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曦 何恢健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电图ST段抬高、压低幅度及持续时间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期间于宜春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3组,分别为单支组(n=21)、双支组(n=21)以及多支组(n=20)。比较3组患者心电图上ST段抬高、ST段压低检出率,ST段改变情况、持续时间,分析ST段改变情况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除多支组ST段抬高检出率显著高于单支组外,各组ST段抬高、ST段压低检出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组患者和双支组患者ST段抬高幅度、ST段抬高持续时间以及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明显较多支组低,且单支组均较双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ST段抬高幅度及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中度相关,ST段压低幅度及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低度相关(P<0.05)。结论 心电图ST段抬高、压低幅度及持续时间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建议临床关注上述心电图特征以调整诊疗策略。
【关键词】 冠心病;心电图;ST段抬高;ST段压低;冠脉病变程度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7-0088-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7.029
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起,引起冠脉病变的因素较多,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吸烟等不良习惯,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且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性也越大[1-3]。目前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但该方法为有创性检查,且检查成本也较高,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在应用和推广上受到限制。心电图是冠心病的主要辅助诊断方式之一,也是首选检查之一,心室除极与复极之间的正常变化可受到心肌组织供血的影响,因此心电图变化亦能反映患者因心肌缺血而发生的相关变化,而心电图中ST段改变是考虑冠脉病变的重要指标,有研究[4-5]表示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上ST段改变、QRS波变化与心肌功能病理性变化存在一定关系。本研究旨在分析心电图ST段抬高、压低幅度及持续时间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0月于宜春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冠心病患者,男32例,女30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32±8.12)岁。纳入标准:患者首次行冠脉造影检查,入院后经检查确诊存在冠脉粥样硬化,符合第八版《内科学》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各种类型的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心脏瓣膜病等,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伴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选择右侧股桡动脉进行穿刺,对患者左、右冠状动脉进行多体位造影,使用冠状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21例)和多支病变组(20例)。
然后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先对患者皮肤表面进行酒精消毒,用胶布固定导联线,嘱患者平静呼吸,使其心率处于静息状态,先预检设备,设备运行无误后正式开始检查,将走纸速度设为25 mm/s。佩戴动态心电图仪24 h进行检查,期间患者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对心电图上异常ST段及持续时间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1)比较3组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ST段压低检出率;(2)比较3组患者心电图上ST段改变情况及持续时间;(3)分析ST段改变情况与冠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7]。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ST段压低检出率比较 较单支组,双支组ST段抬高、ST段压低检出率及多支组ST段压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5,0.466,1.209;P=0.095,0.494,0.271),但多支组ST段抬高检出率显著较高(χ2=7.043,P=0.007);与双支组比较,多支组ST段抬高、ST段压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5,0.195;P=0.278,0.662),见表1。
2.2 3组患者心电图上ST段改变情况及持续时间比较 单支组患者和双支组患者ST段抬高幅度、ST段抬高持续时间以及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明显较多支组低,且单支组均较双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2.3 ST段改变情况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分析显示,ST段抬高幅度及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中度相关,ST段压低幅度及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低度相关(P<0.05),见表4。
3 讨论
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病因是机体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管病变,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等诸多因素均有关系[8-9]。冠心病类型较多,包括心肌梗死、不同类型心绞痛以及心源性猝死等,通常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逐渐年轻化,对国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冠心病于早期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在动脉管腔病变进一步加重后才逐渐出现相关症状,但此时患者病情已较为严重,故需要及时了解冠脉病变程度,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心电图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价格也较为低廉,能反映心肌缺血变化,出现ST-T段的升高或者压低,但临床缺乏ST-T段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结果显示:除多支组ST段抬高检出率显著高于单支组外,各组ST段抬高、ST段压低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越可能检查出ST段改变。分析原因为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发生心绞痛的频率越高,因此检出率越高,但3组差异并不明显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单支组患者和双支组患者ST段抬高幅度、ST段抬高持续时间以及ST段压低幅度、ST段压低持续时间均明显较多支组低,且单支组均较双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病变的冠脉支数越多则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心电图上ST段抬高或压低幅度越大,ST段抬高或压低时间越长。其原因为冠状动脉左支、右支、前支、侧支等发生病变,导致基底部心肌发生透壁性损伤,继而表现为心电图ST段改变,并往往伴随血管狭窄和堵塞,使心肌血供不足发生缺血缺氧,从而对心肌造成透壁性损伤[10-12]。同时,Spearman分析显示:ST段抬高幅度及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中度相关,ST段压低幅度及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低度相关(P<0.05),进一步证实ST段抬高、抬高持续时间、ST段压低及压低持续时间均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密切关联。但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患者心電图表现可能还受到监测时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电图ST段改变出现假阳性,如钾、钠等电解质水平变化以及患者的情绪变化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ST段改变,因此相关结论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论证。但需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冠脉供血不足时可导致心电图ST-T段改变,甚至出现坏死性Q波,而单纯ST-T段改变并不能独立诊断冠心病,需要结合患者血脂水平检查、临床表现等共同判断,因此利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并持续监测。
综上所述,心电图检查中ST段抬高、抬高持续时间以及ST段压低及压低持续时间均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存在密切关联,临床应予以关注,以调整诊疗策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简本)[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2,40(4):271-277.
[2] MANUEL D G,KELVIN K,PETER T,et al.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guidelines on statin treatment for preventing deaths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modelling study[J].BMJ(Clinical research ed.),2018,332(7555):1419.
[3] Thomas F,Lüscher Stefano T,Juan-Carlos K,et al.Vascular effects and safety of dalcetrapib in patients with or at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dal-VESSE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8,33(7):857-865.
[4] 张怡靓,常晓红,孙钧,等.冠心病患者血浆sST2水平,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山东医药,2020,60(33):83-86.
[5] KARMIATI K,SUTRISNO S.Description Of ECG Recycle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 dr Iskak Hospital[J].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18,1(2):26-32.
[6]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J].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7-255.
[7] 杨阳,陈建平,乐兴丁,等.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9):3174-3176.
[8] GILLUM R F,PAFFENBARGER R S.Chronic disease in former college students.XVII.Sociocultural mobility as a precurso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8,108(4):289-298.
[9] HART C L,SMITH G D,HOLE D J,et al.Alcohol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stroke: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scottish men with 21 years of follow up[J].BMJ(Clinical research ed.),2019,318(7200):1725-1729.
[10] 孙慧,程全周,张曼,等.心电图ST-T改变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2):86-89.
[11] UDDIN I,WARDHANI A,CAHYADI M H,et al.Degree of coronary occlusions links to the patient clinical outcome:four cases of double culprits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ournal of Biomedicine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21,7(1):30-37.
[12] COZMA ALEXANDRA,BABE KATALIN,IOACHIM P M.ArdeleanAdrianaMoisiMdlinaEmergency County Hospital of Oradea,RomaniaUniversity of Oradea,Faculty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Romania.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out St-Segment Elevation[J].Internal Medicine,2020,17(2):7-15.
(收稿日期: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