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应对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与定力,充分认识到变化的是传播渠道、表达方式,不变的是坚持导向为魂、追求内容为王,只有做活新闻策划,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机统一,才能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并明确了农业强国的丰富内涵——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为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操作手册”。为深入报道这一文件,平顶山日报推出“农业强国建设中的鹰城作为”系列报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设置议题,策划了3个系列,用具体而生动的鹰城实践与作为来解读农业强国的丰富内涵,上连“天线”、下接“地气”,不仅便于干部群众理解,而且能够增强信心与决心。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下的时代要求。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媒体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大有作为。
党报担负着凝聚共识的责任,具有社会雷达、社会动员的作用,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凝聚共识,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舆论氛围。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强国的五个鲜明特征,语言凝练但内涵丰富。2023年2月28日起,围绕“建设农业强国”这一中心,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大局,引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导向,《平顶山日报》策划推出5篇“农业强国建设中的鹰城作为”系列报道——《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藏粮于技”锻造丰收密钥》《新农人逐梦希望的田野》《强健富有韧性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绿特优”产品擦亮鹰城名片》——分别报道了平顶山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良种、良机、良法的推广与应用,建强农业经营体系,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实践,从宏观层面生动具体地阐释、解读了农业强国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征。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报道了叶县、舞钢市、郏县、卫东区“藏粮于地”、绘就农业好“丰”景的生动实践,拼接出平顶山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美好图景。截至目前,平顶山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1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5%以上,这项工作一直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多次受到省政府激励表彰。
《“藏粮于技”锻造丰收密钥》从大力推广农机、加大良种培育和派出科技特派员3个方面,报道了平顶山“藏粮于技”、在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喜人成就。
《新农人逐梦希望的田野》报道了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大规模流转土地、实现增产增效的动人景象,展现了平顶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强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
这组深度报道既紧扣中央一号文件,又与平顶山的发展相结合;既有鲜活的场景与案例,又有翔实的数据与成效;既有高度和深度,又实现了“硬新闻”的“软着陆”,加深读者的理解。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灵魂,也是新闻报道主题的提炼与升华。《平顶山日报》这组系列报道每篇都配发了短小精悍、有的放矢的记者手记或短评《建好良田稳粮仓》《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农强必须经营体系强》《延链强链抗风险》《三篇文章助农增收》,言报道之所欲言、言报道之所未言,既开掘了报道的厚度,又体现了党报的态度,更好地引导舆论。
除了首提农业强国内涵外,中央一号文件还明确提出了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清单”,共有九项重点工作,同时也绘就了农业强国“路线图”。
为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落细,激励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进而转化为“实景图”,《平顶山日报》结合该市在“三农”发展、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和突出亮点,从“任务清单”中精心筛选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发展城乡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等12个选题,从中观层面策划推出“农业强国建设中的鹰城作为·乡村振兴进行时”系列报道,展现平顶山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绘就未来乡村美好画卷,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合力。
《“五征”下田的共富实践》报道了从事农机制造的山东五征集团公司跨省来平顶山种田的“新鲜事儿”。2022年,该集团在平顶山市叶县流转土地近3000亩(未来规模将扩大到10万亩)发展规模种植。种管收交给合作社,合作社转给购置五征农机的农机手,农机手为了多干活又继续购买五征农机,既让更多的人增收,又刺激了农机销售,形成良性互动。这种市场化的工农携手,把越来越多的人系在粮食这个产业链上,使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为农业强企、强县、强市探索出一条可操作能复制的共富路径。
《成立一个合作社 带活一个新产业》报道了宝丰县乡村文化产业富民的创新实践。拥有“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魔术之乡”等十多张国家级名片的宝丰县通过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依托各地的产业优势,成立汝瓷、唢呐、红色等35家乡村文化合作社,在振兴乡村文化的同时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中,宝丰县乡村文化合作社项目成为河南省唯一入围案例。
《“小事”理得顺 百姓干劲足》则报道了舞钢市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扎实举措。面对琐碎而繁杂的基层问题,舞钢市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全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创新推出“七晚工作法”“四色督办”“五治融合、积分定优”等基层综合治理模式,使得信访形势持续向好,连续9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两次获得全国信访“三无”县(市)称号,并创成首批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
大道至简,行胜于言。一个个生动案例,一个个创新举措,一个个喜人成果,告诉人们农业强国要“干什么”“怎么干”,既起到了解疑释惑作用,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人物是时代的精灵。典型人物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榜样是党报的使命与责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作为乡村振兴队伍中的人才,新农人既用“心”也用“新”,投身到火热的乡村振兴事业中,不断让新农村释放出新魅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新农人的“新”当然不局限于年龄,他们用新颖的金点子、科技时代的技能、敏锐的市场意识建设美丽乡村,身上闪耀着敢于创新的时代光芒、迸发出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在策划“农业强国建设中的鹰城作为”重大主题报道中,《平顶山日报》从微观层面推出了“农业强国建设中的鹰城作为·我是新农人”系列报道,讲述一批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挥洒汗水智慧、拼搏奋斗、逐梦圆梦的动人故事,不仅吸引人、感染人,与读者形成共情,而且起到了引导舆论、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的作用,鼓舞更多的人投身“三农”、实现人生价值。
理念思维新。新农人学习能力强,善于消化吸收、开拓创新,能勇于和善于将其他行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技术手段、商业模式灵活运用到农业领域,能更好地带来农业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鲁山县28岁的新农人程佳佳胸怀有机农业梦,大学毕业后返乡流转土地种植芦芛、黑甜糯玉米和凤梨萝卜。为了改变土壤结构,她仅购买农家肥和有机菌肥就投入了5万多元;她坚持不用除草剂,而采用成本更高的人工除草。好品质自然有好销路,她取得了5个月实现销售额300多万元的业绩。郏县白庙乡白庙村52岁的村民冯增会曾在外开过饭店、干过苦力,2010年返乡租地种红薯。他摒弃老一辈人依靠经验种植的传统做法,而是求教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通过引进脱毒原原种薯苗扩繁原种薯苗,走上科技种薯之路。由于质量上乘,750多万公斤红薯不到1个月就售罄,而且高于市场价。
组织方式新。与传统农民喜欢单打独斗的传统不同,新农人多是采取法人化经营,通过注册公司、成立合作社等法人组织,既增强了产业韧性,又实现了共同致富。叶县邓李乡32岁的新农人张银垒流转1万多亩土地,成立河南天硕集团有限公司,与12个村签订村企联建新模式,把企业与村集体捆绑在一起、利益共享。同时,他还在农业产业链上动脑筋:租用粮库大量收贮弱筋小麦,成为茅台酒厂等多家酒厂的供货商;立足当地花生种植面积大的实际,上马花生深加工生产线;建养殖场,为天邦集团代养生猪;与天邦集团合建饲料厂,既满足了自己生猪养殖需要,又为种植产业链上的玉米等农作物提供了销售去处,走出了一条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共同发展的道路。冯增会不仅成立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500户社员种植红薯3000多亩,而且打造了集育苗、种植、加工粉条、销售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实现社员共同增收。
流通渠道新。与传统农民卖统货、卖原料的习惯相比,新农人更加懂得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分选和加工包装,利用电商、社交等新渠道销售农产品。程佳佳在抖音平台上注册了3个直播店铺,通过快递甚至空运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涉足微信社区团购,供货给北京和郑州的几个大型社区,向许昌胖东来超市和平顶山市区的多家超市供货。天硕农业集团董事长张银垒种植黑小麦、谷子、高粱等特色农作物,注册“硕粮香”商标,主推小包装产品,并通过直播平台销售,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两倍多。
“农业强国建设中的鹰城作为”“乡村振兴进行时”“我是新农人”,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设置议题,对农业强国的丰富内涵和重大任务进行了生动解读与具体呈现,让抽象的内涵和任务具象化、形象化,成为平顶山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辅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