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 丹,刘雅旋,梁 柱,刘 壮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孝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 孝感 432100)
所谓3S技术,它是集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的统称。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3S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逐渐成了当前获取空间地理信息、空间信息分析、空间信息应用的重要的核心高科技技术,同时,在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测评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遥感技术是利用外层空间对地球表面的各类生态环境事物进行监测,对其所产生的电磁波信息,通过扫描、摄影等方式进行数据传递,相关工作人员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和处理,最终还原出电磁波信息想要传递的物体形态或性能等各种信息。该技术具有采集信息多样化、广泛化,且采集效率高的特点,将其应用到生态环境监测中,可以提高30%~50%的数据采集速度,从而实现对地球上各种生态环境事物的大范围治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但是,遥感技术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定位,因而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影响了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1]。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军事领域、环境保护领域、地质勘察领域等,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定位系统在应用中,具有准确性高、及时性强等特点,技术的工作原理在于,设置的信息接收器,会将采集到位置信息直接传送到连接设备中,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对各类信息进行计算与转化,同时也会根据需求,在对应位置以地图坐标的方式进行直接展示,利于信息的查询与观看。将其应用到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能够将监测工作效率提高1.5倍以上,根据获取到的数据来拟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质量[2]。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中不同领域的地理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该系统的形成需要运用到多种学科,地理以及信息技术是形成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可以对各类地理数据进行科学化采集,同时按分类要求将其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当中,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可以对各类原始数据进行自动整理与分析,最终以地理图形的方式直接呈现出来。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遥感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得到更加容错率小于2%的分析数据,为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推动提供良好参考[3]。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到基础数据后,需要先对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具体的处理要点如下:(1)做好数据预处理,遥感图像的数据处理环节,会根据要求依次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信息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分类处理等工作,以此来得到完整可靠的遥感图像,便于下阶段数据处理活动的进行。(2)遥感图像假彩色合成处理,利用ERDAS8.7软件,来对假彩色进行合成化处理,从而得到研究区域的假彩色合成图像与彩色合成图像。(3)图像色彩调整,在遥感图像的采集中,会包含一些被云或者雪覆盖的图像,这些图像则需要进行增强处理,一般情况下会先处理无云或者无雪的图像,随后再叠加到其他图像上,得到所需的遥感图像[4]。(4)完成信息几何精度校正,利用投影转换的方式来校正信息精度,前期遥感图像采集阶段,需要科学控制影像控制点数量,并对其进行均匀分布处理,以得到准确可靠的信息处理结果。
在遥感图像解译处理活动中,会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处理,具体的处理步骤如下:(1)数据预处理,在软件正式解译前需要对投影的中央经线进行统一转化,使其可以成为满足软件处理的相关数据,利于后续活动的快速推进。(2)遥感图像解译,利用Arc GIS软件来对图像进行判读,在判读活动中会先判读影像顶部,然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完成判读,在判读活动中,会根据图像颜色、形状、阴影情况、纹理等内容来确定目标地类,便于后续处理活动的进行[5]。(3)在遥感图像的判读活动中,也需要从中提取出目标地物的最小单元,一般情况下,面状地类的最小单元应大于120 m×120 m,而图斑短边宽度的最小值为2个像元,以满足后续数据分析活动的推进。另外,整个判读过程的精度应大于85%,而且描边需要保持圆润,便于信息提取与整合活动的进行。
为了方便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进行,需要在原始数据完成处理后,建立起相应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提高所整理数据的应用价值。在具体的处理活动中,会在Arc/Info WorkStation当中,对错误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悬挂点存在没码、重码的问题,此时则需要在ArcEdit当中,使用已经编辑好的菜单命令,对于悬挂点进行删除,同时根据遥感图像将错误属性的代码进行清除,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拓扑关系,对于各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直到完成所有悬挂点的处理,建立契合需求的数据库[6]。
在人机交互判断活动中,也存在着遥感图像特征清晰度不足的问题,而这些容易出现误判的遥感图像,也需要建立代表性线路进行修正,以得到准确的分析数据。在具体实践中也需注意以下内容:(1)做好核查点的布置工作,根据遥感影像分析结果,确定需要野外核查的区域,并在区域内根据地形特征、地块类别来布置核查点,以得到完整、可靠的分析数据[7]。(2)为了提高验证解译精度,在应用中也需要基于土地利用情况和交通情况,在合适区域内布置了若干临时点,做好这些点的编号工作,并按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确定准确数据后也会对数据库中的对应内容进行更换,从而提高所整理图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城市化进程处于较快的发展状态,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将3S技术应用于城市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对于解决城市污染问题有着积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分析生态环境形成分类,例如,在某城市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活动时,基于3S技术获取到的相关数据,将城市区域划分为居民区、生态建设区、工业区等,依托获取到的数据帮助地方生态管理部门了解该城市的生态情况,制定针对性环保措施。过程中也会利用GIS技术来对这些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依托丰富的数据基础,提高决策科学性[8]。(2)处理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实际应用中会使用RS技术了解目前城市垃圾的分布情况,完成图像数据整理后,会使用GIS技术整理垃圾的具体分布点,根据垃圾分布点所属区域、垃圾堆积情况,来对垃圾进行有效管理,起到减少城市垃圾的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空气和水土质量问题也日益严重,影响到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将3S技术应用于空气和水土质量监测活动中,对于环保治理措施的拟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S技术的具体应用表现为以下几点:(1)开展空气污染监测工作,例如,某城市环境监管部门,利用3S技术获取到的相关数据,对该区域的空气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在实际分析中,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在重点区域提高监测点密度,获得完整且准确的数据。根据获取到的数据环境监管部门来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将环境污染治理速度提高了10%~30%。而且在得到相应数据后,利用GIS技术来快速整合分析信息,确定大气污染治理顺序,加快了当地污染问题的处理速度[9]。(2)开展水环境污染监测工作,基于3S技术获取到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水环境污染情况,各区域水系的水质等级,最后所有数据都会在GIS软件中进行快速整合,确定水系污染的治理顺序,并根据水循环特征选择恰当治理策略,有序改善区域水环境。(3)开展土壤污染监测工作,基于3S技术来对土壤质地、土壤特征等数据进行整理,从而判断出区域土壤环境污染情况,污染问题的危害性,以此来拟定针对性处理措施,并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土壤污染问题威胁周围环境的安全性。
森林资源作为一类重要的生态资源,森林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也将直接影响到地方气候和水土环境。将3S技术应用到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可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及时处理森林灾害等活动,确保森林资源利用价值的充分发挥。3S技术的具体应用表现为以下几点:(1)开展森林资源分布情况的监测工作,基于3S技术获取到的相关森林数据,可以对目标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具体范围、森林资源边界线等内容进行整理。为保证分析结果的精准度,也会根据地形波动合理布置控制点,以此来作为像素校正时的重要参考,提高所整理数据的合理性,为森林资源开发活动的进行提供可靠数据。(2)开展森林灾害防治,基于3S技术获取到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森林病虫害侵袭、火灾蔓延等数据,最后所有数据都会在GIS软件中进行快速整合,以此来估计灾害影响情况,针对性拟定处理措施,提高森林灾害防治结果的可靠性。
农业作为国家民生的重要基础,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也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质量,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将3S技术应用到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时,可以及时了解农业病虫害蔓延情况、农作物收割情况等内容,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活动的推进提供可靠依据。3S技术的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开展农业资源分布情况的监测工作。基于3S技术来对该区域的农业资源分布图像进行采集,并在GIS软件中完成处理后,可以得到农业资源分布情况、具体范围等数据,基于软件来提高信息共享水平,便于农业地方管理活动的有序推进。(2)开展农业灾害防治。结合3S技术提供的相关数据,可以初步了解一些病虫害、气候条件带来的影响,如整理强降雨天气过后农作物淹没情况、大风天气下农作物倒伏情况、病虫害蔓延情况等,这些数据都会在GIS软件中进行快速整合,从而确定这些灾害带来的影响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扶助政策和防治策略,从而降低灾害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农业灾害防治结果的可靠性。
草原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起到了固土固沙的作用,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也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气候环境,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将3S技术应用到草原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时,能够对目前草原的生长情况、退化情况进行科学整理,以此来拟定可靠的畜牧管理计划,提高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3S技术的应用体现为以下几点:(1)开展草原资源分布情况的监测工作,利用RS技术来对草原资源分布图像进行采集,所有图像在GIS软件中进行处理后,可以通过对比上一年图像的方式,了解草原面积增长或退化情况,针对性拟定管理措施,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管理活动的进行。(2)开展草原生长情况的整理工作,根据3S技术获取到的数据,能够对各个区块内草生长情况、放牧情况进行整理,根据获取数据来合理规划放牧途径,确定禁牧区,以此来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地方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矿山开采过程中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若不及时进行治理和修复,也会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区域自然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将3S技术应用到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后,可以了解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情况、潜在地质灾害等内容,为后续环境管理活动的推进提供可靠依据。3S技术具体应用要点如下:(1)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情况进行监测,利用RS技术来对不同时期植被覆盖情况、废弃物存储情况等信息进行采集,所有图像在GIS软件中进行处理后,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了解植被修复情况、废弃物存留情况等内容,并根据分析结果来拟定下阶段工作计划,有序改善矿山生态环境。(2)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根据3S技术获取不同时期的地质数据,可以对地质波动情况进行科学预测,提前拟定相应的防治措施,维持矿山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创造出更多的矿山经济效益。
湖泊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起到了调节区域气候、供给生活用水等作用,湖泊生态环境稳定性也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水环境稳定性。将3S技术应用到湖泊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主要目的,是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基础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拟定可靠的环境保护策略,维持湖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具体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对湖泊生态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利用RS技术来整理不同时期湖泊范围、颜色变化、漂浮物分布、漂浮物所占面积等信息进行采集,得到的图像信息也会录入到GIS软件中进行处理,以此来判断湖泊的生态环境污染情况,拟定针对性治理策略,持续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2)开展湖泊周围环境资料的整理,包括工业建筑分布情况、林木情况等,根据3S技术得到的科学数据,来判断出这些内容对于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来拟定可靠的管理策略,以可持续发展角度来保护湖泊生态环境。
动态环境监测活动的推进,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以推动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将3S技术应用到动态环境监测活动中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技术优势快速整理各类信息,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拟定可靠的环境保护策略,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会利用RS技术来整理不同时期该区域生态环境信息,涉及森林、湖泊、矿山等信息,得到的图像信息也会录入到GIS软件中展开预处理、去噪、整合等工作,从而判断出目前该区域的污染情况,确定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性,根据优先级排序来拟定污染问题的处理措施,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带动区域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得到的数据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可以为其他部门管理活动的推进提供可靠依据。
生态灾害监测活动的推进,可以及时预测潜在灾害影响范围、发生时机等内容,提前拟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生态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在3S技术应用背景下,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快速整理各类信息,利用图像分析结果来判断区域生态环境波动情况,科学预测生态灾害的发生时机、具体位置,据此来提前拟定可靠的灾害防治策略,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另外,在地面定位以及航天遥感监测也可以利用3S技术来采集相关数据,并且可以根据获取数据来完成生态评估工作,积累有价值的分析数据,以推动生态灾害监测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高生态灾害监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整个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固体废弃物属于非常重要的污染来源,对于周围生态环境将带来直接影响。固体废弃物监测活动的推进,可以对固体废弃物堆放位置、具体规模等内容进行整理,以此来加快固体废弃物处理速度,有序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将3S技术应用到固体废弃物监测活动中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技术优势能够快速得到相关信息,了解固体废弃物的相关信息,如利用RS技术能够直接分辨固体废弃物的分布位置、堆放情况、堆放面积、堆放数量等情况,而这些数据在录入到GIS软件中进行处理后,也会作为共享信息直接传输到控制中心以及环保部门。而且在GPS技术的帮助下也可以准确确定固体废弃物堆放地点,从而加快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速度,更好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技术具有数据采集效率高、数据整合质量高等优势,目前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在3S技术的下阶段应用中,也需要做好设备调试、专业人员管理、数据误差控制等工作,从而提高所整理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活动提供可靠动力,带动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