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背景下土地整治研究*
——以陕北生态脆弱区为例

2023-09-28 20:24
南方农机 2023年18期
关键词:陕北整治土地

李 河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渭北分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

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修复,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践行“两山论”的重要举措[1]。《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明确提出,要结合陕西实际情况,持续优化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服务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陕北地处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带,北部沿线对于防风固沙、遏制自然灾害侵袭具有重要屏障作用,因此在陕北风沙草滩生态脆弱区,采取人工修复加自然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对于保护生态、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2]。根据TD/T 1054—2018《土地整治术语》规定,土地整治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修复等的统称,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需要,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及相关规划,通过综合运用相关政策,采取先进工程技术,对未利用、低效和闲置利用、损毁和退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的活动,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空间布局、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平台[3]。随着土地整治概念及内涵的进一步发展,其目标任务和手段逐渐丰富多元化,土地整治由以往的分散整治向全面区域空间转型,由单纯追求耕地指标向绿色生态文明等目标转变,整治范围由单纯未利用地向耕地、林地、园地等地类全面扩展,由以地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型。在生态脆弱区实施土地整治,要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生态良田、藏粮于地等为目标任务,借助生态修复相关理念及措施,使土地整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重要平台。因此,笔者以陕北生态脆弱区为研究对象,以生态修复为视角,探讨土地整治模式及实施路径,以期为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实施提供相关借鉴。

1 研究区域概况

陕北地区地处陕西北部,下辖榆林市和延安市,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错地带,主要有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风沙草滩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表疏松,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由于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全年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大,年均蒸发量大[4]。由于陕北土壤特性和气候特征,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农牧交错,土地利用类型波动性交替。同时陕北地区地广人稀,后备资源丰富,是陕西省每年新增耕地指标的主要来源。笔者利用2020 年遥感影像,对陕北地区进行解析提取,并结合相关数据库,研究分析生态修复背景下未来土地整治实施路径。

2 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的内在关系

分析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内在关系,可以理清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相互供给功能关系,同时促进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的进一步发展。

1)实行生态修复是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优化国土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的重要措施。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资源短缺,林草地被进一步蚕食[5],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严峻,加之陕北矿产资源丰富,不合理开采进一步加剧生态问题,生态修复历史欠账问题较多。《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指出,要科学指导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因此实施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2)新时期下土地整治通过调整人地关系,重新优化国土空间,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新理念生态格局,促进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6],以破解土地碎片化为主要目的,通过完善乡村土地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实施生态保护等措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宜居的新型乡村风貌[7]。这与生态修复理念相一致,是对我国城乡发展的结构调整和空间变革,即实现社会和自然的协调统一发展,生态修复的理念为土地整治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丰富了土地整治的内涵和目标。

3)土地整治通过调整人地关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成为乡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土地整治还通过允许土地指标交易,通过省内省外指标交易产生了资金回收,不仅保证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还为生态修复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3 差异化发展是土地整治的必然选择

陕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和人口数量等都有巨大差异,进而导致当地人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模式和社会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各地生态破坏类型和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此决定了各地土地整治的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一些地方土地整治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如以土地整治之名,片面追求土地指标,不断蚕食林地、草地资源,破坏原始生态系统[8]。简单粗放、同质化的发展道路,一方面,会使乡村发展失去自身资源优势,造成村庄建设雷同,乡村风貌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农业发展基础不同,各地特色农产品不同,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同,同质化的土地整治加剧了各地农业的竞争。如果单纯地采取统一土地整治模式,势必造成产业配套服务不符合实际需求,进一步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如部分丘陵沟壑区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由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及配套设施的影响,造成整理后的耕地常年撂荒,不仅浪费资源资产,还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水土流失等新问题[9]。因此,以当地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生态修复、合理调整国土空间为目的,匹配自身发展条件,科学规划、有的放矢,差别化地推进土地整治才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4 土地整治实施路径

在差异化土地整治的理念上,进一步考虑乡村发展的多元性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功能性差异,并结合社会需求,按照不同乡村发展主导功能,将基于生态修复的乡村土地整治分为生态空间修复、农业空间修复和人居环境修复。

1)生态空间修复主要以辖区内具有生态保育功能的山水林田湖为主,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等相关工程措施,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屏障功能[10]。针对陕北生态脆弱区,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生态防护林带,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立水土流失立体防控体系和坡面径流调控体系,筑牢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强化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功能,开展封沙育林育草工程,开展陕北砒砂岩和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拓展陕北生态系统空间,并提升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不同地区的土质、水资源和气候等存在差异,生态空间修复方案措施也应当有所不同。通过对整治地区生态破坏程度的详细调查,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策略及实施方案。生态空间修复下的土地整治应顺应当地生态环境,以保护当地环境为主,切实保护原生动植物的生态栖息地,满足生态空间的适应性、景观性、功能性和生态安全性[6]。

2)农业空间修复着重于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要素,合理规划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未利用地,提高各地类利用效率,改善农田生态条件,增强农业空间生态功能。陕北地处农牧交错地带,要逐步推进农林、农牧复合系统保护修复,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加强农田生态修复,修复陕北特色农业生态功能区,要强化“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产品生态资源要素,实现农业生态与自然生态共赢。一方面,要做好耕地后备资源可开发利用调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坚持适度开发、科学合理开发的原则,以增加耕地面积,解决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针对整治区域内低效园地及林地等宜耕后备资源进行修复整治,增加耕地面积,补充耕地数量。统筹规划区域内农用地、林草地、未利用地,促使未利用地向农用地和林草地合理有序转变,提高土地的生态生产价值。另一方面,做好原有耕地的农田整治修复,通过土地整治旱改水、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措施全面兼顾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强区域内耕地资源的退化及污染监测,全面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人居环境修复以提升村庄环境为主要目标,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如村委会、医疗站、健身文化娱乐广场、垃圾站等进行升级改造,对区域内旧房、危房进行改造,提升房屋质量,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优化村庄整体风貌,对村内废弃宅基地进行整理,统一规划建设转变为复垦耕地或其他用地,释放低效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宅基地、乡村道路两侧及空闲用地,栽植绿色植被,打造居住环境绿色景观;加强乡村生活生产废水排放管理,配套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减少随意丢弃;引导村民、集体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转移,建立现代化养殖基地,集中管控养殖污染物,实现粪便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高价值、低污染、低能耗的农产品规模优势。

5 结语

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对土地整治任务的重点、模式都有不同的要求,理清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推进两者在新时期的共同发展。生态修复下的土地整治依据区域、生态环境及生态目标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土地整治是未来的必然选择。笔者在考虑土地整治多元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将土地整治分为生态空间修复、农业空间修复和人居环境修复,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下,不同的土地整治类型不仅可以满足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而且破除了生态修复的资金障碍,引入市场多元化资金,共同促进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更好结合和紧密发展。未来,还需加强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为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提供有效实施路径,要规范、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合理参与,明确各项涉农资金、专项资金和指标交易收益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加大力度投入生态修复科研工作,推动相关生态修复技术成果转化,为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猜你喜欢
陕北整治土地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我爱这土地
专项整治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专项整治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