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舞剧《五星出东方》以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创作依托,向观众展现了一部“用文物讲故事”的佳作。舞剧创作团队用“以人带史,以人带事”的叙事模式,用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的交融碰撞、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塑造出可亲、可敬、可爱的国家形象。《五星出东方》的创作团队用情节化的故事、摇曳生姿的舞蹈,呈现出“美美共生”的视听盛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盛大礼赞。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原本为尼雅遗址一处夫妻合葬墓中男主人右臂绑着的一块汉锦护臂。舞剧《五星出东方》用舞蹈想象力激活文物内涵,呈现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五星出东方》以奉、春军、建特三人从冲突到和睦的过程为故事主线,舞剧情节化、宏大的历史叙事展现了三人的冲突纠葛和悲欢离合,让故事的逻辑思路和情节线索清晰可见,增强了观众对电影情节的代入感,以小见大地传递人物身上蕴含的精神特质和故事的主旨。
奉、春军、建特的名字都出自历史文献,这让舞剧的故事充满了历史底蕴。但主创团队弱化了军事冲突和矛盾,用各具民族特色、充满张力的舞蹈动作来表现纷争。观众可以感知相应的人物关系,感知各种人物本真的性格特征、行为目的与情感流露,同时被民族特色碰撞而彰显出来的艺术火花深深吸引,获得深刻的启迪。
1.伟岸遒劲的奉
奉是受命戍守西域边疆的大汉将军,为了保卫西域的安宁,舍小家为大家,来到塞外。舞台上的奉舞姿刚健有力,每个舞蹈动作的幅度都很大,尽显男子阳刚之气,让人感觉热血沸腾,威风凛凛的“持钺之舞”也显尽了汉家威仪,让人心驰神往。而随着和春君的相处,铁汉也露出了柔情,舞蹈动作也显得张弛有度。情感的流露让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有极强的感染力。
面对兵临城下的情形,奉又显露出坚毅和大义凛然的一面。为了精绝城百姓的安危,他选择独自面对北人的大军,利刃穿透了他的胸膛,他用一介伟岸身躯和满腔浩然正气抵挡敌军的进犯,百姓无不动容。舞剧也因奉的大仁、大智、大勇,绽放出动人的精神魅力。
2.美丽善良的春君
春君是精绝古城首领的女儿,从曼妙舒展、无拘无束的舞姿可以看出她天真俏皮的性格。外出游玩的春君发现了昏迷的奉和北人首领之子建特,和精绝城的民众一起和缓并调解了奉和建特之间的矛盾。春君这一人物完成了“化干戈为玉帛”的特殊使命,异域色彩的舞蹈也让整个舞剧洋溢着欢快诙谐的色调。
春君这一人物本来就对汉都的生活和文化充满向往,又被汉族的戍边将领奉深深吸引,成为舞剧情结结构的内核。春君和精绝城的民众都释放出足够的善意,使误会和矛盾在淳朴、友善的民风中消解。整齐划一的大群舞也展现出各民族交往、交融、交流的发展状态。
1.“以和为贵”的大国形象
舞剧从“吃瓜舞”到“劝架舞”,再到奉牺牲自己来换取精绝城百姓的安危,都展现出和谐中国的形象,这是在“天人合一”和“以和为贵”思想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大国形象,希望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人与社会都可以和谐共处。
在和睦共处、淳朴热情的民风下,建特和奉之间的冲突和仇恨慢慢和解,也衍生出了兄弟情。建特在奉死亡之后才赶到战场,看到奉的尸体,伤痛欲绝,从此化干戈为玉帛,一起守护着西域的和平,这也是“和谐”形象的延续。
2.“海纳百川”的大国形象
尊重文化差异,坚持民族多样化,是舞剧的一大特色。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是舞剧音乐和舞蹈风格的最大特色。汉家凤仪的“锦绣舞”、婀娜妩媚的“灯舞”交织在一起,深刻谱写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展现出“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的大国形象。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原始的生活习惯,各民族早已联结成更紧密的共同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复杂恶劣的地域空间面前,只有形成更牢固的集体关系和更团结包容的社会文化,才能共同抵御风险。在舞剧中,为了重建在沙暴中毁损严重的精绝城,奉、建特以及双方的部下都放下了矛盾,和民众携手同行,重建城墙。简单的体力劳动也延伸出相应的“劳动舞”,动作刚健有力,展现出同心同德的凝聚力。从“力量凝聚型”的舞蹈中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早期族落中处理大小事务的方法。为了抵御风险和危机,居民们往往化小家为大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和稳固,显示出古朴原始的文化特征。在这样的文化下长大的人们,也自小有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舞剧也因力量的凝聚绽放出动人的精神魅力。
从三个僧人“非礼勿言”“非礼勿闻”“非礼勿视”的“三勿”表演,到精绝城民众的“吃瓜舞”、春君的“劝架舞”,无不展示着合作共赢的中国智慧。淳朴的民风、对“大同社会”的向往,让民众拒绝冲突,提倡共谋发展。没有剑拔弩张的氛围,整个舞剧从动作到舞姿,都呈现出俏皮、诙谐的色彩,让人忍俊不禁。舞台上的各个民族,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从素不相识到彼此相依,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结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舞剧《五星出东方》通过情节化的故事、民族化的风情,在舞台上塑造了可亲、可敬、可爱的国家形象。
舞剧的创作团队完美做到了尊重时间,“留住时间”,严格把握住了“过去”和“现在”这两个时间维度,真实地展现了文物身上存留的岁月。
为了让观众感受到真实、鲜活的历史碎片,舞剧演员们用极具外放的肢体语言和舞美设计来展现氛围感。同时,舞剧演员在表演时,另一部分演员围绕着舞台,背对着观众席坐下,一同观看表演,这样的情节设置拉近了观众与角色们的心理距离,仿佛观众也成为精绝城的民众之一。
通过大胆想象与构思,创作团队将挖掘出来的地方元素契合进情节,使历史与现实融合,然后把故事的重心落在织锦护臂蕴含的思想意蕴和精神价值上。观众从剧情中观赏和审视历史和时代,就能感知到历史长河给予自己的精神标本。就这样,主创团队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成了历史和时间的倾听者和记录者,以旁观者的姿态忠实地刻画过去的时光,最终通过戏剧舞台将历史与现在共时性呈现出来。
舞剧一般长于抒情,短于叙事,而《五星出东方》的成功恰恰在于叙事。舞剧团队构思出了巧妙的最能服务于主题表达的情节结构和恰到好处的呈现角度。
舞剧选择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配合使用的方式,构建出充满真实感的叙事时空。故事的整体叙事由全知视角推进,但具体的情节由限知视角导入,视点下移,选择从奉和春君等人物入手切入,让观众从人物的眼睛感知部分情节,随着好奇心走入深层的情节和主题内涵。
各条线索相互交织,情节发展相对单线结构显得相对松散,也有着各自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但几条线索又都归于作品的宏大主题。几条分支的线索从“人”本身出发,去深入探析人性和人文关怀、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等,将原本的宏大主题拓充成厚重、充满反思和意蕴的多重主题。
诗性美学是指将诗的思维贯穿于文艺创作中,使作品呈现出传统诗歌的语言、结构、节奏和意境的美学风格。舞剧《五星出东方》彰显着文艺团队的浪漫情怀和文人气息,是艺术诗意的完美呈现。
中国的诗歌极其擅长描写景物,营造意境,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方式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文艺作品创作中。沿袭传统的艺术理论,舞剧创作团队在设置场景时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的透视方法,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缈,虚与实的结合和统一,体现了中国美学的特征。
春君在跳舞时,整个舞台是幽暗的灯光设置,只有一束舞台光投射在演员身上,让春君明艳的笑容和曼妙的舞姿更突出。同时,舞台地面构筑出夜晚灿若星河的图景,虚虚实实的色彩变化和春君婀娜的肢体语言相得益彰,整体呈现出梦幻而有序的美丽景致。舞台的上方是“五星连珠”造型的舞台布景,与舞剧的题目呼应,也不忘提醒观众透过闪烁着文明光泽的历史碎片,去审视穿越千年时空的中国故事。虚实结合、梦幻迷离的舞美效果让作品的内容变得意味深长,也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人物的舞蹈和情感的流动,彰显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舞台上的演员和舞台上的一切陈设,早已融合于这充满诗意的环境中,达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创造出深邃广袤的空间景象和人景合一的意境感。一切景物都传达着“情语”,是文艺创作者情感活动的外化,这种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赋予了文艺作品生命的美感,同时也给予受众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深具地域特色的民俗和风情,以相互碰撞、融合共生的方式呈现在舞剧中。多元文化和情节相互融合,把作品中的人物与社会捆绑得更紧密,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凸显出新疆特色与风情。民族文化与主旋律题材的融合与共生,体现了中国文艺多元一体的整体特点。
在舞剧中,观众能体味到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西域风情。恢宏的建筑和传统聚落的呈现,独具审美内涵的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器具,都散发着浓郁的新疆韵味。集市上吹笛引蛇的手艺人、操控骆驼的民众和身着飞天舞服的舞者汇聚在一起,彰显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在舞剧中,观众也可以感受到庄重威仪的汉家气质。在奉的叙述中,春君、建特和其部下一同“穿越”到长安的都城,从长安的“街市游人”,到富庶的“农家乐”,彰显出汉的祥和和强大。值得一提的还有由纺车引出的“织女舞”,该舞步伐轻柔,内敛而含蓄,具有古典韵味的美感,同时又以四肢和头部舞蹈动作形成顿挫感和力量感,给观众以浓厚宫廷色彩下的庄重威仪之感。
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是舞剧团队的制胜法宝,打造出了超越“雅”“俗”的独特魅力。创作团队扎根地方文化沃土,将新疆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致呈现在作品中,不论是田园牧歌式的“乌托邦”景象、“狰狞”的荒原和戈壁,还是独特的民俗日常、节日礼仪,都能让观众们感受到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具有浓烈地方色彩的民俗物象和文化元素承载着创作团队丰富的情思和艺术品位。他们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现实思考投射到相应的民俗物象和文化元素上,将地方文化通过故事的方式诗意地呈现出来,更利于观众接受和认可,也缓解了宏大主题所带来的沉重感,让情节变得灵动。
舞剧《五星出东方》以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创作依托,向观众奉献了一部“用文物讲故事”的舞剧佳作。舞剧创作团队用“以人带史,以人带事”的叙事模式、情节化的故事、民族化的风情,在舞台上塑造出“以和为贵”“海纳百川”的大国形象,谱写了“美美共生”的民族赞歌,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