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杰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之下,更好地巩固舆论主阵地,发出舆论最强音,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必须担起的责任与任务。如何在复杂的舆论场说得出、说得好、说得有人听,必须抓住“重点”、解得“难点”,修炼好主题报道这门“基本功”。但是,当下部分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时,要么自说自话,要么故步自封,思维陈旧形式沉闷。党报传统的旧招式、旧理念,在当前新时代遇到了很多新问题。
(一)主场优势面临新挑战。随着传播生态舆论环境的改变,党报等主流媒体面临着形势的改变,一向霸屏占据的舆论主场变成了众多平台跨界涌入的舆论广场。传播格局发生深刻改变,从“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到“你说我也说”的众声传播,再到现在的舆论井喷、众声喧哗的复杂舆论场,党报的传统主场优势受到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怎样成为新时代的价值风向标、社会黏合剂、舆论压舱石?如何成为广场上的声音“引导者”?这些问题考验着党报等主流媒体。
(二)专业能力面临新挑战。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塑着媒体的产业形态,也重构着新闻的生产与风格。媒体界限此消彼融,时空覆盖之全,受众涵盖之广,生产主体之多样,传播渠道之多元,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媒体图景都更为复杂。地市党报初涉之时被裹挟其中,面临着众多问题,疲于应对,但是也在积极寻求改变转型。在转型之中,专业的人才队伍、专业的传播理念、长期形成的品牌效应和广阔的信息渠道,一直作为传统优势存在。但是融合、智媒、跨界等概念的涌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涌现,让现在的传播环境瞬息万变,融媒时代的方兴未艾、智媒时代的你追我赶,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阅读方式的日渐式微,使得新闻的制作方式、传播途径等都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的专业优势面临着极大挑战。
(三)内容生产面临新挑战。互联网推动用户阅读习惯不断变化,从被动获取到主动筛选,从深度读取到“碎片化”记忆,从单一到多元,阅读变得更加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地方党报作为基层党报,拥有天然的区域优势,对当地党委政府工作能够率先了解,对社情民意也能够最先获悉,同时还拥有熟悉本地人文环境的资源优势,这些都是生产优质内容的基础。但是随着各种传播主体的下沉,还有众多自媒体的纷纷登场,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都面临挑战。借助互联网,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打破了时空的束缚,而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地方党报的地域性和内容的滞后性势必与受众的需求格格不入。
把主题报道放到舆论场中,和众多争奇斗艳的“产品”同场竞技,受众有自己的考量和喜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传播形势,还有舆论生态、传播路径、受众素养的参差不齐,要想做舆论“引导者”,既要强练内功,更要站稳脚跟,站稳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也要在“迎合型”的舆论环境中学会巧妙顺应,习得控场技巧,掌握“深入浅出”的策略。
(一)“深”入下去赢得主场。高质量的内容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安徽《滁州日报》作为地方党报,为保持发展活力,选择让主题报道“深”入下去,让策划“亮”起来,在互联网语境中出新出彩,开拓出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实现可能。
1.挖得“深”一些。注重因地制宜,走到群众的身边。在宣传报道的时候,注重灵活运用地方实际,融入人物、故事和地方文化话语体系,结合新媒体形式创新表达,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使其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例如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滁召开,滁州日报新媒体策划推出的104秒省运宣传短片《看亭城》,挖掘的就是滁州特有的城市文化符号——亭,从千年醉翁亭到街头巷尾的大小亭阁,亭路相连,气象万千。亭,早已化成了滁州这座城的风物诗,在叠山理水中沉淀为城市的铮铮风骨。亭文化+全民健身+美食美景+经济社会发展,多维度多方面展现了“亭好滁州”。短片一经发布,即受到广大网友点赞、转发、好评,有网友评论道:“很棒的宣传片,很好地诠释了大美亭城,又紧扣运动主题。”
2.走得“深”一些。注重一线采撷,走入群众的心里。打破“采”与“编”的分隔,通过统一策划促成前后端的无缝对接。依托移动化、可视化、互动性的全媒体报道平台,让记者俯下身沉下心走起来,有的放矢,奔赴一线,“身”入一线“心”入现场获取最鲜活、最全面的新闻素材。与此同时,后方统一调度,层层加工,将素材再造,转化为适应不同平台的新闻产品,让重大主题报道更贴近民心。例如,围绕乡村振兴的大主题,滁州日报组成了策划+采编+拍摄小团队走进乡村,选择扎根乡村的典型人物,挖掘其身上的独有标签,陆续推出《山乡茶韵》《火红的事业》等视频作品。再例如《火红的事业》媒体融合作品,团队多次走进采访对象所在村,踩朝露披夜色,走乡路下水塘,让正能量的作品下足了笨功夫,多了家常感泥土味,真实可感,打动人心。
3.推得“深”一些。注重互动生态,走进群众的视角。与传统的单线传播不同,融媒时代传播生态的塑造显得更为重要,主题采访报道,也该突破点式报道,拉长传播链条。滁州日报社把握网络媒体社交化、直播化、短视频化的新趋势,构建了广触达、强互动的生产内容体系,直播、SVG互动等形式被广泛运用,互动区的二次创作也被重视起来,现在新媒体作品的创作更多是摊在意见广场上的产品,提升了受众参与感互动感,形成了同频共振的传播效果。安徽省十五运期间,滁州日报的直播平台共计有近30万人次收看了开幕式直播,直播过程中开放的互动平台引发广大网友的热烈响应,纷纷在评论区发来“贺电”,为省十五运开幕式热情点赞,对滁州市高质量发展前景满怀信心,“大美滁州,未来可期”“最美滁州,最美家乡”等评论刷屏直播间。据统计,开幕式直播共收到网友评论近2万条,直播间点赞超30万人次,极大地宣传了滁州。
4.融得“深”一些。注重创新搭台,走近群众的手边。融合是现在所有媒体都绕不开的“必答题”,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融合的概念也在不断拓展,从内容生产机构平台内部小融合到跨平台跨界的媒体大融合,媒体需要积极转身去融合,更要突破定势,拥抱更多的可能性。滁州日报社率先探索灵活机动的内部小融合,打造内部“试验田”,2021年8月成立了新媒体部,对整个融媒体平台进行了优化布局,一手抓内容一手抓平台,一年多时间打造出两个超过百万级粉丝的移动端平台,极大地拓展了平台影响力。同时,坚持目标导向,开展传播创新提升行动,突出移动优先、多出精品,打造了“网端微抖号”新媒体传播矩阵,推出了视频、云直播、短视频、H5、动漫等融媒体产品,组建了“星辰”“弄潮儿”“世说心话”等融媒体工作室,突出差异化、体现多样化、避免同质化,催化了融合质变,放大了一体效能。
(二)浅斟低唱,学会控场。在舆论场中,信息生产主体鱼龙混杂,信息繁芜,其中不乏一些偏见情绪。地方党报是地方舆情的“压舱石”,要学会控场,在关键的时刻敢于有“舍我其谁”的担当作为,亮明观点,要扔掉废话、套话、空话,多讲一些家常话、实在话,要善用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等浅显方式去表达展现。
1.立场“浅”一些。态度的“立”与“浅”就表现在态度是否鲜明,而在主题报道中就是需要敢于回应热点,立场鲜明,抓住时代热点,反映时代精神。在“浙江宣传”总结的九字真经中提到了“切热点”,所谓的“切热点”不是去一味地蹭热点、分流量,而是要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一语中的,以鲜明观点引领舆论,促进公众在价值判断和认知构建上的统一。滁州日报运营的“美好滁州”平台在热点事件面前“敢于亮剑”,正是其能于众多公号中脱颖而出的“秘诀”之一。例如,面对网络盛传各类“低级红”的“吹牛型谣言”,“美好滁州”平台在品牌栏目“蔚然时评”中推发时评文章《刷屏朋友圈的这起事件!滁州人别再传了》,直接表明态度,浅显易懂,直抵人心。态度深入人心,平台赢得民心。
2.话语“浅”一些。习近平同志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一文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做主题报道也是如此,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还要让受众听到自己的声音,听进自己的声音。要让语言的表述和情感浅显易懂,带着“情感”“思想”“知识”,用“白话”用“情话”打动人心。具体就是要学会用大白话和受众“同频”,说开门见山、简单明了的话,讲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观点。如此,才能做好宣传工作,从而达到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传播效果。
3.形式“浅”一些。随着传播形式的不断迭代更新,可视化传播方兴未艾,元宇宙概念带来的沉浸式传播又开始变得灸手可热。不管技术如何发展,传播形式如何迭代,重要的是在形式的低吟浅唱中,润物细无声,让人喜闻乐见,引人入胜。在形式的选择上要放低姿态,用浅显方式去表达展现,滁州日报社把主题报道通过灵活形式送到寻常百姓家,不仅注重内容本身的传达,还注重发挥形式的“提味”之效,疏通传播链,打好多终端传播组合拳,以传播热点为切入点,借热点进入公众视野,再以内容占领舆论制高点。滁州两会期间,滁州日报新媒体通过统一策划,把从一线采撷来的新鲜素材综合运用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推出了多形式、立体化、交互式的宣传报道,推出的《市长吴劲来电!快接听》,把现场采集来的市长音频,用互动海报的形式,虚拟“市长来电”,重点展现政府工作报告中直击人心的精彩语句,主题鲜明。推出的《拿起遥控器看滁州两会精彩瞬间》互动H5,通过手机即可沉浸式全景回顾两会精彩瞬间,传播效果显著。推出的《2023,滁州这样干》动画作品,可视化的表达方式直观简洁、形式新颖。
面临媒体新变局,只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激发媒体融合的优势和力量,转变新思想、立足新技术、培育新人才、锻造新能力、讲究新策略,实现融媒赋能,用主流价值观提升舆论引导力,用大流量澎湃正能量,才能不断提高新型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