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姜文博
目前,对航天科普的市场管理与应用中存在内容准确性不够、科普资源开放、开发不足、科普知识层次低等问题。现今要促进航天科普的发展,可利用VR/AR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受众体验感;充分开发航天基地资源,发挥“参观、体验、科普”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多元化、立体化航天科普。以顾客满意为核心进行航天科普产品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向太空发射的活动越来越多,各种媒体的报道也提高了公众对航天事业的认识。航天科普不仅是普及航天知识,提高公众对航天知识的认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我国航天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通过媒体传播航天知识,已成为航天科学传播的重要渠道。科协、航天系统附属机构以及一些社会组织也抓住大型航天发射活动的机会,开展了深受广大公众欢迎的各种航天科普活动,使公众对航天知识的认识不断加深。但是,航天类的军工企业,由于我国政策、体制的束缚,以及长期只为我国军队和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导致航天类企业在发展民用类航天科普产品的过程中,没有深入了解市场规律和要求,导致我国航天科普产品的应用还未完全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比如航天科普内容不够准确、航天科普资源开发不足、开放程度不够以及航天科普层次较低等问题,导致公众在了解航天知识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因此,航天科普的市场开发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市场的开发和管理,促进我国航天科普市场发展得更加准确、精准、直观。
正确认识市场环境下航天产品与民用产品的差异,对于推进我国航天科普市场的发展,提高我国公众对航天知识的了解,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开展面向市场的航天产品的管理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航天产品的市场特征。从市场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航天产品市场的买家主要是军队和国家,他们对产品的需求是非常明显的。航空产品的开发工作,一般都是按照国家和军队的具体需求和国际形势来进行研发的。而各大航天公司则是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来开发和生产航天产品的。在资金管理上,国家、军队对航天公司进行了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而这些资金和开支都是由军队和国家来承担。航天公司的竞争对手相对较少,各参与方大多为同一家公司的下属单位。近几年,由于我国航天产品的采购方式日趋成熟,逐步采用招标的方式加强了市场的竞争,但距离完全的市场化竞争还相差很远。
2.民用产品市场特征。从市场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民用产品客户主要是企业和个体消费者,其需求往往是无法具体化的。因此,企业要通过收集、识别市场需求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根据分析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消费者的心理、习惯、规模、结构等都会对产品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对客户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识别和满足,才能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利润。在资源管理方面,企业面临着众多的国内外竞争对手,但缺乏政策保障与扶持,因此,企业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融资活动,以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足够的现金流。在此背景下,企业在产品的管理上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与发展。所以,在满足市场需要、获得成功的情况下,民用产品开发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1.航天科普内容准确性不够。由于航天知识专业性较强,在市场应用时往往会存在对航天相关概念不能准确把握、混淆部分概念的情况,导致公众对其产生误会。如中国的月球探测工作分为绕、落、回三步,整个过程都是没有宇航员参与的,但由于对无人探测和载人探测的区别不够了解,常常将“嫦娥工程”和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进行混淆,常常会用到“嫦娥登月”之类的词。其实,“登月”一般情况下是指载人登月,而利用无人探测器探索月球的一般被称为“落月”。另外,我国离实现载人登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科学家对其研究还处在论证阶段。在进行航天科普的过程中,会使用“我国已具备登月能力”等相关不实言论去进行介绍,虽然初衷是对我航天事业发展的美好期望,提升公众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自豪感,但是也会误导公众,产生不好的影响。
2.航天科普资源管理严格。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我国对于航天科普资源的保密性较高,对公众的开放性很低,同时,航天企业未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进行航天科普知识的传播,导致其开发程度也是严重不足。美国宇航局(NASA)非常重视航天科普工作,美国宇航局通过官方网站将航天知识相关的高清图片、视频、文字等向美国航天爱好者、媒体、学校等免费公开,尽可能的促进美国公众对本国航天事业的了解。肯尼迪航天中心不仅是美国宇航局重要的航天基地,还是美国重要的航天科普基地。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不仅展示着各种航天物理模型和高科技仿真演示工具,使民众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航天空间站的建造、宇航员在太空工作的真实场景等,还可以参观航天控制中心、宇航员训练基地等核心设施。而俄罗斯的加加林航天中心与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类似,参观者不仅可以参观宇航员训练设施,还可以观看宇航员进行太空训练的场景。
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我国的航天科普设施的建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像肯尼迪、加加林航天中心那样的航天科普基地;二是由于我国政策、体制等原因的限制,航天重要设施都是保密的,参观者难以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情感。
3.航天科普层次有待提高。目前,我国航天科普在市场上的应用层次还较低,难以提高公众的认识深度。首先,在航天科普传播方面主要是根据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新闻事件来走的,比如2020年9月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第一次火箭发射,各种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和科学解读,吸引人们前往观看火箭发射。但是,当火箭发射结束后,航天科普也都消失了,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科普机制。其次,我国目前航天科普还处于“观赏性”阶段,如张掖航天特色小镇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以航天科普为主,像肯尼迪航天心的宇航员训练基地等核心设施是不开放的。再其次,航天科普没有根据公众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只是笼统地包装和出售航天相关知识内容,且过于基础,虽便于普通公众理解和接受,但长期起来,那些更深层次需求的用户就会失去了解的兴趣。
1.将航天科普与VR/AR技术结合。航天科普工作的开展,可以与VR/AR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我国VR/AR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公众了解航天知识的代入感和互动性,加深公众的体验和情感。如可以与外部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航天科普类的模拟游戏、应用等,当人们利用VR/AR虚拟现实技术去玩航天科普类的模拟游戏、应用时,人们可以在VR环境中利用“上帝视角”俯瞰地球,也可以利用神舟飞船返回舱的VR环境,让受众体验到微重力环境下各种物体的漂浮、外界星光闪动的深空等。还可以为航天专业的学生设计打造航天实验床,利用VR呈现出太空环境,帮助学生们加深航天设备工作原理的认知。航天科普在VR/AR技术方面的市场应用对于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传播和教育都是非常有效的。
2.加大航天科普体验开发力度。航天科普基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我国航天科普教育的普及,还能促进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在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加大对航天科普基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并通过创新设计加深受众的体验感。如航天科普基地可以借助长廊设计形成一条时间长河,可以突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突出人物、开创性的科研成果,这样可以帮助受众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同时,由于长廊设计的空间有限,还需要对重要事件、符号的提炼,以便通过典型的文字符号和图像构建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难。通过提高航天科普基地应用设施的开发水平,最大化利用基地的所有资源,使基地发挥出“参观、体验、科普”的作用。
3.结合互联网进行全方位传播。航天企业在进行航天科普产品的开发时,可以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航天科普资源的多元化应用,不断扩大优秀科普作品的交流范围。如,航天企业可以借助官方网站、微博等进行航天知识传播,成立航天知识方面的资源库,对我国航天事业规划进行宣传,并及时对航天科普知识进行更新,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知识需求。如,可以学习美国宇航局优秀的“分众科普”传播经验。可以根据儿童类受众的需求设立虚拟航天俱乐部,可以根据媒体受众的需求可以设置航天新闻、航天视频、文字等知识的滚动播报,可以根据老师类受众的需求提供教育类的资料等。同时,产品展示并不局限于文本,类似的科普视频和音频可以在字幕组和科普人员翻译成中文后,在全国主要社交媒体上传播。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传播,从而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多元化的航天科普体系。
由于航天相关知识的专业性较强,航天企业也未根据我国公众需求对航天科普产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航天科普类相关产品对于没有航天专业知识基础的公众来说,了解起来是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航天科普的市场管理与应用中,可以形成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里面,可以通过科普体验基地、与VR/AR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相关产品,直观、准确的将航天技术成果进行展现,使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精准传承航天精神文化,从而增加公众对航天知识的认知,促进公众的航天科研精神,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