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赵孟闲居考》正误

2023-09-27 12:53李庶民
大学书法 2023年5期
关键词:赵孟世祖龙洞

⊙ 李庶民

引言

本书更多地使用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证据和方法,重建了很大一部分被传记删削省略的赵孟生平,又使用了风格分析、印鉴分期、称谓分期等新的研究方法,对于赵孟作品重鉴和考年有重要意义。[1]

……数理逻辑思维训练、物质分离提纯以及物理化学鉴定的方法和理论、计算机编程实践、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和语言描述技术等,对艺术研究帮助很大。[2]

现代科学技术对史学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在省时、省力、快捷的同时,也往往使使用者忽略了日常绵密不断地检索与阅读史料应有的扎实功夫。或如古人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闲居考》粗读一遍,不觉已签条累累,感到此书校对极粗疏,文字错误要比一般的书多许多;对史料的疏忽或理解、运用失误导致或顾此失彼,或判断、结论有误,是为美中不足。

下面将史料与文字失误或错讹拈出几例。

一、史料误

书中第42 页:

通过以上分析《专遣急足帖》只能是至元三十一年末第三次革职后所作,而不是至元三十年所谓的“及瓜未代”时期。

书中第46 到47 页:

书中第136 页:

与同知济南时期两起两落、削职贬官、托病离京不同,提举江浙期间并未见赵孟有明显政治、经济风险和污点,……这次辞官的真正原因更应考虑严重的疾病。

至元二十九年(1292)到至元三十一年(1294)为赵孟同知济南时期,这一时期有无“两起两落”“削职贬官”或“第三次革职”,我们来检索一下相关史料。

至元二十八年(1291)正月,桑哥等人因罪被免职,命彻里率卫士三百人籍桑哥家。阿鲁浑萨里以连坐亦被抄家,其原因是世祖认为当初作为桑哥副手的阿鲁浑萨里没有及时反映桑哥贪赃误国诸罪行。这实则是冤枉的,因为早有人向世祖举报桑哥不法而世祖根本听不进去。如奉命抄桑哥家的彻里,之前就因为弹劾桑哥被世祖打得昏死过去。此年二月,改诸道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三月,毁掉桑哥辅政碑。五月,罢桑哥职,罢尚书省,右丞相以下皆改入中书省,以完泽为中书右丞相。七月,诛杀桑哥。“时尚书省臣多以罪罢,帝欲使赵孟与闻中书政事,孟固辞;帝令出入宫门无禁,每见必从容及治道,多所裨益。孟自念久在帝侧,必为人所忌,力请补外。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5]

至元二十八年(1291)桑哥一案,的确牵连到阿鲁浑萨里、程钜夫等人,原因是世祖认为他们没有及时弹劾桑哥在位时“杀异己者,箝天下口,以刑爵为货,既而纪纲大紊”[7]。但元世祖很快便察觉到是冤枉了他们。七月罢免了程钜夫的侍御史,明年(至元二十九年)春,程钜夫因母丧归乡处理丧事,五月,世祖召还程钜夫,十二月以原职集贤学士、嘉议大夫(正三品)侍御史,行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正三品)。而阿鲁浑萨里也早已被诏还所籍财物并赐以金帛(辞不受)。因尚书省已撤销,故由之前的尚书省平章政事(从一品)改集贤大学士(从一品),之所以没有去中书省,系从其“乞解机务”之请。

至元二十九年(1292)三月,世祖下令处死桑哥的余党那速丁、灭里、忻都等。而赵孟在正月已进朝列大夫(从四品)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兼管本路诸军奥鲁。六月后,先回吴兴接眷属,再去济南上任。十一月七日到济南,十二月二十一日独理府事,因济南路当时没有达鲁花赤或总管,赵孟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外补的目的达到了,还升了一级,可知其并没有受到桑哥一案的牵连。《闲居考》所谓“颇受牵连”“被迫离开”云云,显然只是主观臆断。

赵孟楷书跋韩滉《五牛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元世祖忽必烈卒,四月十四日,皇孙铁穆耳在上都即位,是为元成宗。六月,诏翰林国史院修《世祖实录》。七月,成宗诏中外崇奉孔子,各地纷纷立崇奉孔子诏刻石。赵孟在济南任上。八月,正书《济阳县重修庙学碑》署款仍为“朝列大夫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兼管本路诸军奥鲁”。此年阿鲁浑萨里率翰林集贤太常礼官。

第二,《种松帖》(《东衡帖》)的书写时间。

本书第45 页:

单国强考其为延祐五年(1318)闰八月,但考察其书法用笔重按轻提,用墨流畅润籍,结字重心均衡,是典型的至大书风,不同于延祐末期书法之笔枯墨悴、重心提高。……由内容“自来奉字,每深驰想,家间两次发到所寄书及田上帐已收”可知,此书当在大都任上,署款“闰月十日”,查陈垣《二十四史闰朔表》,此札当在至大四年(1311)闰七月,此龙洞亦在德清。

本书第218 页:

……吉林博物馆藏《东衡帖》,书于至大四年闰七月……

按《种松帖》又称《东衡帖》,此札应系于何年闰月?我们来分析一下。

管道昇卒于延祐六年(1319)五月十日,但是直到延祐七年(1320)九月才得以安葬。赵孟此年八月廿二日致中峰和尚《丹药帖》云:“择九月初四日安厝,势在朔旦日起灵。”管道昇安葬后,赵孟将墓地周边地买下来以成规模,也是为将来自己做永久计(赵孟与其后人均葬于此),故连同原有丘陇都种松树(墓地种松、柏是古代习俗)。若是,此札应系至治二年(1322)闰五月写于德清,此时赵孟身体已明显不佳,故札中称“心逮而力不逮也”。此札书风与气息明显趋于散漫轻率。

至于札中的“龙洞”,当然是在德清。但《闲居考》认为当年赵孟祷雨的龙洞山“更合理的是在德清而不是在济南郊外。《行状》所写龙洞祷雨这段政绩或应归于杨载妙笔移花之功”(第46 页)。这就有些信口而言厚诬古人之嫌了!赵孟龙洞祷雨是发生在济南任上的一件事,是因为“旱,祷龙洞山”。济南龙洞山位于历下区龙洞村南。相传唐尧时有孽龙于此兴风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时前来捉拿,孽龙钻进山洞中,所以龙洞山又称禹登山。今已辟为龙洞风景区。更何况至元二十八年(1291)到至元三十年(1293)江南多水灾,特别是至元二十九年(1292)六月,湖州、平江、常州、镇江、嘉兴、绍兴、松江曾发大水。至元三十年(1293)五月,浙西大水,冒田为灾。乃至至元三十一年(1294)政府令军士疏太湖使江浙河水入太湖少阻滞以减水患。何用赵孟于水灾频仍之际冒千里酷暑去江南祷雨?

第三,本书第246 页:(王璋)“大德十一年扶持武宗即位有功,被封为沈阳王,后改称沈王。”

此说与史料所记不符,何况二字王升为一字王是一件大事,非只是“改称”。王璋原名謜,字仲昂,蒙古名益智礼普化。喜汉文化,乃至放弃高丽王位到中国。工书法,与赵孟友情甚笃。延祐六年(1319)赵孟撰并书的江苏《嘉定大报国圆通寺碑》就是由王璋篆额。

大德元年(1297)十一月,元帝封高丽国王王昛为逸寿王,世子王謜(后改名璋)为开府仪同三司,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驸马、上柱国、高丽国王。

大德二年(1298)七月,有人僭言王謜自设司空、司徒等官,又擅杀其臣金吕,故召王謜入侍,留而不遣。复以其父逸寿王王昛为高丽国王。

大德三年(1299)五月,因高丽国王王昛不能服众,元廷复立征东行中书省,以福建都元帅奇尔济苏(一译阔里吉思)为平章政事,共理高丽国事。

大德五年(1301)高丽国王王昛言设行省监其国不能和辑,遂罢征东行省。

大德七年(1303)九月,因高丽国王王昛既复位,又罢征东行省监制,遂复厚敛淫刑,乃令王謜回国,流放王昛于安西。

大德十年(1306)五月,遣王昛还国,仍置征东行省抚之。

赵孟行书《种松帖》 吉林省博物院藏

大德十一年(1307)六月,以王璋与丞相达罕(达剌罕哈剌哈孙)等定策,奉仁宗,扫内难,以迎武宗,功为第一,封沈阳王,推忠揆义协谋佐运功臣、驸马都尉,勋上柱国,阶开府仪同三司。以仁宗为皇太子,王璋为太子太师。(高丽·李齐贤《益斋乱稿》卷九《忠宪王世家》)

至大元年(1308)四月,以王昛之请,罢征东行省。九月,王昛卒。庚辰,以王璋嗣高丽王。

至大二年(1309)三月,辽阳行省右丞洪重喜诉高丽国王王璋不法,令王璋至大都,从太后巡行五台山。

至大三年(1310)四月,赐高丽国王王璋功臣号,改封沈王。

皇庆二年(1313)四月,高丽国王王璋辞位,世子王焘为征东行省左丞相,封高丽国王。其原因是元廷欲让王璋归国,王璋以此计长留中国。

《元史》高丽:

(至元)二十八年五月,以賰子謜为世子,授特进、上柱国,赐银印。三十年二月,賰遣使入奏,复更名昛,及乞功臣号,制曰:“特进、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征东行省左丞相,驸马高丽王昛,世守王爵,选尚我家……”十一月,昛入朝。……大德元年十一月封昛为逸寿王,以世子謜为高丽王,从所请也。二年七月,中书省臣奏謜有罪当废,复以其父昛为王……

昛自大德二年复位,八年而薨,子謜复袭王位。成宗初年,尚宝塔实怜公主。十一年,进爵沈阳王,继袭位高丽国王,生子焘。焘受逊位,以仁宗皇庆二年四月封高丽王。[12]

史料所记高丽王及沈阳王的封削时间略有差异,但大致如此所述。元朝皇室与高丽皇室早在世祖时便以通婚结盟世为甥舅。王昛是成宗铁穆耳的姑父,王璋是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舅舅。按《元史》武宗纪、仁宗纪,王璋始封沈阳王在大德十一年(1307)六月戊午。进封沈王在至大三年(1310)四月己酉。元代一字王基本上是皇亲国戚,二字王多是勋臣国公。元代继承皇位的除太子外多在一字王中,如晋王甘麻喇追为显宗,其子晋王也孙铁木儿为泰定帝。鄜王懿怜只班为宁宗。本来安排接忽必烈班的燕王真金已立为皇太子,却因早逝追尊为裕宗。而二字王只有怀宁王逆袭为武宗。元代一字王先后封有燕王、秦王、晋王、梁王、越王等八十余人,颁金印兽钮。二字王先后封有安西王、镇南王、怀宁王等一百二十余人,颁驼钮金印或镀金银印。

“沈阳王”是在大德十一年(1307)开始封给高丽国王的,进封沈王是在至大三年(1310)。王璋于元贞二年(1296)七月被成宗授仪同三司,领都佥议司事。大德元年(1297)嗣高丽国王位。大德十一年(1307)封沈阳王,进封一字王则是在至大三年(1310)。元代一字王一般都是封给皇亲国戚。《元史》卷一百三十六“哈剌哈孙”:

初仁宗之入也,阿忽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诸王秃剌实手缚之,以功封越王,三宫尽幸其第,赐与甚厚,以庆元路为其食邑。哈剌哈孙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亲王不得加一字之封。秃剌疏属岂得以一日之功废万世之制哉!”帝不听。[13]

秃剌于至大元年(1308)武宗继位后被赐死。王璋既留大都,构万卷堂于其官邸,常与闫复、姚燧、赵孟、虞集等以诗文书画自娱。好贤疾恶,尤喜谈宋代事。泰定元年(1324)敕王璋归国,王璋迟留不即发,英宗硕德八剌遂下王璋于刑部。既而祝发置之石佛寺,寻又流放于吐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以大赦得还,至是命王璋还本国,归其沈王印。泰定二年(1325)五月辛酉王璋卒,年51,谥忠宣。仁宗时,欲以王璋为相,璋固辞曰:“臣小国藩宣之寄,犹惧不任,乞付于子,况朝廷之上相哉?敢以死请。”帝笑曰:“固知渠善避权也。”

所谓 “陋室”,当指龙洞新修的“三间小屋”以及“紫芝亭”者,此帖有“赵子昂氏”元朱文印,无损,故当在大德五年以前。

二、文字误

第8 页附图1—1《除授未定帖》释文:“……手书上覆丈人节干丈母县君孟谨封。”附图并无此16 字。

第16 页“杨州”应为“扬州”。

第17 页“赴任官在家装束假限,二千里约三十日……”一段引文出处缺注。

第21 页《度日帖》释文“……谨此拜覆”,附图帖中无“谨”字。

第27 页图1—9《致田师孟·新秋帖》释文“手书附上,田师孟外郎”,帖中无此9 字。是误割至第22 页附图中了。

第29页《送刘安道指挥副使还都兼寄李士弘学士》“把鞍横槊军威壮”,“把鞍”应为“据鞍”。

第36 页第12、13、14 行记“刘敏中元贞元年有《赋田润之经历家腊月菊》一首,表明田润之此前职位仅为廉访司经历,从七品”。这一段文字在下面仅隔一行后又重出,则重出应删去。

第46 页“由只知江南……”,“只”应为“同”。

第50 页注②《启功书法从论》,“从”应为“丛”。

第75 页“大德元年十二月《松雪斋文集》卷八《先侍郎阡表》”应为“《松雪斋文集》卷八大德元年十二月《先侍郎阡表》”。

第93 页注①“《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论坛论文集》”应为“《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论坛论文集》”。

第103 页《不闻动静帖》释文“夫人动睁”应为“夫人动静”。

第153 页“《新安文献志·元中宪大夫浙东道宣尉副使程公墓铭相》”中“程公墓铭相”应为“程公相墓志铭”。

第206 页《淮云通上人化缘序》释文第2、第3行2 个“着”字都应为“著”。第2 行“苍雅”应为“苍稚”。

第221 页附录编号第3“大德五年一月”后的“1302”应为“1301”。

第236 页“《儴黎馆过眼续录》”应为“《穰梨馆过眼续录》”。

第245 页有“《圆觉经帖》的时间款‘八月’二字写得像‘一月’”,但241 页该帖附图时间款“十七日”前无“八月”二字。

第266 页“‘延祐七年秋与明远游西湖诸名刹’的事情自然是子虚乌有”与两行前的“时与明远游西湖诸名刹,当然也是子虚乌有的事”重复。

第303 页附录“1.至元廿三年十二月”后的“1386”应为“1286”。“2.至元廿八年、至大二年”后的“1291”应为“1291、1309”。“3.至元三十年、延祐元年”后的“1293”应为“1293、1314”。

第308 页“续表”第79、80、81、82、83 五栏漏标公元“1320、1320、1321、1322、1322”。

以上所检出未必尽恰当,或还有未检出之讹误,但大致可见校核之粗疏,此外此书中还有一些句读不尽恰当,亦应校正。本人读书、撰文亦时有粗疏之弊,近年加之年高心力减而目力衰,更难免有不当之处,望识者教我。

猜你喜欢
赵孟世祖龙洞
元 赵孟 行书与达观长老札
送你一幅画
DYNAMICS FOR AN SIR EPIDEMIC MODEL WITH NONLOCAL DIFFUSION AND FREE BOUNDARIES∗
苏元老撰并楷书《龙洞记碑》
金开国前的部落战争——以世祖至穆宗时期为中心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赵孟《陶渊明五言诗页》
赵孟的变节人生
孽龙洞玄想
从犯颜直谏的古弼和知错就改的魏世祖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