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
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引发特大洪水,使门头沟区遭遇了有记录以来破坏程度最强、受灾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初步统计,全区受灾人口约31万人,约占全区人口的77%;城乡居民房屋、道路、电力、供排水、通信等设施大量损毁。面对灾情,门头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北京市关于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各项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中汲取力量,发扬革命老区光荣传统,努力打赢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攻坚战。
强化底线思维,以最大限度避险减损
为应对“七下八上”主汛期,门头沟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调整防汛部署,强化预警预置,通过“北京门头沟”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宣传防汛避险知识。早在强降雨前,全区进入应急状态,实行双下沉工作机制,即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进驻镇街指导防汛工作、镇街1000余名干部提前下沉到村(社区)协助防汛,5448名抢险队员在岗备勤,物资设备预置在重点部位。
针对山区面积大、山高沟窄等特点,细化各项防汛举措。对永定河及65条中小河道加密巡堤查险频次,17家景区全部关闭并疏散游客,286家民宿暂停营业,152条野山野沟全部封闭,66个在施工地全部停工,504处地下空间和166处人防工程全部落实强降雨防范措施;在按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应转移群众2673人基础上,扩大紧急避险人员范围,同步做好人员避险安置点和转移所需生活物资准备工作。此外,还与相邻河北省相关县加强沟通,努力提高预警与响应联动能力。
强化生命至上,以最快速度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张国清副总理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来到门头沟区,全面指导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部署调度,相关市领导和市级部门到救灾一线协调推进各项工作。门头沟区在各方支持下,举全区之力防汛抢险救灾。
无私奉献,全力救助滞留旅客。针对K396次、Z180次、K1178次3趟列车2831名乘客受困情况,迅速成立区级处置工作专班,在市委、市政府精心调度下,会同国铁、武警、消防救援等力量,发动邻近村(社区)干部群众全力救助。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居民在社区书记孟二梅带领下,不顾自身困难,把家里全部食物拿出来给K396次列车的滞留旅客,央视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王平镇安家庄村组织群众腾出安置空间,准备食品、饮用水及被褥等物资,救助Z180次列车的滞留旅客。斋堂镇沿河城村群众多次冒着泥石流、塌方、洪水等危险,为K1178次列車的救援队探路。
争分夺秒,全力推动“四通一保”。面对断路、断电、断水、断通信等情况,把打通生命通道作为重中之重,协调陆航、警航直升机空投应急物资,转运山区危重症患者和伤病员;协调各方,成立8支由部队、应急、通信、供电等组成的攻坚分队,全面挺进失联村。同时,全力抢修受损基础设施,保障群众生活和城市运行。开展城区道路清淤除障,从门头沟新城和河北省双向抢修山区道路,全区县级以上道路及乡村道路已全部抢通。抢修市政供电设施,全面恢复供电。加紧抢修供水设备,抽调应急供水保障车,保障用水需求。通过铺设临时光缆、基站修复等多种措施,全面恢复通信。空中、陆路同时发力,调配366.2吨应急救灾物资。
民生优先,全力恢复生产生活。设置1个区级、26个镇村安置点,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组织开展卫生防疫、山区巡诊等工作,保障群众身体健康。通过“上门办”“在线办”等方式,为受灾群众办理社保等业务。开发以工代赈岗位,携手兄弟区举办“抗灾情、稳就业”专场招聘会,帮助受灾群众就业。针对受损车辆理赔,协调各保险机构现场办公,划定每家保险机构所负责的区域,推行理赔标准互认,快速开展查勘救援和保险理赔;聚焦受灾群众购车需求,计划推出特别消费券,组织汽车经销商入区提供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受损房屋鉴定、涉农保险查勘理赔等工作,推动育园小学新建等重点工程复工;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和无人机勘探,加强监测预警,严防次生灾害。
强化党建引领,以最强动员凝心聚力
面对防汛抢险救灾的严峻考验,党的全面领导优势在门头沟区得到生动彰显,充分凝聚起了防汛抢险救灾的红色力量。
高扬党旗,增强党组织领导力和组织力。认真落实首都防汛工作要求,落实区、镇街、村(社区)防汛救灾责任制。通过备勤预警、干部“双下沉”等举措,引导全区干部提前调整到备战姿态,区领导和镇街干部于强降雨前就到一线参加防汛,为初期失联状态下镇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开展自救提振了信心。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表示:“在村里失联时,看到区里、镇里来的干部和我们在一起,心里踏实多了。”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兄弟区等都给予了宝贵支持,各方驰援门头沟、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北京市平原区与灾损严重的镇“一对二”结对帮扶、区域化党建有效凝聚央企和市属企业等单位力量……一项项硬核举措,让全社会看到了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
擂响战鼓,激发广大党员责任感和使命感。区委及时发出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向因公牺牲的刘捷和熊丽烈士学习等号召,1400余个基层党组织、近4万名党员冲在防汛救灾第一线,89个临时党支部迅速集结,368支红色先锋突击队冲锋在前,带领群众打响抢险救灾大会战;市级支援的86名和区级7个工作组142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奔赴受灾严重的镇街,不仅给群众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也坚定了战胜灾情的信心。
吹响号角,发挥基层干部群众创造力和战斗力。传承红色基因,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完善工作举措,提高防汛救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镇结合沟域分布特点和近年来防汛工作经验,确定多个防汛抢险物资设备预置点位,提高了后续抢险效率。强降雨前一天,有的镇提前以极限思维部署防汛,强化各村不等不靠、自救互助意识,紧紧把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积极开展自救。与河北交界的村日常加强与周边乡镇的沟通,为灾后调运机械、抢通重要交通线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条件。有的村抱团自救,联合组建抢险队伍清理沟道,避免出现次生灾害。在党组织带领下,有的群众主动携带工具参与清淤除障,有的群众拿出仅存的食物支援滞留旅客和乡亲们,还有快递外卖小哥自发参与清理淤泥和伤员转运。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强化系统思维,以最高质效恢复重建
门头沟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防汛综合应对能力和灾后重建水平等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在认真复盘总结的基础上,按照北京市“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灾后重建总体思路,牢牢把握落实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职责使命,将灾后恢复重建与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作为工作主线,统筹提升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防灾抗灾能力,更好推动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高水平建设首都西大门。
坚持以人为本,做细做实灾后救助。提升“四通”水平,在基本恢复通路、通电、通水、通信基础上,持续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发展承载力和抵御灾害的能力。加强过渡期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做好集中安置点群众服务保障,对投亲靠友等方式自行安置的群众给予关心关爱。提前谋划推动受损供暖设施修复,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关注重点群体,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群体救助力度,加快受损养老机构等设施的灾后重建。抓好受灾校舍隐患排查和维修重建,确保秋季如期开学。
做好灾情统计,科学制定重建方案。加快灾情核查,做好住宅、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各类损失统计,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注重专群结合,组织专业团队对重建地区开展现场踏勘、专题调查等工作,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并拓宽民意沟通渠道,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使基础设施、村庄发展、产业培育等各类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统筹编制方案,强化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复盘分析,将恢复重建与韧性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百千工程”“平急两用”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编制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具体方案,认真梳理重建项目,做到科学评估、规划引领、合理选址、优化布局。强化精品意识,对标打造安全发展样板、高质量发展样板、宜居生活样板,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打造精品工程。同时,强化监督执纪,确保资金使用、项目推进依法合规。
聚焦发展与安全,着力增强地区高质量发展能力。推动“生态立区”,加大山区生态修复力度,推动园林、水务等工程既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也为自然生态筑起保护屏障,同时还为山区文旅体验产业恢复夯实生态本底,持续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推动“文化兴区”,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区域的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加大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更好推动京西红色资源和独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并注重凝练此次抢险救灾中形成的拼搏、奉献精神,推出一批原创文艺作品,进一步激发全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推动“科技强区”,保持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領域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的发展节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推动科技强区赋能美丽乡村和精品城市建设,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宣传引导,凝聚建设美丽新家园的合力。大力宣传此次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展示全区大爱、团结、拼搏等自信自强形象。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强化政策的宣传解读,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用好接诉即办等抓手,倾听群众呼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恢复重建,特别是支持灾损严重的镇用好与平原区“一对二”结对帮扶机制,汇集重建新家园的强大力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地区恢复重建,更好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 /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