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孙韵
时政报道具有较强的严肃性、权威性,在很多人眼中是严肃、枯燥、高冷的,是难以接近的。融媒传播时代,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给了时政类主题报道更多样化的表达途径,通过找对人物、找好故事、找准切口,以创新视频化表达的形式实现传播姿态、报道样式、话语形态的转型,可以让“高冷”的时政报道热起来,让主旋律报道也能“轻装上阵”,可亲可近。
时政报道往往给人的感觉是高冷的,领导干部和普通人是有距离感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人物、生动有趣的故事让领导干部走下高台,走到我们的身边,和我们亲切对话,让时政报道更有感染力,更具感动人心的力量。
2022年5月,正值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周年之际,为了展现浙川两地携手奔共富的主题,我参与“情牵共富·浙川携手”主题报道活动,深入四川省甘孜州,在川西的青山绿水间,采访了多位浙江援川干部。我们在“最狭窄的县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采访了援川干部叶悠霞,她是浙江155名援川干部中唯一的女同志,在丹巴这座地貌特殊的城市对口支援三年时间。我们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再现了叶悠霞在当地修缮藏式民居、重建受灾公路、建设电商产业园助推农产品出山的场景,以生动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还原了一位心系群众,兢兢业业的好干部形象。
在四川省海拔最高的县城,海拔4600多米的“太阳部落”石渠县,我们采访了我省援川干部郭欣玮,通过人物口述和画面还原,展现了郭欣玮在当地援建现代牦牛产业基地,推动优质农产品走下高原,通过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架起共富连心桥的援川故事。
通过选取典型人物,将时政报道的主题“落地”,再以生动的画面和主人公口述赋予人物可亲可敬的形象,仿佛援川干部就在我们身边娓娓道来,讲述着浙川携手奔共富的生动故事,彰显出背后的人情味,惟其如此报道才真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时政报道主题宏大、立意深远,传递着价值理念,因此更需要从宏大主题中寻找小微切口,从有细节、有温度的故事中见微知著,“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宏大意旨。
去年7月1日正值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回归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如何用视频来表达这样的主旨?“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借力工具。那段时间我正好在江西赣南采风,无意间碰上了一个和香港有关的好故事。
江西安远县三百山是东江源的发源地,而东江是珠江水系干流之一,香港居民的饮用水就是来自于东江。1963年,香港遭遇了严重干旱。周恩来总理批示修建东深供水系统,引东江之水以济香港,结束了香港长期缺水的历史,有效保障了香港的饮用水需求,因此东江有着“生命水”之称,而三百山作为东江水源头,从此也有了“东江之源”的美誉。
我被这个“一江清水两岸情”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当即决定用视频呈现出来,以现场讲解员的口述,配合三百山东江源的画面,讲述了东江源的现在和过去,并插入了东江源头水是如何流入安远县境内的镇江河,经定南、龙川汇入珠江的支流东江的路线图。视频将部分过去时空中的空镜头画面配合现在时空中的采访声音,达到两个时空交错的结果,表现出东江水是如何带着祖国母亲的深情厚谊,通过东深供水工程,成为了香港同胞的“生命之水”,为香港提供了75%的饮用水资源,润泽着700万香港同胞。
该视频报道在全网获得了百万的传播效果,表达了宏大主题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文情怀,视频的生动画面和现场的讲述也让人更有代入感,让我坚信有了好的故事,时政报道也可以打动人心。
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多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带给观众一种较为疏离的旁观者心态,而直播出镜报道的形式让记者在第一现场、以第一视角讲述时政新闻事件,可以带来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体验感,从而拉近观众与宏大时政新闻事件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很强的代入感,令时政新闻更具吸引力及亲和力。
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联动全国十一个省份发起“直播中国”大型新闻行动,通过11小时的不间断直播,从嘉兴南湖畔的绚丽霞光开始,到西安国际港边的落日收尾,串联起美丽中国的时代奏鸣曲和幸福新画卷。
为了探寻革命老区的今昔巨变,我们奔赴革命圣地井冈山直播报道,并和江西新闻客户端一同发起联动直播。当时我与神山村党支部书记彭展阳搭档出镜,一起进村寻访村里农户,感受当地竹林经济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我们在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和村民一起打糍粑,重温2016年总书记和村民一起打糍粑的温暖场景;在村民彭夏英家现场听彭阿姨唱山歌,感受神山村人“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的美好画面;走访村民经营的农家乐、民宿,看到村民实现了“老表当老板”的转变。
通过近一个小时的体验式直播报道,现场和村支书以及当地村民的互动式交流、直播间带货农产品的形式,我们将当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与观众分享出来,更增加了出镜记者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视角和情感表达,让神山村翻天覆地的巨变更加可观可感,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
可以看出,通过视频化的表达形式,以真实的画面感让受众体验新闻事件的现场感,以记者的个性化表达让主题报道在更深层次上引发受众的共鸣,以多维度的创意提升主题报道的鲜活度,从而让重大主题报道脱下“高冷”的外衣,有了更轻盈的表达和拨动人心的细节,抵达受众,入脑入耳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