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
Fin-Tech Can Leverage
Technology Financial Information Market
发展科技金融是商业银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的必然要求。然而,与传统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相比,科技金融业务存在资产估值难、技术革新快、风险不透明、财务数据代表性弱等难点,导致业务难以形成规模。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企业前景和风险相关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难以把握其风险,收益的不确定性大。而金融科技行业是信息技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作为用户,高度熟悉其产品和市场。而且金融科技融资市场规模大,发展空间广阔,可作为商业银行在更为广泛的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科技金融的有力抓手。
在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相对熟悉的金融科技市场入手开展科技金融业务,从而进一步撬动更大规模的信息技术领域。一是发挥专业化优势,在业务制度基础上,科技条线以专家身份反馈行业研究和企业产品信息,形成有效信息闭环,鼓励人员交流;二是发挥合作伙伴优势,开展广泛的外部协作,尤其是与金融科技相关的研究院所、同业和外部企业进行协作,吸取和完善金融科技行业及企业相关外部信息。三是发挥全球化优势,加强国际金融科技信息交流,服务相关企业“走出去”。
发展科技金融是商业银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科技金融是指促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壮大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党和国家把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2023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发展科技金融,是商业银行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在高质量发展时代提高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必然要求。
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局限性
与常见的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相比,科技金融业务有其独特的特征。这导致商业银行开展科技金融业务存在一定局限性。
科技企业风险较高。与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相比,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普遍较高,尤其是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企业,存在非常高的破产淘汰比例,而往往恰是这部分企业资金需求量最大,最需要得到金融机构的帮助。而另一方面,初创科技企业一旦成功,则效益可观,但不确定性较高。因此,从整体上看,科技金融的获利模式为“投中1家,获利100—1000倍,覆盖剩余99家的损失”;与传统信贷业务“投中99家确定获利1%,覆盖剩余1家的损失”的商业模式相比有本质性差异。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在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时,不能像传统信贷业务那样以风险信息为主,也要考虑潜在收益信息,才能达到在总体上的风险和收益的均衡。
风险缓释方式错配。传统商业银行贷款出于风险缓释的考虑,往往以贷款主体名下房产、土地、厂房及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做抵质押物来缓释风险。然而,科技型企业成立时间短,且投资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费用占比较高,大部分科技型企业固定资产及厂房设备数量较少,属于轻资产运营状态,其资产多为专利等无形资产。单纯靠抵质押物贷款不能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缓释的需求,导致风险缓释方式错配,科创企业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要求。
技术更新迅速,市场竞争剧烈。由于技术更新迅速,行业变化频繁,科创型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这使得科创型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其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即便是同质化产品,往往也会因为技术路线的选择、产品化进程或同业竞争导致企业发展出现剧烈分化,部分企业前期的科研投入缺乏产出。而商业银行往往对于前沿科技和市场竞争缺乏第一手的信息,导致对前期投入资金的风险难以把握和管理。
科创企业的财务信息缺乏代表性。商业银行在开展传统的公司或个人贷款业务时,财务信息都是风险评估的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对于科创型企业而言,其财务信息未达成熟状态,对企业前景的代表性不足。例如,科创型企业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表现为亏损状态,现金流量大量净流出等,难以以财务信息判断企业的好坏。这也是国内诸多信息技术巨头较难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原因之一。而真正能够反映企业前景的往往是技术水平、产品竞争力、市场环境的变化等软性信息。
由于上述原因,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科技企业的融资往往是以基于股权的风险投资为主。商业银行在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时,往往会采用分设法人的形式隔离风险,或以投贷联动、参与基金等方式稀释风险,但通过这些方式,业务难以形成较大规模。
商业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辅助科技金融的可行性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尽管科技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信贷在业务和风控的形式上存在诸多差别,但是两者仍然同属于融资业务,其开展业务和风险控制的底层逻辑并没有改变,即通过信息的收集对融资对象的前景进行判断和动态调整。但关注的信息要从资产负债、盈利能力和抵质押物信息,转移到市场前景、产品质量和技术竞争力上。
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侧重于自身熟悉的,最有可能收集到市場、产品和技术信息的细分市场开展科技金融业务。而金融科技行业与商业银行建设和经营紧密相关,商业银行科技条线对金融科技的市场、产品和技术信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此外,金融科技市场广阔,科技攻关需求旺盛,在更为广阔的信息技术市场中具有代表性和示范作用。因此,金融科技行业有望成为商业银行面向信息技术市场,发展科技金融潜在的有力抓手。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科技企业产品的直接用户,掌握第一手信息。商业银行是金融科技的用户,其科技条线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产品优劣、技术水平有最直接的用户体验和深度把握。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科技条线往往对相关企业的产品和行业进行过全面深度的调研和比较,对于市场整体情况、企业竞争对手情况、潜在需求情况有全面的掌握和前瞻性的预判。在与科技企业交流时,往往只需要简短的交流,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专家就能对科技企业的产品实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时,这些意见对于商业银行判断标的企业的现金流、价值、市场空间和技术壁垒的情况等有非常好的参考意义。这是商业银行相对其他类型投资机构的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金融科技在信息技术整体市场中有示范性效应。金融科技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商业银行是金融科技的大客户,也是其产品的“试金石”。由于商业银行的用户规模和数据规模巨大,并发用户多、速度要求高。因此,能够在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考验的产品,往往性能过硬,服务保障水平到位,能够在金融业及其他行业产生示范效应,带来中小金融机构及其他行业的源源不断的客户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相应的企业价值将得到支撑。
金融科技市场广大、成长空间广阔。根据万得数据对我国40家规模以上金融科技上市公司2022年报的分析,这40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平均资产规模为111.36亿元,其毛利率平均值为34.72%、平均市值为201.18亿元,其中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公司达到15家。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信创工作的不断深入,相信将有一大批优秀的本土金融科技公司将会在未来快速发展。如果单独以商业银行广泛使用的数据库行业为例,根据《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为833亿美元,孕育了甲骨文(Oracle)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59.7亿美元(约合403.6亿元人民币),占全球7.2%。预计到2027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286.8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6.1%。而本土数据库公司仍然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
金融科技行业肩负着技术自立自强的任务,有望获得持续的资源支持。金融科技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需要重点攻关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等领域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指出,“聚焦金融科技应用前沿问题和主要瓶颈,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通过行业组织、孵化平台、专项合作等方式,加大关键软硬件技术金融应用的前瞻性与战略性研究攻关。”在密集的政策和巨大的市场前景的共同作用下,金融科技公司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例如,由于最近一两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使众多金融机构对自建大模型产生了需求,训练大模型技术需要海量的GPU算力,为本土GPU算力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前期包括我国在内的大模型均以海外GPU为基础进行训练,本土GPU的性能和对大模型的适配程度亟待提升。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本土的GPU算力企业将会得到来自管理部门、市场、产业链等多方面的资源支持。
以金融科技为抓手精准开展科技金融业务
基于上述分析,建议商业银行科技金融业务条线与信息科技条线加强协同,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形成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的良性循环。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和突破点,在更广大的信息技术市场中精准开展科技金融业务。
发挥商业银行专业优势,加强条线互动,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科技条线对于金融科技等信息技术市场和企业的专业理解優势,形成信息的有机融合。优化激励和考核机制,鼓励科技条线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加强对金融科技、信息技术市场和相关产品企业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对科技公司融资、上市等情况的研究,鼓励业务技术人员双向流动。在赋能科技金融的同时,深化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人员对金融科技相关产业的专业认识。
发挥商业银行合作伙伴优势,广泛开展外部合作,加深对市场的了解。经过多年的积累,商业银行科技条线在信息技术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包括同业、金融科技企业、研究机构等。这些合作伙伴对于金融科技和信息技术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有庞大的专家队伍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且与商业银行科技条线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这些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有利于商业银行加深对于整体信息技术市场的了解,提升对科技金融业务机遇和风险的把控能力。
发挥商业银行全球化优势,内外联动强化市场理解和国际交流。在海外,金融科技企业和主要市场集中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科技力量分布大致重合。大量本土的金融科技企业均有海外上市或开发海外市场的需求。商业银行可充分发挥全球化的优势,一方面依托海外信息科技机构本身及其合作伙伴的信息优势,加深商业银行对相关产业的理解;另一方面依托我国商业银行全球化的经营网络,做好配套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消费金融部)
责任编辑:董 治
Yhj_d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