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红 金一梅
近年来,安徽黄山日报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用好党报宣传载体,不断创新传播语态,快速、准确、及时地解读、报道重大理论问题及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大方针政策等,有效地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向基层和大众传播。
作为市级党媒,黄山日报在消息、专题、评论、访谈各类题材中积极反映党的创新理论,先后推出了“牢记总书记嘱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促发展”“坚定信心开好局”“黄山这十年”等一批专栏。为增强感染力、生动性,除了理论文章、通讯、思想评论、记者手记等传统表达形式,还注意图片、图表、视频等运用,比如力推“新闻+理论+图片”组合报道。在一组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报道中,不仅刊发通讯《以绿为笔,描绘生态文明新画卷》,具体、生动地讲述黄山绿色发展故事,还配发直观、精彩的图片,更有画龙点睛的短评《让绿色成为黄山最动人底色》。记者和评论员以所见所闻撰写通讯和评论,让变化阐释理论,让理论落到实处,把枯燥的理论变得可读、可看,把道理讲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入脑入心。
近两年来,黄山日报围绕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抗击疫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更好回应时代之声、破解问题之困、增进发展之效。党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黄山日报第一时间在要闻版、“两微一端”刊发党的二十大消息、全会公报、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员文章、解读性报道,并推出“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党的二十大时光”等专版专栏,同时,在“学习强国”黄山学习平台开辟“聚焦党的二十大”等专题,切实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热学热议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专版,在要闻版等版面设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报告 话发展 一把手访谈”专栏,对各地各部门的学习动态进行报道。结合黄山市实际,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深入解读,第一时间推出《奋力书写黄山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推动徽州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的幸福靠山》等十篇本报评论员文章。
在理论专版开设专栏,刊发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的署名文章,结合黄山实际谈学习心得体会,进一步延伸阐释深度和广度。以新闻热点带动理论传播。例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适时推出理论专版,刊发了《从习近平总书记给基层干部群众的回信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敬业奉献争做“中国好人”》等文章和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培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理论融入实际丰富宣传内容。注重挖掘旅游、文化、生态等具有黄山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内容,宣传报道黄山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文化双创等方面的特色、经验、做法。推出《“新安医学+”视域下的新安医学产业发展思考》《创新创意 推进黄山“文博+”产业蓬勃发展》《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探究》《打造世界文旅IP——复兴屯溪老街刍议》等一批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有独到见解的理论文章。
黄山日报借助新媒体手段,积极探索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方式。把网络传播平台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依托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通过文件摘编、代表宣讲、专家解读等形式,刊发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要点;通过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互动问答,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更好地指导工作。创造条件制作小视频、Vlog,以读者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更加贴近受众。“学习强国”黄山学习平台每日及时转载黄山日报等市直主流媒体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报道,做到宣传有力、覆盖面广,让主流声音牢牢占领舆论场,激发满满正能量,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特别是紧密围绕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和黄山市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进行深入持久的理论阐释、挖掘与跟进。设计制作“衷心拥护‘两个确立’ 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海报贴片,在黄山在线网站置顶飘红、新闻客户端开机首屏呈现、微信公众号贴片置顶,并连接相关专题专栏,浓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氛围。发挥融媒体互动功能,设计一些体验式游戏和虚拟场景的理论教学等,满足受众的互动和社交愿望。如创新推出“今天我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H5融合报道产品,因立意新、接地气,而受到读者欢迎。
作为理论传播和政策宣传的重要载体,市级党媒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临传媒生态发生深刻变革、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报社理论宣传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传播介质和平台渠道趋于多样化,单向传播变成了多向传播。群众接触的信息更加多元,视野更加开阔,对理论传播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总体上我们在理论宣传工作中考虑贯彻落实上面的精神多,考虑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理论需求较少,在具体宣传报道上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多,经济、文化、艺术等内容相对较少,整体报道比较中规中矩,亮点新意不足,导致浏览量、点击率不高,缺乏兼具可读性、吸引力、思想性的高质量理论融媒体产品。
目前,黄山日报已形成纸媒、数字报、官方微博、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客户端、黄山在线、《黄山旅游》杂志、“学习强国”黄山学习平台等全媒体矩阵,但理论宣传主要还是以传统纸媒为主,借助融媒体传播平台来创新理论宣传的意识还不强。一方面,对理论作品内容缺乏进一步编辑、加工、二次创作,没有很好地契合新媒体用户的需求,让作品更活泼、更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在利用H5、海报、VR等技术手段,让理论产品“短、实、新”实现二次传播乃至多次传播上还做得不够。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传工作格局没有形成,理论宣传的针对性、表现力和可视化效果还有待提高。
做好新形势下的理论宣传工作,需要强有力的队伍支撑。目前黄山日报没有设置专门的评论部,日报采编部及新媒体运营部多以采编发消息、图片、视频等常规新闻产品为主,理论稿件来源主要是区县委党校、机关单位,报社自身及基层一线理论队伍供稿力量不足,存在队伍总量少、不稳定,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
针对理论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结合新闻业务工作实际,继续在调研上、内容上、创新上、品牌塑造上下功夫,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黄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前期调研上,多开展深入一线行进式、蹲点式采访,通过第一视角观察、第一现场体验,掌握最鲜活的素材,使理论宣传有的放矢,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更贴近黄山发展实际。在宣传阐释中,内容上注重增强学理性,努力做到深刻透彻;表达上注重深入浅出,努力将学理哲理、道理情理讲深讲活。培育有影响的理论专版、专栏,打造创新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形成本土化的理论宣传传播品牌。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紧跟技术迭代节奏,积极探索理论传播新路径,不断巩固老阵地、拓展新平台,强化传统纸媒与移动渠道的互通和联动,推动移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内容、渠道、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探索“新闻+理论”等形式,让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从而延伸新闻舆论触角,扩大传播覆盖面,实现传播效果的叠加。
抓好理论宣传关键还是靠人。针对新闻媒体的理论宣传,要通过“记者学堂”、新闻骨干专题培训、理论专业记者发现培育,不断提升新闻记者、编辑写好理论文章、讲好理论故事、说好理论原理的能力水平。同时在原有党政干部、市委党校专家等作者队伍基础上,以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理论功底扎实、文字功底深厚为基本要求,发展一支由专业理论宣传者、社科理论专家学者、“田秀才”、“土专家”、青年党员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学科互补的相对稳定的理论宣传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