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领域教育硕士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培育研究

2023-10-02 02:05唐瑗彬石伟平辛雨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模型构建

唐瑗彬 石伟平 辛雨

[摘要]职教领域教育硕士被视为未来职业教育教师的后备军,加强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培养是加快数字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明确职教领域教育硕士数字胜任力内涵,从数字理念与态度、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教育与教学、数字关怀与支持、数字合作与发展五大维度构建职教领域教育硕士的数字胜任力模型,提出学—做—教—研“六段四阶”的数字胜任力培育路径,并以此指导开展具体的培育实践,以期培养出数字时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师资人才。

[关键词]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

[作者简介]唐瑗彬(1988-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广西  桂林  541004)石伟平(1957-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062)辛雨(1999- ),女,陕西西安人,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中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1XJC880004,项目主持人:唐瑗彬)和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过程渗透,多模态评价职教师范生数字胜任力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22B095,项目主持人:唐瑗彬)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9-0079-07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职业教育应与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紧密对接,借助数字化转型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变革。随后,教育部职成司发布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方向,强调提升职业教育教师数字化能力是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是一个基于专业与岗位的概念,强调了复杂的高阶综合能力,不是简单的“教师素养”,而是指适应数字经济崛起、产业转型升级所引发的社会职业分工变化的必要能力。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以下简称“职教专硕”)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高层次教师队伍的稳固后备力量,应不断培养更为复杂的高级能力,以带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成效,为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此,本研究聚焦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培育及实施路径,在构建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设计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课程建设方案,打造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进阶培养路径,为各院校开展准教师数字胜任力培育提供借鉴。

一、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内涵

2006年欧盟发布了《关于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报告,首次明确了数字胜任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自信和批判性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实现就业、学习、自我发展及社会参与,并将其纳入八大核心素养。2017年,西班牙国家教育技术研究所发布了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进一步明确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内涵,并将教师数字胜任力定义为教师能将所有知识、策略、技能和态度应用于真实专业实践中,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据数字时代的需要,进行教学改进和创新,并随着技术的变化,不断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

从宏观角度来看,教师数字胜任力涵盖了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中利用技术进行信息管理和合作,同时能够在专业领域内实现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微观角度来看,教师数字胜任力体现为教师能够熟练地在其专业背景下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出良好的教育和教学判断力,并且能够对学生学习策略和数字能力发展产生影响。

职教专硕作为未来高水平职教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三重角色,即学生、准教师和技术人才。在这一背景下,职教专硕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字素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教学创新实践与技术创新探索,以体现专业特性,同时还应承载着教书育人与引导学生掌握实用技能的重要责任。由于职教专硕学习工作场域的特殊性,包含高校、中职、企业等不同环境,以及其所需具备的复杂能力结构,包括专业技术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职教专硕的数字胜任力表现为对数字技术功能的准确判断力,能够巧妙运用数字技术对学习、教学和专业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以此推动自身与他人的专业发展。

二、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模型构建

基于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内涵分析,结合国际标准中普遍关注的数字化应用、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这三大能力领域,同时借鉴《教师数字素养》中的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五大能力维度,以及《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中关于教师发展的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化应用与创新、信息化研究与发展、信息社会责任五大能力,构建了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四棱柱模型(如图1所示)。

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能力域分为数字理念与态度、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教育与教学、数字关怀与支持、数字合作与发展五个维度。其中,数字理念与态度维度包含6个要素;数字知识与技能维度包含4个要素;数字教育与教学包含4个要素;数字关注与支持包含4个要素;数字合作与发展维度包含4个要素。

为进一步确定维度与要素间的结构关系,基于上述模型编制了《全国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自评问卷》,并通过对全国范围内收集的585份职教专硕调查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展示出職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相关系数和逻辑分析发现,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发展呈现一定的层次性和侧重点的变化,表现为:第一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知识与技能,主要以“学”为主;第二阶段着重发展数字教育与教学能力,以“做”为主,即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第三阶段注重数字关怀与支持能力的培养,强调以“教”为主的认知提升,职教专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引;第四阶段为数字合作与发展,主要采取以“研”为主的实践方式,即总结经验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研究。

这一模型体现了能力间的层次与侧重关系,能力的发展呈循环往复之势,支撑着职教专硕整个专业学习生涯的全面发展。

(一)数字理念与态度维度

数字理念与态度的培养是确保职教专硕具备高质量素养的核心要素,包括德技并修、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环境影响、发展态度、教育责任六个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职教专硕在数字时代发展所需的基本能力,强调数字技术对学习、教学、专业实践等方面的重要性,体现了积极、负责任的职业态度。

首先,德技并修体现了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强调在数字环境中,职教专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专业技术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其次,努力期望、绩效期望、环境影响三个要素,其中绩效期望强调认同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改变,愿意为优化和提升教学质量付出努力;努力期望则强调主动学习数字化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开发数字资源,为教学应用数字技术做好准备;环境影响则关注个体受周围人或环境的影响,正向激励自身使用数字技术,自觉提升数字技术水平。

最后,发展态度表现为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提升能力的积极态度。教育责任则是教师必备品质之一,它能指导职教专硕开展各类学习、教学与专业实践活动,努力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素质提升等教育职责。

(二)数字知识与技能维度

数字知识与技能体现数智时代教师能力体系中对于数字化理论的掌握程度,是指职教专硕能有效和负责任地借鉴、使用、开发和共享数字资源,包含四个关键要素,即数字知识、数字设备(软件、平台)、数字资源以及数字管理。

首先,数字知识涵盖了数字技术的学科专业化知识,为指导数字化实践提供基础。

其次,数字设备(软件、平台)的基本操作技能是职教专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育工作者合理利用现有的数字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再次,数字资源要求职教专硕能很好地甄别与利用有效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创造性地开发数字教学资源。

最后,数字管理是职教专硕需要掌握的另一个重要的能力,他们需要对信息隐私和信息共享的规则有清晰的了解,需要熟练地收集、管理、处理和分析资料,以确保个人信息隐私和教育资料安全。同时,他们还需要遵守信息伦理,抵制网络暴力、虚假不良信息等,加强智慧财产权意识,以营造健康的数字环境。

(三)数字教育与教学维度

数字教育与教学是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中的核心要素,包含数字教学设计、数字教学实施、数字教学评价、数字班级管理四个关键要素,要求职教专硕能够合理地在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组织、社团活动与班级管理中运用数字技术,并借助数字技术开展过程性评价和动态监测,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首先,数字教学设计作为数字教学活动的基石,体现了将数字技术融入教学应用与创新的根本需求。优质的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指导方案,要求职教专硕掌握数字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利用数字技术分析学情和专业教学内容,构建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创造信息丰富、吸引学生的新型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境;选择适宜的数字化资源、平台、教学策略和组织方式等;能够灵活运用至少一种数字化教学模式(虚实融合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等)于课堂教学。

其次,数字教学实施要求职教专硕掌握数字化教学实施的程序与方法,注重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借助虚拟、增强与混合现实技术支持实验和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和职业技能竞赛。

最后,数字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反馈与引导,对于持续优化教学至关重要。要求职教专硕将动态监测与科学育人相结合,以不断优化教学质量。同时,职教专硕在数字班级管理实施中也肩负重要使命,包括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疏导,以促进其在实践期间形成教育智慧。

(四)数字关怀与支持维度

数字关怀与支持是职教专硕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涵盖了四个要素:保证公平获取、尊重差异个性、促进积极参与以及确保有效使用。

首先,确保有效使用是学生参与数字化学习的前提,要求准教师(职教专硕)帮助学生查找、分析、处理数字信息,能够安全负责地管理风险和使用数字技术。

其次,促进积极参与是检验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指标。要求准教师运用多种途径,激发学习者将旧知与新知之间联系起来,促进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创建数字化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

再次,保證公平获取意味着准教师需考虑并满足学习者通过数字技术学习知识的期望,确保所有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等方面享受均等的机会。

最后,尊重差异个性要求准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支持不同个体异步获取知识技能,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重视利用数字技术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数字合作与发展维度

数字合作与发展是职教专硕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关键能力,包含交流合作、接轨前沿、反思改进、研究创新四个要素。要求职教专硕使用数字技术来实现与利益共同体的沟通与合作,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实践,在研究创新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首先,交流合作强调职教专硕在利用数字技术时,既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教育教学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需要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企业行业专家等专业领域的人士合作交流,以增加自身专业发展的潜力。

其次,接轨前沿要求职教专硕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时刻关注相关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

最后,反思改进是开展研究创新的基础,也是消化前沿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路径。因此,要求职教专硕利用数字技术记录学习与教学问题,生成过程性资料,并反思自身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与教学情况,不断调整专业发展规划。此外,研究创新要求职教专硕除了开展数字化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外,还需要立足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三、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培育路径

本研究借鉴了西班牙核心能力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流程,将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能力维度描述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目标,将这些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教学内容,并以教学情境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明确预期成果,整合正式和非正式的课程资源,以实现综合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逐级推进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培养,实现模型对培育路径的指导作用(如图2所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培养体系,形成学—做—教—研“六段四阶”的数字胜任力培育路径。

(一)以线上线下课程学习为抓手,夯实学生初阶数字胜任力

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初阶能力体现为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达到初阶能力水平的关键在于拓宽学生的数字基础知识面和技能获取渠道,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学习,促进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合,从而建立学生的数字认同感,使他们达到数字知识与技能的初步要求。

首先,了解数字化教学概念与学生的需求。在线下课程如《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中设计和展现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以微课学习的成果汇报和讨论、职业院校的案例分析为主,以及重视导师组示范作用的发挥。

其次,注重数字技术的运用。智慧教学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电子白板的运用以及数字化教学案例的研讨与设计等线上公开课程都是培养初阶能力的有效途径。

最后,开发数字教学项目,如数字图像的收集与管理、数字视讯的收集与管理等实操项目,在此过程中引导职教专硕关注数字伦理问题,强调合理使用数字资源。通过制作数字产品体现这一阶段能力培养的成果,促使职教专硕形成对教育责任的理性认知。

(二)以校内外探究性实践为关键,促进学生能力向高阶升级

数字教育与教学、数字关怀与支持、数字合作与发展三个能力均属于真实职业情境下迭代生成的高阶能力。实现初阶能力向更高阶能力的转化应基于探究性实践,强调“做中学,做中教”,以项目为核心,遵循确立主题、项目探究和呈现总结的教学逻辑,打造支持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下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以及多元展示的课程模式。这一过程中,校内外探究性实践起关键作用。

首先,校内探究性实践可以通过模块化课程的学习来实现,如专业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专业领域发展前沿专题、专业教育测量与评价等。

其次,校外探究性实践可以采用职校见习、研习、企业实习等方式来开展专业实训实践课程与拓展活动。同时,关注隐性课程的育人价值,发挥导师组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小组反思氛围。

最后,通过教学技能大赛、研究生沙龙、在线课程自学、职校名师分享等活动,让职教专硕在“做”的实践和“教”的行为中反思其第二、三阶段能力的生成,逐步向第四阶段能力发展。

(三) 以全程研究性实践为贯穿,培育学生数字化研究创新能力

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核心和最终落脚点在于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智能化发展,数字化教育教学正从“知识导向”逐渐转向“创新主导”,未来的智能教育领域要求职教专硕掌握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前沿,理论联系实践,形成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

首先,强化实践导向,将全程研究性实践贯穿教学过程,鼓励职教专硕参与专业论坛、教育实习、企业实践等活动,并提交参会心得、实习记录、实践报告等,帮助其树立“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其次,导师组也要积极开展诸如论文解构分析、文献综述撰写、研究热点剖析、研究思维生成等教学内容,设计“感知案例、项目实践、评价反思、研究创新”四步走进阶活动,帮助职教专硕在研究选题、内容、方法等方面紧扣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和痛点问题,形成多样化的成果,如毕业论文、调研报告、教材编写、研究专著、校本课程等。

最后,要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教学效果,系统规划与教育研究相关的课程,组织职教专硕参加各类学术论坛,多维度培养其数字化创新研究能力,提升数字创新思维水平。

(四) 以营造技术文化为助推,铸牢学生数字理念与态度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文化演化链条的主要支撑和构成场域,这一趋势对于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营造技术文化并渲染文化与技术共生氛围,成为增强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助推剂。因此,根据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模型,将数字理念与态度贯穿四个阶段的培养,以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树立起基本的数字意识与态度,并深刻认识到数字技术在学习、教学与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要细化教学重点,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突发事件处理、应急处理预案的撰写等合作式学习项目,引导职教专硕在實际情境中理解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其次,通过导师组示范引领、小组反思活动提升职教专硕的反思能力。最后,结合教学技能大赛、研究生沙龙等教学活动,营造数字应用文化,强化职教专硕的数字理念与态度。

四、未来展望

职教专硕作为未来高水平职教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扩充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研究团队基于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的关键要素:数字理念与态度、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教育与教学、数字关怀与支持、数字合作与发展”五个维度,设计并构建了职教专硕数字胜任力四棱柱模型。该模型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优化,针对职教专硕培养过程,设计了“六段四阶”数字胜任力培养路径。

在未来的培养过程中,培养院校可积极调动实习院校、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创设浓郁的技术氛围,提升师资人才培养水平。为此,一方面,积极创设数字技术实体环境。建设多样化的实训室、虚拟模拟实验室、智慧教室等,使学习环境逐步向高情境化、强临界感、多场景转变,引导学生沉浸式学习与实践。另一方面,以人员协同为催化,促进技术应用文化生成。由于职教专硕培养目标的跨学科性,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主导师、学科老师、实习指导教师等不同教师的作用,建立分工明确、责权分明的导师团队管理机制。同时,注重教育学学科导师的参与,通过观摩优质数字化教学示范,发挥其在理念与态度、教育与教学、关怀与支持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导师团队内部也需要定期组织数字技术教学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以推进教师在不同技术环境下的微能力培养,从而形成全过程系统化的数字胜任力培养环境与应用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慧梅,谢莉花.“学术性”与“职业性”: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探究[J].职教论坛,2021,37(1):88-96.

[2]裴新宁,孔令鑫,仝玉婷,等.技术支持的探究性学习研究国际进展——历史脉络、热点主题和新议程[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3):20-31.

[3]钱雨.项目课程的内涵、特征与生成[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8):15-27.

[4]唐瑗彬,牟向偉,石伟平.国际经验对我国职教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构建的启示——基于国际三大主流框架的比较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5):61-70.

[5]唐瑗彬,牟向伟.“双一流”背景下职教专业硕士教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0):44-49.

[6]唐瑗彬,杨海华.后疫情时代职业院校教师信息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J].当代职业教育,2020(6):12-19.

[7]王永钊,程扬,李丽军.数智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丰富内涵、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教育与职业,2023(9):87-90.

[8]韦林翠,林琦.国际视野下教师数字胜任力的特征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2):111-119.

[9]魏非,闫寒冰,李树培,等.基于教育设计研究的微认证体系构建——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2):97-104.

[10]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EB/OL].(2006-12-30)[2023-05-12].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06H0962&qid=1692949473986.

[11]INTEF.Commo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teachers [EB/OL].(2017-01-26)[2023-05-12].https://intef.es/Noticias/common-digital-competence-framework-for-teachers/

[12]Krumsvik R J.Digital competence in the norwegian teacher education and school[J].H gre Utbildning,2011,1(1):39-51.

[13]Spiteri M,Rundgren S N C.Maltese primary teachers digital competence:implications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7,40(1):1-14.

[14]Tiana A,Moya J,Luengo F.Implementing key competences in basic education:reflections 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n Spain[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1,46(3):307-322.

[15]Tsankov N,Damyanov I Education majorspreferences on the functionalities of e-learning platforms in the context of blended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2017,12(5):202-209.

猜你喜欢
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模型构建
协同创新中教育硕士导师团队建设对策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参与式工作坊的模式: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军用建筑机械维修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