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化视域下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3-09-28 14:32郭艳丽李琦刘晋霞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郭艳丽 李琦 刘晋霞

摘 要:当前,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MEM硕士作为新兴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受益者,势必要加强其创新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在分析MEM硕士生创新能力基础上,基于SECI模型从知识获取、知识传导、知识吸收、知识应用4个过程,提出对MEM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并根据每个阶段所需构造的“场”及其特点,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方法,以期为MEM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转化;SECI模型;创新能力;工程管理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210147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MEM Master Studen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Guo Yanli,Li Qi,Liu Jinxi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Abstract: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various industries is increas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new normal of Chinese economy, As the beneficiaries of the emerging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MEM masters are bound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on the quality of talen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M master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ies, A new concept is proposed to develop MEM master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ies in this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SECI model training from the four process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knowledge transmission, knowledge absorption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innovation abilities training are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Ba"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at need to be constructed in each stage. The paper presents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MEM master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ies training.

Key Words: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SECI Model; Innovative Ability;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0 引言

近10年专业型硕士招生比例不断提升,2017年首超学硕招生数,当前占比已超60%,专硕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教育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专业学位应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人才。这一发展要求与工程管理专业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MEM)当前发展目标高度一致,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好服务国家产业需求,教育部于2020年将项目管理、工业工程、物流工程3个专业归入MEM硕士招生类别。面对学科新变化并结合工程管理重实践且学科交叉的学科特征,势必要加强MEM硕士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即重视人才培养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获取与转化,在知识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以满足智能制造、绿色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1 知识与MEM硕士生创新能力分析

1.1 知识与创新能力

创新本质是运用已有知识创造和应用新知识的过程[1]。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始终发挥着内在基础作用,从知识获取、传导、吸收到應用目标和最终导向都是为创新服务的,贯穿于创新全过程。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知识具有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价值。朱春玲等[2]基于国内外对创新型人才概念和素质的研究,整理出创新型人才特征的5个维度,包括科学广博的知识结构、合理多元的思维方式、积极健康的个性特征、果敢理智的行为实践和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而科学广博的知识结构是创新人才素质的基础。因此,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知识要素,广博知识除具有理论化特征的显性知识外,也涵盖实践经验下的隐性知识。对MEM硕士生培养要做好学生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间的融合,在知识转化过程中持续推动个人创新能力发展。

1.2 从需求角度解构MEM硕士生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明确MEM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采用非介入性文本研究方法,对用人单位招聘公告采取抽样统计的文本分析。为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考虑到学科特点及学科差异性,选取MEM硕士中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为调查对象进行搜索统计。发现招聘岗位集中于精益工程师、工业工程师、工厂规划工程师、采购专员、质量管理员、改善专员6个岗位,对涉及这6个岗位的32份招聘公告采取要素提取,将岗位多项具体要求按语句语义进行要素的归纳与拆分,并结合创新素质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具体分解提取结果见表1。

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可以看出,各企业对求职者专业知识以及经验知识十分重视,并且各招聘要素都包含对创新素质的隐性需求,同时显示出工程管理类重实践且专业性强的学科特征。因此,高校应重视对MEM硕士生知识转化角度下的创新能力培养,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具有深厚理论知识,且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2 基于SECI模型的MEM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野中郁次郎[3]基于对组织知识转化与创造过程的认识,提出SECI模型。组织与个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创始场、交流场、虚拟场和实践场的作用下,经过社会化、外显化、融合化和内隐化的过程,完成一轮知识的转化与创新。

SECI模型知识转化过程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切入口,在每一子过程构建合适的场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借助SECI模型构想,帮助學生在知识转化过程中,正确理解、输出、整合并创造知识,构建更具弹性的认知结构,拓展创新思维,在实践认知内化与升华中提升个人创新能力。

解读SECI模型,从知识维度来看是知识获取、知识传导、知识吸收以及知识应用的过程,从主体维度分析,是个体认知感悟、群体经验梳理、组织智慧融合以及个体成果创造的过程。本文从提升MEM硕士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将创新能力培养内嵌于各知识转化阶段,如图1所示,每一阶段的表现及其路径各有侧重。

2.1 社会化:提高知识获取能力

社会化模式是在创始场作用下实现“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对于MEM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来说,社会化是一个潜移默化过程,处于知识创造的起点,需要教师引导构建一个合适的“场”,学生通过面对面交流共享,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具体路径为:①交流互动:指师生共处同一环境工作与学习时,在相互交流专业知识中获得新的感性认知。②观察模仿:借助实验室实操展示、多媒体教学、企业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观察模仿中获取新认知。③经验共享:在日常闲聊等感性交互中师生通过共享经历,将个人经验心得传授给其他个体,使其获得新的感性触动。

2.2 外显化:提高知识传导能力

外显化模式是在交流场的作用下实现“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指隐性知识经过系统化的对话和反思形成显性知识的过程,本质还是隐性知识的传播,最终表现为理性经验总结和梳理。这一阶段,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以明确的文字或语言将感悟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实现知识的外显化。具体路径如下: ①多元教学:将教学目标由讲授专家结论转向培养专家思维,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输出、外化运用知识。②开放助学:构建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就业认知和教学案例编写提供思考,助力知识有效外化。

2.3 融合化:提高知识吸收能力

融合化模式是在虚拟场的作用下实现“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指将第二阶段形成的概念化群体经验进行深层次的融合互动,对知识进行二次理解、建构和重组,转化吸收为新的显性知识。推动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结互通,引导学生从刻板再现知识结构,转向构建更加灵活的认知结构,实现不同背景下知识的整合、调动和迁移[4]。具体路径为: ①学科联结:将工程管理类专业知识融入到创新创业类课程教育中。促进学校多层面、多维度的学科交叉融合。②教学融合:对工程与管理类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打破单个专业课程间教学孤立性,对原有的教学资源重新整合和系统化。

2.4 内隐化: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内隐化模式是知识在实践场的作用下实现“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转化过程。指将前阶段整合后的显性知识经过实践应用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实现个人知识创新。MEM硕士工作岗位基本都在工程实践领域的生产现场,对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有较高层次需求。学会将所获取的显性知识自如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实现个人知识创新的关键,也是培养解决实践创新能力的重点。具体可结合以下路径: ①体验训练: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感,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训练、课程实训等;②=实践竞赛:引导学生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及知识技能组建临时性创新小组或项目团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实践。

3知识转化视域下MEM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方法

由于每个阶段知识转化表现及路径不同,从而根据每个阶段所需构造的“场”及其特点,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方法,如表2所示。

3.1 社会化:建立知识获取“场”,拓宽知识获取渠道

社会化阶段策略主要是丰富和促进学生的个人感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对隐性知识的获取。①建立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允许跨专业学生选修工程管理类专业课,吸引其他感兴趣的跨学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交流。教学内容可从思考讨论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展开,通过学生不同认知层次间的相互交流碰撞,多角度理解思考复杂工程问题,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内化个人知识、开拓创新思维。②=将工程实习融入学术研究。工程管理类专业的课题研究大多与企业实践密不可分,而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工程硕士缺少系统有效的企业实践培养体系,产学研模式较多采用固定单一化的双师制[5],不利于工程类课题研究。在这一方面,可借鉴美国滑铁卢大学培养模式,重视学术研究与实习工作的科学结合,实行学术学期和工作学期教学划分,规定学生工作学期内容应与学术研究密切相关,且包含至少一个学术项目的30%,在4~6个工作学期内通过实习形式联合培养,由校企双向评分来获得专门合作教育学分,拥有完整的产学合作教育计划,在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③=举办知识共享沙龙。教师可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定期组织知识共享沙龙。比如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可从5S现场管理、标准作业、SLP物流规划、BOM精准配送等生产管理角度展开交流互动,学生通过共享自己的改善方案,拓宽知识获取通道。

3.2 外显化:保障知识输出“场”,梳理外化内在学识

外显化阶段策略主要是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完成隐性知识的输出与外化。①充分利用“互联网+工程项目”结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室、“全真”智慧生产现场实践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学系统,借助VR、AR等技术为学生构建工程现场沉浸式情境教学,在深入工程项目氛围中了解认识复杂工程问题,思考如何将工程理论方法具体应用到工程问题解决中,并形成调研报告,将所接受的隐性知识以文字等形式表达。②=建立与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工程实践案例库。构建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邀请学校工程类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与创业校友,定期组织学生就个人实际工作经历进行座谈交流,为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原创性案例库提供资源,同时,选派教师和研究生赴工程类企业、政府部门等挂职锻炼,获取行业前沿信息。并鼓勵实习学生参与案例编写,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业前瞻性。

3.3 融合化:疏通知识融合“场”,打造多元知识结构

融合化阶段策略主要是整合梳理组织知识,促进学生形成系统化知识概念,为今后的实践做准备。①完善“工”“管”课程群建设。“工”“管”集成是工程管理专业特点,很多高校对工程管理课程集成性不强,存在“工”与“管”关系处理模糊摇摆的问题,难以在教学期限内实现工、管、实践的有效集成[7]。MEM硕士培养应通过深挖当前智能制造背景下的产业变革、工作技能需求,及时对标更新课程群建设,组建工程技术类师资研究团队,完善信息化发展下的BIM、Python等新兴技术类课程,形成工程类、管理类、计算机类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②=提升教学资源系统融合度。工程管理硕士以培养“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对教学资源融合性有较高需求,需要打破教学资源孤立性,从授课内容、教材设计、教学实践等进行整合梳理,避免不同课程知识点孤立或交叉重叠问题。如《管理学》教材可结合工程管理实际,编写设计面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定教材与课件。由“法定课程”向“师定课程”逐步转变,将教学资源有效融合。

3.4 内隐化:实现知识应用“场”,完成知识内化创新

内隐化阶段在于构建知识实践运用的“场”,将系统整合后的显性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知识内化中实现知识创新[8]。①构建工程管理全过程训练体系。以校内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为着力点,建设并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精益加工基地” “工程全生命周期仿真实训模拟中心” “现代物流模拟仿真实验基地”,加大对仿真建模、BIM、CAD、ERP、SAP等技术实训的比重,同时增加新型工程项目参观、新技术岗位实习,将产业前沿选题和企业实际案例融入学生课题研究和毕业设计,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覆盖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实操训练培养方式。②=鼓励学生创建项目团队参加竞赛。引导学生基于不同技能和学科背景跨专业组建项目团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BIM建模大赛等,通过竞赛领悟理论知识的应用技巧,实现知识成果创新。

4结语

工程管理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基于知识的吸收与应用,SECI模型为此问题的探究提供了较为契合的思考方式。本文基于知识转化过程,提出MEM硕士生创新能力的4个阶段路径,结合平常教学所得,从知识获取、知识传导、知识吸收、知识应用4个维度,分析新形势下MEM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德辉.创新“知识基础观”[J].情报杂志,2007(10):107-110.

[2]朱春玲,刘永平.企业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的构建——基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调研数据的质性研究[J].管理学报,2014,11(12):1737-1744.

[3]NONAKA I,UMEMOTO K,SENOO D.Fro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knowledge creation: A paradigm shift in business management[J].Technology in Society,1996,18(2):203-218.

[4]刘徽,徐玲玲,蔡小瑛,等.概念地图:以大概念促进深度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4):53-63.

[5]殷朝晖,刘子涵.知识管理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1,15(3):83-91.

[6]郄海霞,廖丽心,王世斌.国外典型高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比较分析——兼论对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88-96.

[7]吴仁华,邱栋,蔡彬清,等.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50-55.

[8]于姗姗,夏星.基于SECI理论的高校众创空间知识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2,35(2):16-20.

(责任编辑:要 毅)

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基于知行合一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创业管理》案例教学研究”(2020YJJG247);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2020YJJG251)

作者简介:郭艳丽(1978-),女,博士,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管理;李琦(1997-),女,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工程与创新方法;刘晋霞(1973-),女,博士,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