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达
丰台现在是北京的一个区了,其实,当年丰台只是一个镇,最有名的是丰台火车站,而且北京铁路局的几个工段都在丰台。
我小的时候就知道丰台,因为那会儿到北京的火车票不好买,要想回北京,最好的办法就是买到丰台的火车票。到了丰台,就算到了北京。
丰台的地名好听,看上去也挺有文化,但丰台是什么意思呢?
我曾经试着问过几个老北京人,他们一时也卡了壳。是呀,平时挂在嘴边上的词儿,冷不丁一刨根儿,还真就把人给问住了。
这个问题难吗?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为什么?
因为您如果不了解北京的历史,还真未见得知道。当然,像这种偏门的话题,“百度”上也未准有。
您也许知道,当年跟宋朝打仗的金国,有个叫海陵王完颜亮的将军吧?这位海陵王带兵跟宋朝的军队打仗,骁勇善战,屡屡奏凯。这位爷不但能打仗,还擅长玩权术,战场上的事儿刚消停,他就跟人密谋,把当朝的熙宗皇上给杀了。自然,他让熙宗脑袋搬家,是要自己当皇上,于是,这位爷执掌了金朝的大权。
当时金朝的都城在上京,完颜亮当了皇上的第一件事,便是迁都北京。为什么着急忙慌地迁都呢?您想他密谋把皇上杀了,自己篡了位,那些宗室、贵族能甘心吗?所以他在上京待着,心里不踏实呀。再者说,完颜亮也是想干大事的人,上京那地方太偏僻,而北京与中原地区离得近,便于与中原文化往来和经济交流。
天德三年(1151年)完颜亮下昭迁都,随即派张浩、苏保衡等人,开始营建中都城。这张浩、苏保衡二位都是汉人,而且熟知《四书五经》,懂得《周易》八卦。二位对大都的规划和建设十分卖力气,两年多的时间,前后动用了120万人,把金国的首都“大都城”建得雄偉壮观、富丽堂皇。
据史书记载,大都城“宫阙壮丽”“工巧无遗力,所谓穷奢极侈者。”您瞧,都用上“穷奢极侈”的词儿了,可以想见当年的大都城有多壮观吧!
金贞元元年(1153年),大都城的建设正式完工,这一年,海陵王完颜亮下昭迁都北京,改辽代的南京为“金中都”。这个年号您得记住喽,经过专家的多年论证,1153年,被确定为北京建都的肇始之年。换句话说,假如历史老师问您,北京是哪年开始建都的?您告诉他是1153年,准得100分!
金中都之前是辽代的南京“燕京”,所以说金中都是在燕京城的基础上建起来的,不过,在建中都城的时候,也参照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城的规制。
金中都有三重城,最里边的是宫城,相当于明清的紫禁城。外面的是皇城,皇城大致的位置在现在的广安门以南,周长9公里30步,有四个城门:东边的叫宣华门;南边的叫宣阳门;西边的叫玉华门;北边的叫拱辰门,皇城的中央是宫城。
金中都的城市布局分为中路和东路、西路。大街与各门基本上是相对应的。居民区称为“坊”,当时共有62个坊,如北卢龙坊、棠阴坊等。
最外面是“大城”,相当于明清北京城的内城。“大城”确实不小,它的周长约37里,共有13个城门:
东边的是:施仁、宣曜、阳春。
南边的是:景风、丰宜、端礼。
西边的是:彰义、灏华、丽泽。
北边的是:崇智、通玄、会城、光泰。
跟建其他都城一样,建城首先要确定中轴线,“大城”的中轴线是由城南的丰宜门,到皇城南面的宣阳门,再到皇城北的拱辰门。
皇城的主要宫殿建筑,是沿着这条中轴线展开的,它的位置相当于现在广安门南护城河附近的地界。
毫无疑问,丰宜门在“大城”的13个城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当时丰宜门外,有一个非常大的“拜郊台”,皇上拜神祭地都要到这儿来。
当然,当地的老百姓都很景仰这个“台”。丰宜门外的“拜郊台”,也成了一个地名,“丰”者,风宜门也,“台”者,拜郊台也。现在的丰台地名,就是这么来的。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金贞祐三年(1215年),金中都被蒙古的铁骑攻陷,蒙古军队进城后一通儿烧杀,壮美的中都城被彻底焚毁。从建城到城毁,金中都只存在了61年,随后就被元大都所取代。
金中都的建筑基本没有留下来什么,甚至连遗迹都难找。不过,也有一些,最有名的是卢沟桥。也许您从卢沟桥的精美,能想到中都城那些宫殿的壮美。
当然,金中都留给北京城的还有一些地名,比如会城门、羊坊店、丽泽桥等,其实最有名的要算是丰台了,只是许多朋友并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