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宁
党支部书记作为企业基层党员队伍的“领头雁”,工作情况直接关系到上级精神、工作任务在基层落实的效果。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少不了构建长效激励机制。下面就此对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进行浅析。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物质激励的作用不容忽视。
加强考核评价。制定《基层党支部书记激励经费发放办法》,激励经费按月发放。各二级党组织每半年开展一次考核工作,考核通过现场述职测评、党委(党总支)委员测评、党支部成员测评、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维度开展,经党组织会议研究后形成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综合评价。
深化职称改革。坚持“一视同仁”,在其他高职经济、技术人员加薪中把党支部书记放在同等位置,同时,探索建立在政工岗位工作一年以上基层政工人员,拥有其他序列职称的可平转或转升制度。在政工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可破格申报政工师;获得国家级先进称号者,可破格申报高级政工师。
实施差别激励。推行“基础报酬+星级工资+考核绩效”制度,将各类荣誉表彰与经济激励、职务激励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建立对应职称、岗位的工资标准,使受到不同层面表彰的对象,可享受不同标准的津贴或工资待遇。
企业要想吸引或留住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必不可少。
健全培训机制。常态化制定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全面提升、专题辅导专业提升、挂职锻炼实战提升等方式,开办支部书记培训班,课程内容以“三会一课”、企业文化、创先争优、党支部书记角色担当等为主。课程设计以自主思考、讨论为主要形式,让党支部书记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采取交叉任职。以在生产一线党支部书记为培养重点,实行双向挂职锻炼制度,提高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和领导才能,促进其快速成长。“双向”挂职锻炼实行向下挂职、向上挂职和同级挂职等多种形式,由党支部书记兼任行政副职,分担生产经营任务;行政正职兼任党支部副书记,承担党建工作任务,形成党支部班子和基层班子“合二为一”。
打造后备队伍。建立“见习党支部书记”工作制度, 明确见习条件、工作职责、见习时间、考核方式、使用程序五个方面内容,抓住“基层党支部推荐、大队级党组织审查、分公司党委把关”三个环节,着重筛选出“政治素养好、思想品行好、组织协调能力好”的年轻党员骨干担任见习党支部书记。制定见习写实手册,建立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
通过精神激励,能使人才感受到企业对其努力成果的肯定,激发其工作动力。
坚持持证上岗。党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认证考试,以统一的考试指标、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对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工作成效做出定量的评价。每三年组织1 次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认证考试,其余年份视“补考”和后备人选推荐情况酌情开展。
重视评先选优。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党支部书记参与“两优一先”和各级各类评先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纳入党支部书记绩效考核。定期开展“百名好支书”评选,并及时总结、宣传优秀典型事迹,给予其精神上的奖励,符合条件的优先选拔晋升担任领导干部。
建立关爱机制。对身患严重疾病、遭受重大挫折的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实行党支部书记与领导谈心谈话制度,引导党支部书记及时表达个人诉求。给工作在艰苦地区的党支部书记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