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佳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融备受关注,其市场潜力巨大。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养老金融的主要服务供应方,发展养老金融是其必经之路。本文对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在发展养老金融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中面临的挑战及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实际,对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提出了发展建议。
一、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发展养老金融是商业银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根据我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人,占总人口的14.2%。据测算,预计2025年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人,占比将超过20%。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对于养老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党和国家积极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引导及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主力军,积极发展养老金融服务,是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的深入,我国的老龄人口增长较快,养老市场规模巨大。叠加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养老金融发展,未来的养老金融业务将是一片“蓝海”。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及指导意见,积极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据测算,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总人口的30%以上。根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2》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调查对象愿意将30%以内的收入用于养老财富储备。从平均水平来看,调查对象愿意将收入的23.05%用于养老理财,未来我国养老金融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养老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作为养老金融服务的重要供给方,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容小觑,在面对如此巨大的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三)养老金融业务带动银行转型,完善业务体系
养老金融业务为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该项业务的发展及完善,将成为银行原有业务体系的有效补充,更好地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养老金融需求不局限于老年群体,而是贯穿于每个人的生命周期中,涉及多个年龄段的客群。发展养老金融业务,不仅可以服务老年客群,满足其晚年的金融服务需求,还能借助该项业务提早布局中青年客户,增加客户黏性,完善业务体系,促进银行转型发展,为银行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面临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缺乏战略引领,资源支持不足
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部分商业银行或理财子公司参与了个人养老金试点及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设立了独立的养老金融业务部门。但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战略尚不清晰和缺乏独立的资源支持,制约了养老金融业务全面深入发展。[1]一是对养老金融业务重视程度不够,未制定清晰的战略指引。在大多数商业银行中,该业务尚未上升到戰略高度,对于此类业务一般是挂靠在零售业务板块中作为辅助业务来发展,业务模式零散化,碎片化,难成体系。二是缺乏独立专营的组织架构及资源支持。大部分银行未设立独立的养老金融业务部门,也缺乏独立的业务人才团队和资源投入。因在组织架构中缺乏专营部门,商业银行对于此项业务的支持略显不足,在人、财、物的支持方面都面临着被其他业务侵蚀的风险。且该项业务存在配备人员不足、人员兼职兼岗的问题,缺乏专岗、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持该业务,难以对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二)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同质化严重
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服务仅停留基础金融服务的层面,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及针对性。养老金融需求贯穿于人的全生命周期,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养老金融的需求不同。而目前养老产品同质化严重,基本都是在沿用传统的存款产品或者理财产品的基础上,对期限或者利率进行微调后使用,没有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客群,不同的养老需求的人群量身定制。以养老理财产品为例,养老理财试点后,多家银行或理财子公司推出了多款养老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一般以长期限为主,投向固收类资产,费率有所降低,但除此之外,养老理财与普通的理财产品差别不大,缺乏创新性。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2》中关于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养老金融产品存在的问题前三位分别是:产品介绍不够清晰明确(35.75%)、产品种类较少(35.28%)和收益率偏低(33.45%)。由此可见,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及吸引力,制约了养老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三)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改造水平仍有待提升
近年来,大部分银行针对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及需求,对自身的产品及服务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如设置爱心座椅、老花眼镜、老年人专用App界面等。但大部分的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水平仍停留在表面,仍未能切实满足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老年人的金融服务可得性仍有较高门槛。一是部分银行虽提供上门金融服务,但其申请流程、手续复杂,甚至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排期与等待。层层手续、审批等门槛,增加了老年人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二是部分商业银行为节约人力成本支出,已将大量的人工柜台替换为智能柜员机等智能机具。老年人使用智能化机具仍有一定难度,大部分老年人不会操作智能机具,也难以获得人工的引导及服务。因此,部分老年人尽量减少金融活动或索性放弃金融服务。相对于中青年,老年人对于线下服务的信任度及认可度更高,对人工服务的需求更高。但部分银行的线下人员人手有限,缺少对于老年群体的专属服务团队,人工服务覆盖面不广,可得性不高,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金融服务体验感。三是商业银行的APP虽已经过适老化改造,但对于老年人的金融习惯来说,操作使用仍不便捷,因此,虽已有适老化界面,但该界面的使用率不高,对老年人获得金融服务的帮助不大。
(四)居民的养老金融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居民养老金融知识对养老金融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养老金融知识不足和一些以养老金融为幌子的非法集资活动影响,部分居民对金融服务养老较为排斥,制约了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2]居民的养老金融知识缺乏会抑制其养老金融的需求,不利于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根据《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2)》调查数据显示,随年龄增加,调查对象的基础金融知识回答准确率呈下降趋势,60岁及以上调查对象的正确率最低,仅为55.1%。调查数据还显示,在金融投资中有受骗经历的调查对象超一半为60岁以上人群,50-59岁人群的比重大大高于50岁以下群体。该结果显示,当前中老年人的金融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大反诈知识和金融基础知识的教育。2022年的养老金融知识自评平均分为69.61分,与往年结果接近,变化不大。从不同群体来看,高收入、高学历的养老金融知识自评分整体较高;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融知识自评分也高于其他年龄组。养老金融知识自评分数相对偏高也反映出的调查对象养老金融知识高估的问题。从调查对象对养老金融知识较为关注内容来看:国家的养老金政策法规、养老金投资策略与技巧和养老金融产品的特点与购买渠道是受到最多关注的三个主题。随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推广,居民们对养老金融知识的需求强烈,如何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和选择购买产品等问题备受关注,在介绍养老金政策法规、投资策略和产品说明等方面需要专业机构的积极响应。
三、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路径建议
(一)完善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体系
1.明晰养老金融业务的战略指引。养老金融具有巨大的潜力及广阔的发展空间,该业务的发展能提升客户黏性、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发展养老金融业务,不仅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切入点,还是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商业银行需重新思考及审视养老金融业务的重要性,提升对养老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提高其战略高度,为该业务订立专门的战略,明晰未来发展方向及路径。通过战略引领,提升对该项业务的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
2.完善养老金融业务的组织架构,加大资源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应完善养老金融业务的组织架构,设立专业的养老金融业务的部门,明晰该部门的职责范畴。[3]为推动该业务长效化发展,商业银行还需保障该业务的资源投入,避免被其他业务抢占,建议商业银行建立独立的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支持,如人力投入、营销资源投入、考核绩效资源等。一是配备专业负责养老金融业务的人员岗位,招聘专业人才,组建人才队伍。二是建立独立的考核体系。因养老金融业务与其他传统业务相比,其业务覆盖期限相对较长,涉及多种类业务资源的协调,因此,商业银行还需要根据该业务特点配备独立的考核体系。在考核评价机制上,要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养老金融评价体系,引入利益共享和联动长期考核机制,在发挥绩效考核激励作用的同时,契合该业务长期发展的考核导向,促进形成工作合力。[4]
(二)提升养老金融产品、服务质量
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同客群对于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并不只有老年群体需要,各个年龄段的不同客群都有养老金融的需求,养老金融的需求贯穿于个人的生命周期,且不同人生阶段的养老金融需求并不相同。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深入研究与分析不同客群对于养老金融方面的不同需求,为客户制定科学养老规划,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及产品。二是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商业银行深受客户信赖,且其具有较为全面丰富的产品体系,具有代销其他金融机构产品的资质,有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是养老金融服务重要的供给方。建议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代销或自营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引入合格的代销产品,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养老金融服务。三是加强产品与服务的研发及创新。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及研发要跳出固有的产品框架,考虑客户在不同阶段对养老的需求变化及现金流情况,有针对性地研发新产品,切实为客户提供优质、适配的产品及服务。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账户平台优势和资产管理经验,细分客户养老投资需求,加强产品创新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有吸引力的、可带来长期稳健回报的产品选择。[5]
(三)加强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
商业银行应深入了解老年人群体的金融习惯、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适老化服务改造,提升服务质量,让适老化的金融服务切实服务到老年群体,而不仅停留在表面。一是降低适老化服务的门槛,增加服务可得性。包括但不限于提升服务效率;精简申请、审批流程及手续;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迅速响应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等。二是建立老年人服务标准流程,积极引导基础网点员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针对老年客群,建议可以组建专门的服务团队,增派人手,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机具使用指引、面对面金融服务等。紧密贴合老年人对于线下服务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便捷的优质线下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体验感。三是APP的适老化改造需立足老年人金融需求,多调研及听取老年群体的使用体验及优化建议,打造真正能为老年人服务的适老化APP服务。如功能界面的设计上采用大字体、大图标,简洁安全的登录模式。设置符合老年人金融习惯的专属业务功能:如定期到期提醒服务、养老金到账提醒、社保卡便捷查询功能等。业务操作简便化、减少操作步骤、提升操作体验感。同时,可以积极融入在线人工客服语音指引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操作指引服务,降低使用难度。
(四)加强居民养老金融知识的宣传及教育
居民的养老金融知识缺乏会抑制其养老金融的需求,不利于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而商业银行具有广泛覆盖的网点及客户渠道,由其进行居民养老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最为合适,也非常必要。基于居民们对养老金融知识的需求强烈,对于如何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和选择购买产品等问题较为关注,因此,商业银行应在日常业务中,着重为客户讲解养老金政策法规、投资策略和产品情况等相关知识。商业银行可通过进行线上线下宣传、开办金融知识讲座、一线营销人员进行知识普及等多种方式对金融知识进行宣传,加强居民的养老金融知识素养,为广大居民提供合规稳健的养老金融咨询服务,引领客户积极参与养老规划,激发其发掘自身养老金融需求。
四、结语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金融的发展备受关注。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养老金融发展逐渐成熟。商业银行在发展养老金融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养老金融业务体系尚不完善,养老金融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改造停留表面,居民的养老金融知识有待提高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商业银行应积极完善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体系,提升养老金融产品服务质量,加强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加强居民养老金融知识的宣传及教育。
参考文献:
[1]夏华龙.商業银行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新金融,2023(01):15-18+42.
[2]南京审计大学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金融服务养老”赴苏北两县调研组.加快商业银行服务养老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3):40-44.
[3]孙英昊.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的创新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3):104-106.
[4]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战略探讨[J].现代金融导刊,2022(10):4-8.
[5]韩强.个人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生态[J].中国金融,2023(12):22-24.
作者单位: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中级经济师,中级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