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出乎人们的预料,在依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全年产销仍然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这也勾起了我们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期待。
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刚刚过去的7月份,新能源汽车又“暴涨”:比亚迪销量26.2万辆,上汽集团9.1万辆,长城汽车2.9万辆,“蔚小理”销量分别为2万辆、1.1万辆和3.4万辆,零跑汽车1.4万辆,哪吒汽车1万辆。
如此亮眼的数据,很难让人不关注,但也有人质疑,这么快的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质量能否得到足够的保障。
其实,中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增长逐渐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整车企业,生产线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因此,新能源汽车从量产之日起,制造技术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且还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追求催生了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发展。特斯拉于2020年率先在其Model Y车型中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底板,将原本的70余个零部件减少到2个,将传统钢制车身350~450kg的质量,减少到一体化压铸铝合金车身的200~250kg。由此,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来减轻车身质量,增加车辆续驶里程。
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也对制造工艺起到了推动作用。电驱动系统的“多合一”趋势,让铸造、机加、装配等技术的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电动机壳体、定子、转子的不同加工特性,对刀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圆线和扁线的不同,又对电动机定子的自动化装配工艺得到了发展。
因此,制造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早就深度“绑定”,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才有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本期特别策划“新能源汽车制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