学已经是舞蹈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这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对于节奏的掌握能力,也可以提升其音乐素养。由于幼儿与成人不同,幼儿的行为以及心理都呈现较为情绪化的特点,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对于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需要针对幼儿阶段的特点来推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明确了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作用,通过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节奏感培养原则来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且提出幼儿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培养策略,对于幼儿园优化自身舞蹈教学内容与形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现阶段幼儿艺术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升,幼儿舞蹈教学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幼儿艺术素养的途径中,幼儿园音乐以及幼儿舞蹈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幼儿舞蹈学习过程较为简单,并且有很强的表现力。因此,幼儿对于舞蹈的喜爱程度较高,它是很多家长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区别于普通儿童以及成人舞蹈教育,幼儿舞蹈教学相对来说难度较小。但是在其他方面,幼儿舞蹈对于辅助教学的需求更大。由于幼儿的心智还不健全,幼儿对于舞蹈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较难消化。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融入音乐节奏感方面的教学使其更容易理解舞蹈教学的内容,不仅可以使幼儿更好地掌握舞蹈的动作,也丰富了教师进行舞蹈教学的手段,提升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需要在课上教授幼儿某一段舞蹈,由于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所差异,可能有一部分幼儿并不能消化所教授的舞蹈内容。而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舞蹈是依托于舞蹈节奏建立起来的,舞蹈节奏的编排依托于音乐节奏之上。因此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是一支标准舞蹈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幼儿舞蹈虽然难度较小,但是也需要建立在二者之上。提升幼儿的节奏感,可以使幼儿通过音乐节奏来理解舞蹈节奏,进而提升对舞蹈的掌握程度,使教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有相关的研究证实,幼儿的行为往往带有很强的情绪性,这是幼儿年龄阶段的特性。幼儿对于节奏感有较天生的好感,因此,将音乐节奏感融入舞蹈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幼儿的好奇心。在幼儿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不是以让幼儿学会某一段舞蹈动作为目标,而是在此过程中发掘幼儿的潜能。在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过程中,可能会发掘出幼儿的舞蹈表现以及创造的潜能。例如,一段声音中若是包含节奏感,就能让幼儿对其进行描述。幼儿对于一些简单的有节奏的声音,就能够想象出流水声以及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除此之外,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也能够激发幼儿的表现欲,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呈现,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相对于成人舞蹈而言,幼儿舞蹈规范性相对较弱。在舞蹈教学中,幼儿只需要达到基本标准即可。通过节奏,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并且能够连贯地呈现出来。幼儿的肢体还在发育,协调性相对较差。应充分利用节奏感作为桥梁,构成舞蹈与协调性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在培养节奏感的过程中,幼儿的听觉、感觉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再融合舞蹈的肢体感觉,从而更加完整流畅地学习舞蹈动作。在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有节奏的音乐以及动作能够促进幼儿对于动作的记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形成肌肉记忆,从而达到锻炼幼儿肢体协调性的目的。
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好奇以及喜欢的正面情绪,还可能会出现厌烦等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节奏感的培养可以有效地降低负面情绪出现的概率。从成人的角度看,幼儿的舞蹈动作难度很小。对于幼儿来说,需要认真努力才能够完整地呈现出来。例如,幼儿需要充分调动注意力来记住这些舞蹈动作,并在表演过程中完整地呈现出来,这对于幼儿来说并不简单。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培养节奏感降低幼儿理解舞蹈节奏的难度,并且可以提升舞蹈课程的有趣程度,避免幼儿产生厌倦心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幼儿舞蹈教学任务。
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幼儿舞蹈学习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幼儿主观意识较差,对于外界的干扰因素反应较大。若学习的内容较为细致以及理论化,则幼儿往往会被其他更有趣的事情所吸引,并且不能及时收回注意力。在节奏感的教学中,对于幼儿来说学习音符节拍等细节特征并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舞蹈教学的难度。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节奏感训练时,应当重点关注幼儿的学习热情,并且尽量排除其他干扰,确保幼儿的精力集中。总而言之,教师在节奏感训练的过程中,应在确保幼儿精力集中的基础之上,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幼儿对于节奏的理解与认知。
在舞蹈呈现效果的影响因素中,音乐因素处于中心地位。如果只是对幼儿的听觉进行培养,并不代表幼儿对音乐已经形成了感知。如果仅是依靠听觉记忆形成认知,出现偏差的概率很大。幼儿尽管能够完整地掌握所学舞蹈的节奏,但是并不能应用到其他的舞蹈之中。由此可知,在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过程中,不能仅是针对听觉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效果并没有普适性。教师应当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音乐感知能力,使幼儿能够感知旋律以及辨别节奏,并且能够应用到教学内容之外的音乐之中。
听觉感知的训练是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重要途径。此外,若是想要呈现出理想的舞蹈动作,还需要以良好的身体协调性为基础。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一般处于较低水平,这样会导致在脑中已经形成主观的节拍认知,但是身体动作却不能很好地呈现出来。一个完整舞蹈艺术的呈现,需要音乐与动作之间达到和谐的水平。若协调性差,则会使主观意识不能很好地支配肢体动作,使动作脱离音乐的内容之外,从而使音乐与动作之间产生强烈的不协调感,降低舞蹈的表现力。幼儿在做舞蹈动作时,速度过于缓慢以及过于快速都是身体协调能力差的表现,不能很好地在完成音乐的识别之后做出理想的舞蹈动作。由此可知,身体协调性是舞蹈表现力的基础,教师应当以加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为培养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身体协调性的内容以及力度,从而使幼儿能够在有良好的节奏感的基础之上,在脑中处理完音乐信息后及时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从而使音乐与动作形成一个整体,提升舞蹈作品表达的完整性以及表现力。
教师应当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针对舞蹈音乐进行赏析,从而提升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与舞蹈关系较为密切,音乐可以为舞蹈教学提供重要价值,音乐在舞蹈发展方面起到了推进作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教学,能够使幼儿充分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情感。因此对于舞蹈音乐进行赏析,是让幼儿形成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分析,让幼儿主动思考音乐中所表达出来的情绪与内容,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中的节奏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将音乐进行重复播放,提升幼儿对节奏的熟悉感,从而充分发挥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其次,教师应该对舞蹈动作进行细致的讲解,并在此过程中介绍较为基础的舞蹈知识,提升幼儿对于音乐的了解程度,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节奏感。最后,在舞蹈表演之中,伴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幼儿在熟悉舞蹈动作的基础之上,理解舞蹈伴奏中的节奏与意境,使幼儿能够理解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通过音乐来解读舞蹈。
形体是展现舞蹈节奏与韵律的基础。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形体训练,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使用舞蹈技巧,从而展现出更加标准的舞蹈动作,通过肢体的控制表达出自身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形体训练,提升幼儿的肢体协调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舞蹈动作。通过形体训练,幼儿能够对舞蹈动作对于呈现舞蹈作品的作用有更好的理解。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形体训练至关重要。形体训练应当包括身体训练以及气质训练两个方面。在身体表现方面,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走、跑、站和坐等几个方面。在身体气质方面,由于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训练的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首先,对于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训练的方式主要以简单的动作模仿为主,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对舞蹈动作进行简单的模仿,在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动作的标准程度。其次,对于处于中班阶段的幼儿,训练内容应主要包括审美意识的刺激,提升幼儿舞蹈动作的协调程度,使幼儿在音乐节奏中较为标准地跳出舞蹈动作。最后,对于处于大班阶段的幼儿,训练难度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该阶段以综合训练为主,以提升幼儿的表现力为主要目的,使幼儿能够根据音乐节奏优美地跳出舞蹈动作,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不怕挫折的良好品质。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若想要提升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节奏。节奏不仅仅通过音乐呈现出来,生活中的很多声音都包含着节奏。如桥下流水的声音,下雨时雨滴拍打窗户的声音,都包含于节奏之中。教师应当让幼儿主动地发掘身边的节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在音乐节奏方面的敏感度。教师应当引导幼儿通过视觉以及听觉全方位地感知音乐节奏,使幼儿站在独特的角度理解音乐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将舞蹈游戏应用到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方式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在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阶段学习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的情况下,通过舞蹈游戏的方式来辅助幼儿在指定的音乐中展示舞蹈动作,在无形中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除此之外,舞蹈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可以促进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幼儿直观地体会到其中的不同,并根据节奏做出各种舞蹈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鼓励,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幼儿,可以给予口头奖励或者是给予适当的奖品,从而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过程中加入打击乐器的使用。与其他乐器相比,打击乐器节奏感较强,所发出的声音也更能够吸引幼儿。此外,打击乐器的操作较为简单,幼儿学习起来难度较小。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会因为敲击的力度以及材质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可以就地取材,通过身边的常见器具进行示范。如在玻璃杯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清水,让幼儿敲击发现其声音的特点,并按音调从低到高进行排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教师可以从舞曲中提取一段舞蹈片段,对幼儿进行特定的训练,这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幼儿经过不断的练习,形成肢体动作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即兴教学的手段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具体方法是通过随机选取音乐,让幼儿随机展现自己的舞蹈动作。此种教学方式不需要幼儿的舞蹈动作达到较高水平,幼儿只需要在特定的音乐材料中,展现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大脑与肢体的配合程度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幼儿肢体协调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相较于单一的动作训练,该方式更能够被幼儿接受,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效果。
现阶段,舞蹈教学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普遍的教育内容。在舞蹈教学中,培养音乐节奏感可以在实现舞蹈教学目的、激发幼儿潜能、提升动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以及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教师在培养幼儿节奏感中,应当以提升幼儿主观能动性以及音乐感知性为主要的原则。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己所掌握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扩充与优化,通过加强舞蹈音乐的赏析、加强幼儿形体训练、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节奏、合理运用舞蹈游戏、加强打击乐器的应用以及加强即兴舞蹈训练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总而言之,幼儿园应当重点关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