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头古建筑纹饰内涵探究与设计应用

2023-10-02 00:07:55贾慧邢加满王诗佳
设计 2023年18期

贾慧 邢加满 王诗佳

关键词:丽水堰头 古建筑装饰 雕刻纹样 文创衍生设计 二次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8-0136-04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战略的不断落实创新,乡村发展态势已经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内容。丽水堰头结合国家战略,从乡村本身出发,抛开乡村建筑纹饰的简单呈现,解决古建筑装饰中存在的样式刻板、公式套化,复杂的问题能够将传统建筑纹饰与现代建筑相关的文创设计进行二次艺术创新融合,让传统建筑纹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续展现出别样的装饰美。在堰头的古建筑中,以门楼、牌坊为载体,通过传统建筑装饰纹饰雕刻呈现出其背后所蕴含的地域及历史文化内涵,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方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丽水当地地方特色,新旧融合,以新兴文创产品形式呈现,不仅能够延续古建筑纹饰的生命力,还能结合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带动乡村文化经济,促进乡村发展。

一、丽水古建筑发展概况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地区,旧称古州,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淳朴的乡村风光以及独具特色的村俗人文风情而闻名,也正因其当地历史的悠久,流传了许多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的传说故事,为后来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丽水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很好的文化参考意义,能够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华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堰头,当地有中国最为古老的水利工程建筑——通济堰,是建于公元505 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城镇面貌上也有着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的魅力风貌。整体的基调定位上,保留村落的原生态面貌,古街古亭古埠头以及古窑址,包含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和古樟树群。在丽水当地的各个城镇和村落仍保留着多处相对完整的古建筑。

通过对丽水堰头的现场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实地发现两处古建筑,分别为一处门楼和一处牌坊。具体地理位置如图1、2 所示:

二、丽水艺术发展概况

(一)景宁畲族

丽水景宁畲族服饰纹饰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人通过服饰纹样记录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社会水平发展。并且畲族纹饰在早期发源上以畲族人的信仰崇拜为内容起点,在内容上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纹饰符号,还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表达,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纹饰内容结合了植物动物图腾和民风民俗的相关内容,进行提取和抽象,并用丰富艳丽的传统色彩加以点缀修饰,在视觉和审美上达到统一。

(二)现代绘画

丽水早在五六十年代就逐渐成了许多创作艺术家的灵感源泉,更是诞生了富有地域特色的丽水“巴比松”油画创作群体,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油画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成功举办了多次艺术展览,当地建有非营利性质的艺术机构——力美术馆,成为丽水文化发展的优势和力量,有着丰富的艺术文化底蕴。当地多样丰富的艺术呈现形式在民俗、文学、戏剧、建筑等多个艺术领域都有着相当的成就。因此,绘画纹饰也是丽水纹饰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纹饰在表现手法上主要包含雕刻、手工艺、绘画等形式。而在丽水当地,巴比松油画画派自然能够成为纹饰发展和设计的直接助推力。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纹饰设计提供更加丰富的思考和灵感。

三、丽水堰头古建筑纹饰文化内涵

据统计堰头古建筑门楼和牌坊上共计建筑纹饰11 处,其中植物纹饰5 处,动物纹饰2 处,文字纹饰2 处,器物纹饰2 处,特用电脑绘图软件Procreate 进行提取勾边处理形成表格统计,详见表1:

(一)纹饰内涵分析——种类探析

相对于雕刻技艺,建筑装饰的雕刻图案上相对更具有可探究性和地域特色价值。同时通过对雕刻图案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对当地历史习俗文化内涵的深度研究分析,对于寻求最佳的建筑纹饰传承方案有积极的作用。总体上,丽水堰头和建筑装饰纹饰以花鸟兽类的纹饰为主,吉祥图案和人物故事的纹饰为辅,在纹饰风格上与东阳徽派雕刻风格近似。

1. 莲花纹

丽水堰头牌坊的莲花纹饰将莲花纹饰作为匾额的花边进行装饰。选用的纹样主要是缠枝莲花,是由缠枝纹和莲花组合而成的,寓意安详吉利,绵长不息 。再与中间的文字形成整体,既能够突出画面的主题文字内容,又能够让画面更加富有活力不至于单调,纹饰和文字之间达到了很好的配合。莲花绽放时候的不同形态,进一步促进了画面内容的可观赏性和协调性。

2. 草木纹

堰头门楼檐口纹饰上,当地人将其上方的细密纹理称之为莲花蒂,用来作檐口的装饰,这和上方莲花纹饰的选用两者之间形成呼应,更具整体性,排列有序的纹理也使整体的画面更为和谐统一。中间主体的内容物是较为大众的杨花卷草纹,卷草纹一般多取忍冬、兰花、牡丹等纹饰图案,有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隐含寓意,观赏起来疏密有致,大气典雅,十分经典。

3. 鸟兽纹

在堰头门楼的石壁上,还雕刻有一对神兽貔貅,而貔貅历来就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除开运、辟邪之外,还有镇宅院、化解太岁之灾、促成姻亲良缘等作用。堰头门楼上的这对神獸貔貅不仅表现了貔貅镇宅的威武神态,在眼神和肢体的细节处理上都十分到位,由于形体的娇小而显得有些可爱之感,经过多年风霜洗礼,貔貅身上纹理仍然清晰可见,体现工匠技艺之精湛,两只貔貅在石壁上所形成的对称感也十分和谐,和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出双入对”十分吻合。

4. 器物纹饰

器物纹饰中较为常用的有博古架、八仙手持之物、佛教八大法器、花瓶、书卷、珊瑚石、拂尘、插屏等。在当地纹饰之中应是结合当地的寓言故事而汇总形成的图案,如书简、算盘、宝剑等,都蕴含着当地人民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门楼的雕刻纹饰将具体的器物和绸带两者结合,使纹饰观赏起来更具美感和谐,也使得原本看似生硬死气的死板物件加上绸带的配合之后显得更为相得益彰,灵动自然,象征着福泽延绵的美好寓意。

5. 汉字纹饰

以“寿”单字形成,是最常用的几种纹饰之一,寓意长寿绵延。并将文字进行了简单变形,远看类似于隶书刻印的印章样式。同时将“寿”字以一个圆形呈现,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样式之中“以圆代方”象征团团圆。

(二)纹饰表现手法——雕刻技艺

在丽水堰头门楼的雕刻技艺运用上,主要涉及石雕、砖雕的雕刻技法。在砖雕的雕刻技法上,砖雕的雕刻技法会根据构件的位置和雕刻内容的需求而有所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更完整地展示建筑装饰纹饰,发挥其最大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一系列经验都是历代劳动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在丽水的门楼和牌坊建筑装饰上不难发现,在雕刻技法上对徽州砖雕的形式内容上有所借鉴,但整体雕刻技法丰富,不乏深浮雕、浅浮雕、半圆雕以及平面雕等雕刻技法。

结合深浮雕立体感强,层次多的特点,深浮雕一般用于门楣的雕刻装饰,既能够体现图案的完整立体,又能够依照对于传统建筑的建造规范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浅浮雕则由于其凸面并不是很明显,和深浮雕相比,其雕刻难度上略低,因此能够在雕刻图案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但是又能够在平面的基础上给予建筑以层次感。半圆雕相对于圆雕而言处于并非完全立体的形式,由于观赏环境或制作条件的限制,或是出于造型设计的需要,用圆雕技法对原石块或原器物的部分进行处理,形成一半或局部为圆雕的一种雕塑。相比于圆雕更具平面性,相比于浮雕更具立体性。平面雕则是在凸面雕刻表面刻线,简洁明了又不乏精致感。

(三)纹饰呈现载体——构件分析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门楼是住宅的脸面,各地区的建筑大都对门楼极力装饰。砖雕大多集中在通景、方框、元宝、门匾、垂花、掛落及檐下斗拱等建筑构件上。

匾联。建筑上一般使用的匾联有两种意义:一是代表建筑本身的名称,二是对主人、事业、环境和建筑本身的赞扬。 如果没有匾联,建筑则会给人一种“名不正,言不顺”之感。因此匾联事实上是对建筑的画龙点睛,是古代建筑本身的一种装饰,不可分割。

门匾通常位于置于门楣或者枋梁上,以横长型和竖长型居多,精致的砖雕和潇洒的书法相得益彰。但在堰头门楼的门匾上和大多数的门楼构件相比,除了挂落以外并没有垂花等其他装饰。挂落是一种仿木结构的装饰构件,主要由边框、棂心以及花伢子等部件组成。棂心的样式有很多。比如套方和万字等,堰头门楼主要用的就是万字的样式,但并没有花伢子的装饰。

四、文创与纹饰设计与应用

丽水堰头的建筑纹饰总体上以传统纹饰风格贯穿,极富徽派纹饰样式特点。将纹饰内容统筹处理后,充分吸纳其中的文化价值,结合纹饰进行二次创作,研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符合丽水堰头的文创产品纹饰形象。

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呈现过程中,在内容选择上将纹饰中曾经出现过的传统吉祥神兽——貔貅为纹饰内容的呈现载体,以粗线条做出细节勾勒,将门楼牌坊中曾经出现过的相关纹饰作为貔貅身上的花纹进行呈现,如莲花纹、卷草纹等,从而达到细节内容和整体视觉观感的统一。并且辅之以颜色填充,运用蓝、黄、紫等色彩作为颜色主基调,再对主基调颜色进行明度和纯度之间的细节调整达到交相辉映形成整体,形成既富有传统文化和民族气息,又能够传达一种文创产品本身带有的活泼观感。在背景垫色上选择了典雅的浅草黄作背景烘托,使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烘托出貔貅以及身上纹饰所想要传达的主要内容,避免喧宾夺主。文创产品的载体选择上则是选用了包装盒、徽章、布袋、纸杯、鼠标垫的载体。丽水当地生产工艺摆件,因此,布袋和包装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一定的包装作用,鼠标垫和纸杯等产品也作为日常品,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也能够达到一定的装饰性,而徽章则是可以作为文旅特产的纪念品进行使用,对丽水的建筑纹饰都有一定的推广宣传,也符合丽水当地的传统民族气息,如图3、4。

五、丽水堰头古建筑纹饰文创设计思考

(一)二次创作,保留传统

在原有的建筑纹饰的基础上进行提取和重新排列组合,既希望能够对传统纹饰的完整保留,也能够在其中加入新的思考和创新,打破常规文创思考创意模式,尽可能保留原先的纹饰魅力。但是通过一种新的形式呈现纹饰,让纹饰能够更加凝练直观,视觉层次上面也能够更加统一,让更多人通过另一种形式感受到传统纹饰的美感。用新的视觉观察传统文化,打破常规文创载体,整体氛围感上既有小面积的小图案点缀,又有大面积的背景形式铺陈。使纹饰的魅力不仅仅停留在建筑构件上面,也能够用年轻人们更容易接受和接触的方式和新视角进行传播。既达到传承目的又突破传播模式,在传播的范围上面也能够更加广泛,人们不需要面对面接触到建筑,也能够感受到接触到堰头建筑装饰上的美感。

(二)发现不足,深入探究

在丽水堰头的文创市场中,更多的是作为旅游工艺品的小玩摆件,与其他旅游景点的产品大同小异,呈现载体上也多为一些文具布袋等常规内容,并没有融入当地的特色,只是简单组合嫁接,根据地方的特产和文化来进行有效结合,因此在文创市场之中,将文创产品和建筑纹饰进行二次创作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推广,也能够用一种新兴的形式对文化进行传承。随着文化市场的逐渐繁荣,也能够对乡村经济带来一定的助推力量,在带动文化市场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希望能够以此为切口,给丽水的传统文化经济带来了灵感生机,在旅游工艺品领域为其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不但可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还能够带动消费,打开丽水堰头在年轻人一代当中的知名度,做好文化创新。

(三)继承发展,文化传播

随着全球化文化渗透日益增强,艺术家陈复澄教授曾说,没有民族化的设计,就不可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设计思想传入中国,人们开始盲目地模仿西方设计,形成国内产品设计西方化的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缺失。为此需要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优化中国传统纹饰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将无形的中国文化和有形的文创设计紧密结合,结合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两者与经济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从而拥有民族特色,增强民族自信。

(四)乡村文创,因地制宜

结合对于现有文创市场的市场调查分析,随着文创产品发展势头走向良好,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古建筑保护等热点话题有了更多关注,在许多以经济盈利为营运中心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套作”现象,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市场趋于成熟的标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表明了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载体选择上逐渐刻板化,没有融入文创设计内容本身的文化内涵而进行思考,使得接收到产品以及欣赏产品时的满意度和创新程度不断降低,久而久之,并不利于文化传承发展。因此在课题创作中,在文创产品载体的选择上,希望能够更多地结合丽水的地方特色来进行构思,因地制宜。在能够发挥文创产品的文化传承作用的前提下,也能够充分融入地方特色,这是文创构思的初衷,也是文创设计的源泉起点。

结语

在对丽水大港头古建筑纹饰内涵探究与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前期先通过对纹饰的图案、构件等部分内涵进行系列探究,挖掘其富有的独特、深刻的内涵,为后续的文创设计工作做了前期铺垫,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设计。随后,对丽水大港头古建筑纹饰的画面内容进行高度的提炼和创新设计,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又与年轻一代的审美兴趣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将传统文化与当下审美融合,从而能够让人们对丽水的古建筑装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思考。对建筑纹饰文化的新形式传承的同时,文创产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丽水市文化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当地传统文化发展服务,除此之外,丽水堰头古建筑纹饰文创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丽水堰头的乡村振兴方向提供了一些新的想法,开辟了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