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书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北京 东城 100732)
2013 年4 月,习近平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开启了我国智库发展的“黄金时代”[1]。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怎样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深化了党对智库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智库建设理论的新境界。
当前有关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核心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其历史轨迹和理论渊源的研究相对较少。系统探析其历史轨迹和理论渊源有助于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也有助于我国各类智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习近平的从政之路历经村、县、地(市)、省直到中央等多层级领导岗位。在长期从政实践中,他一直高度关注智库建设问题,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积极推进县、市、省和国家智库建设,积累了智库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关于不同层级不同区域范围内智库建设的新认识新论断。
“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2]383。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思想源头可以追溯至此。1969 年1 月,年仅15 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开始了他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段时期是把读书作为终身爱好的习近平读书最多的时候。习近平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深情回忆当时的读书经历对自己的影响,“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我并不觉得农村7 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3]。
在习近平当时阅读的众多书籍中,就包括有着“白宫首席外交智囊”之称的基辛格的成名作《核武器与对外政策》《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等。通过研读这些著作,习近平深刻感受到智囊和研究型人物对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要性,感慨“在国际政治军事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下,在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美国都会有具有世界眼光的智囊和研究型人物考虑和提出如何应对形势、提出新对策,及时转变原有政策”[2]54-56。这是目前公开资料所见到习近平最早关于智库问题的论述,可视作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起点。
1982 年3 月至1985 年5 月,习近平在河北省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这时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不久,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正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1981年底人均年收入仅148元,不少干部的思想观念还没有扭转过来。通过“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和远育”下大功夫解决人才问题、推动干部思想解放是当时习近平治县的一个重要举措。其中,“上请”即“聘请专家、学者当顾问,扩大眼界,开阔视野,研究战略,致力发展”[4]159。1983 年12 月,习近平担任县委书记不久,即推动出台《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明确提出,“要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聘请有理论、有技术专长的人开课,给常委讲授专业知识”[4]107。他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强调,“县里要经常举办经济理论和专业技术讲座,请专家授课;有计划地举办工业、农业、社会发展论证会,建立县经济技术顾问团,各线各口也要根据需要设立顾问组或顾问”[4]134。
为组建正定县顾问团,习近平1984 年初亲自执笔以“学生习近平”的落款向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发出100 余封联系信,邀请他们给正定县作顾问,信中诚恳表示:“我们地处基层,人才短缺,科技落后,视野狭窄,孤陋寡闻,起步之难您是可以想见的……经过慎重考虑,我想求助于您……聘请您为我县顾问。”[4]245在习近平不懈努力下,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53 名顶级专家成为正定县顾问团首批成员。顾问团成立仅半年,就先后有20 多名成员到正定讲学调研,一时“星耀古城”。如此多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顶级专家来为一个县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这期间,习近平在和顾问团的成员反复研讨后提出正定“半城郊经济”发展战略。此外,在于光远的建议下,正定还于1984 年4 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研究所,其主要工作是研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发展措施等。这是习近平第一次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开展智库建设实践活动,也是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实践源头。
1985 年6 月到1988 年6 月,习近平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这一时期,邓小平视察厦门,中央决定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到厦门任职不久即提出并牵头组织编写全国第一个纵跨15 年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1985—2000 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该战略为处于创业时期的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明确了方向,确保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沿着中央指明的方向前进。“别的地方都是做五年计划,习近平同志要做十五年的城市发展战略,还请来不少国内著名专家参与,这种高瞻远瞩让厦门的同志印象深刻。”[5]
为更好地制定该战略,习近平建议成立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单位专家分别承担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上百人参与了该项课题的研究,经过不断论证,历时一年半,最终形成20 余万字的战略报告。期间,习近平亲自带队到北京向有关专家学者问计求策,拜访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等知名专家,得到他们的积极支持。1987 年7 月,习近平组织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召开全国第一个关于“出口加工区和自由港”的国际研讨会。
此外,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还力促成立厦门经济信息中心,把经济信息中心建设列为厦门市基础设施八大工程之一,打造宏观经济的“千里眼”,受到国家计委高度肯定。
1988 年6 月至1990 年4 月,习近平担任福建省宁德市地委书记。这一时期,北京等地发生了影响较大的学潮和政治风波,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分裂也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宁德是福建9 个地市中最贫困的地方,“省里期望习近平同志这样年轻有为的干部能够带领宁德干部群众‘闯一闯、冲一冲’”[6]89。深入基层,靠调查研究找办法,是习近平带领宁德干部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不仅率先垂范,还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1990 年3 月,习近平在同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时重点论述了办公室的智囊功能,强调“办公室工作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一个是决策参谋、智囊作用;一个是对上对下的服务;一个是机要、保密工作”,“如果我们办公室能够综合四面八方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像国外‘智囊团’那样,经常提出一些重大的决策建议,就能为领导迅捷进行决策选择提供便利。当前,我们经济建设和社会工作上的难点、热点问题很多,很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供各级领导决策参考”[7]47-56。
1990 年4 月到1996 年4 月,习近平相继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这一时期,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福州改革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
面对艰巨繁重的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明确提出,“现代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决策事情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相应的决策支持手段,需要科学的决策方式,如果还是凭经验办事,靠传统办法决策,是不可能跟上时代要求,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8]13-14;“领导同志要经常到知识分子中去,广交朋友,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等新论断[9]。
成立“3820”工程顾问团是习近平当时重视决策咨询工作的典型事例。习近平到福州工作不久,就开始组织制定福州市总体战略发展规划。为了集思广益,科学编制《福州市20 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他亲自牵头成立顾问团,邀请国内外专家为福州发展出谋划策。日本三菱研究所的专家也被邀请到福州调研[8]118。顾问团为科学制定“3820”战略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这一时期善用智库善待智库的另一个典型事例是推动福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和发展。他亲自担任该研究会理事长,强调:“城科会既是研究我市城市科学非常重要的学术团体,也是研究城市开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咨询机构;城科会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当好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参谋,起咨询参谋作用”;“加强城市科学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的明智之举。借助众人的头脑,把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层次的专家谋士集中在一起共同研究,弥补领导者个人才智、经验和精力不足,避免盲目决策,减少事到临头拍板出现失误”[8]376。为支持城科会发展,习近平还亲自为研究会出题目,为研究会刊物《福州城市科学》撰写20余篇文章[8]377-380。
1996 年4 月至2002 年10 月,习近平相继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务。这一时期,我国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对高水平决策咨询提出了新要求。
主持省政府工作后,习近平积极倡导听取专家意见,集中专家智慧,为全省工作出谋划策,亲自倡导、推动组建省政府智囊机构“福建省人民政府专家咨询组”(后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团),开创了在福建聘请政府顾问团的先河。这也是国内最早组建的省级顾问团之一[10]210。他亲自参加顾问团成立仪式,强调:“这次组建福建省的顾问团,目的是集思广益,为福建省的建设出谋划策。这个顾问团不是摆着好看的,是真正的有想法的出想法、有意见的提意见、有解决办法的拿办法。”[10]212
为了更好适应形势发展、发挥专业化优势,除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团外,习近平还推动成立了“数字福建”顾问团、法律顾问团、国际顾问团等不同工作领域顾问团。特别是国际顾问团,契合当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需求,在全国发挥了引领作用。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国际顾问咨询会,指出“设立国际顾问团是适应全球化的需要,让福建能够有效地参与国际产业的分工”[6]337-338。
在推动成立顾问团的同时,习近平也特别注意发挥既有智库作用。他亲自致信时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表示:“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组织社科界的专家学者们研究我省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那些深层次的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10]18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到省社科院调研了解到该单位办公用房紧张后,在当时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亲自协调解决为省社科院新建了一座办公楼,习近平对决策咨询机构建设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002 年10 月至2007 年3 月,习近平相继担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委书记、代省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务。跨进新世纪的中国这一时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前沿省份担任主要领导的习近平,更加注重发挥智库作用,特别是与国家级智库机构合作。
2005 年6 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率领浙江代表团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加快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恳谈会”,征求首都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省院全面合作协议意向书。这也是中国社科院首次与地方省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社科院组织专家围绕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规划及项目,进行调研论证、专题研讨,提供决策咨询[11]。6 卷本、140 余万字的《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浙江》正是这次省院合作的首批成果。
在向外“借智”同时,习近平也特别注重发挥本土智库优势。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时,他明确要求该院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要培养一批自己的本土品牌。在浙江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全局和中心工作,积极指导和协调广大社科工作者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知识普及和参与决策等活动,进一步疏通和拓宽社科界与决策部门、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渠道,及时了解领导决策对科研成果的需求,及时反映社科界的呼声,切实加强成果报送、宣传和转化工作,把“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得更好、更到位[12]313-314。这一时期他还把请专家授课列入议事日程。要求办公厅“请一些专家和学者个别来给我讲讲课”,了解东西方哲学、世界和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内容[13]284。
2007 年3 月至10 月,习近平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上任之前,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良宇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上海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较为低沉。习近平可谓临危受命,肩负着在短时间内扭转上海被动局面、稳定人心的重要任务。
这一时期,习近平尤其注重发挥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作用,时常批示决策咨询委员会专报。例如,他在一篇媒体报道上批示:“如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深入进行研究。可设立课题,展开战略研究;把课题交给有关研究单位,组织有关专家研究讨论;最后形成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政策措施方案。请王战同志(时任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考虑牵头实施。我可参加专家研讨会,研究成果可提交市委讨论审议。”[14]128此外,他还要求办公厅的同志,“要做好工作,必须加强学习,既要加强政治理论、时事政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也要向基层学习,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专家”[14]224。
同时,习近平一如既往重视发挥“国家队”作用,推动加大“院市合作”力度。他在中科院上海分院调研时强调,“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特别是离不开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今后上海还要进一步依托中科院这支科技创新‘国家队’的科研力量”[15]。
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期间,习近平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等领导职务。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习近平特别强调借鉴和运用国内外历史经验,指出:“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学习历史,要结合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当代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只有既从现实又从历史两个方面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包括对外工作做得更好。”[16]这为我国众多智库的发展和课题研究指出了清晰的努力方向。
作为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还多次对党校发挥思想库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能不能发挥思想库作用,科研搞得怎么样、有多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很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关心党校科研工作,主动给党校科研出题目,在调查研究、科研立项、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充分发挥党校科研成果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17]。
2012 年11 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2013年3月,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自此,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也进入新时代。2013 年4 月,习近平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要概念。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18]528,这是在中共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智库”概念。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作出有关战略部署。
关于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19]
其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强调:“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法规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完善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20]835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智库要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其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19];“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学者意见并使之制度化,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1],等等。其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强调,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习近平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功能、布局和重点等关键问题。一是明确建设目标。2015 年11 月,他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是“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二是明确智库主要功能。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19]。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将这一要求明确为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其中咨政建言是第一位的。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必须找准智库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22],等等。三是明确总体布局。针对我国智库发展长期以来缺乏整体布局规划的现状,他强调,“要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19]。四是明确建设重点。2014年10 月,他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时强调,“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19]。这进一步明确了高端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点。
关于怎样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习近平强调,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明确智库建设主攻方向。2016 年5 月,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23]27二是强调智库人才建设。他强调,“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24]25,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25]。三是赋予智库新的时代内涵,推动各类智库蓬勃发展。智库建设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例如,他强调,“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可以说是一个大智库”[26],“希望全国党建研究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党建高端智库作用”[27],“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28],“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29],等等。四是要求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打造国际智库交流合作网络。他把智库交往提到同政府、政党、议会交往并列位置,在双多边外交场合反复提及加强智库外交,密切智库合作。强调,“希望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履行责任担当,深化沟通交流,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30]。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逐渐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29 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为龙头,分层、分类、分专业的智库行业格局,“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1]。
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既来源于其长期智库建设的历史实践又超越实践探索,既与其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理性认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从习近平关于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论述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智库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有其深厚的历史实践积淀。在习近平治县、治市、治省再到治国过程中,智库建设如影随形,不可或缺,特别是在重大决策和科学民主决策过程中,有关智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深刻影响了习近平对智库建设重要性的规律性认识。可以说,习近平关于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论述是既来源于历史实践又为实践所验证了的新思想新观点。
从习近平关于建设什么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论述来看,无论是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功能还是布局、重点的论述,都有其历史由来。例如,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功能,早在主政正定时,他就明确正定顾问团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讲学、传授知识;解答疑难、帮助攻关;举办论证,进行鉴定;提供信息,助办项目。在福州工作期间,他强调,城市科学研究会的首要任务是当好参谋,起决策咨询作用。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明确指出,组建省顾问团的目的是集思广益为福建发展出谋划策。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功能的重要论述与这些内容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再如,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布局,习近平在地方从政实践中就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正定,他不仅主导建立了县顾问团,也要求各线各口根据需要设立顾问组。在福建,他不仅推动组建省顾问团,还推动成立数字、法律、国际等不同领域的顾问团。这都可视作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历史源头。
从怎样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来看,习近平在地方从政期间智库建设的历史实践也深刻影响了其关于智库建设重要论述。例如,在关于智库人才建设上,他为组建正定县顾问团亲自执笔写信给全国百余名专家,以赤子的情怀打动像华罗庚、于光远这样的全国顶尖专家来为一个县的发展出谋划策。正是在和于光远的反复讨论中,习近平明晰了正定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研究所。这无疑使他深刻认识到人才对智库建设的关键作用,深刻影响了其智库人才观。
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既是其在长期从政实践中不断形成规律性认识的结果,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继承发展党关于智库建设的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智囊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国外智库建设理念的批判吸收借鉴运用。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贯重视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结合当时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使命任务和时代要求就智库建设作出系列论断。这些论断是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依据。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与这些论断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智库建设的理论宝库。
毛泽东高度重视成立决策咨询机构,吸收专业人士建言献策。一是重视成立决策咨询机构。1938 年5 月,在全面抗战爆发近一年之际,面对社会各界对战争前途的不同论调,为了给撰写《论持久战》做理论准备,毛泽东亲自提议成立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吸收重要理论干部和军事干部参加,系统研究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大家共同读书,共同研究问题,以便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最后形成系统的正确的理论”[32]。1941 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立研究室(又称“政策研究室”),系统研究边区各种问题及各项政策制度、组织边区一级政府的各种研究工作是其主要任务。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智库建设的重要发端。1949 年4 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致电华东局领导同志指示注意吸收党外民主人士参加工作。提出“设立某种咨询机关例如参议室”,并明确“不但上海如此,整个京沪杭区域都应注意此点”[33]。同年10 月,国务院参事室成立。二是重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1945 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三国》里有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知识分子,有高级的,有普通的,所谓穿八卦衣,拿鹅毛扇的就是知识分子,梁山泊没有吴用、公孙胜、萧让这些人就不行。”[34]1975年,毛泽东同身边工作人员议论《资治通鉴》时强调:“秀才读书多,见识广,可以出谋划策,帮助取天下,治理国家,历代的名君都离不开秀才。”[34]毛泽东所说的“知识分子”和“秀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智库专家。
邓小平在注意发挥国内智库作用的同时,尤其重视“利用外国智力”,借助外国智库平台宣介中国形象。一是注重引进国外智库建设理念,推动中国智库建设发展。1978 年2 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草稿)》时指出:“对于共同市场,对于日本、美国,要专门成立一个班子,不干别的事,集中力量,专门研究。”[35]1986年3月,对我国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等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作出批示,要求“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36],开启了我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后改称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后来声名鹊起的智库机构相继成立。二是注重利用外国智力,积极进行智库外交。1983 年7 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进一步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37]。邓小平还把智库作为宣介中国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与国外智库人士的交往,占其外事活动的三分之一以上”[38]。通过与国外智库的积极交往,邓小平有力传播了中国主张,改善了中国形象,特别是与美国智库交往为中美建交谈判奠定基础,有效改善了我外部环境。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局面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格外强调发挥决策咨询的参谋助手作用。实际上,早在1986 年10 月,江泽民就提出:“现代领导还要有智力上的延伸,没有智力上的延伸,没有智囊团也是不行的。要组织一批智囊团,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39]1990 年3 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决策研究、决策咨询机构的工作,发挥他们的参谋作用。”[40]930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41]291997 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42]2002 年11 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43]34。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2004 年1 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向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意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中,运用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中,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44]693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智库作用和功能。2007 年10 月,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思想库”的定位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45]34。2009 年9 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作用。”[46]132011 年10 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建设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思想库”[47]568。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智库概念,但历代政府都有重视智库智囊的传统。这一优秀传统是涵养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源泉。古代的“谋士”“门客”“幕僚”“师爷”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视作智囊。我国智库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尊老制度。《礼记》记载:“九十者,天子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大意是说,统治者要想向超过九十岁的老人咨询,就要亲自到他家里去。《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这是“智囊”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文献中。春秋战国时期,养士制度风靡,《史记》记载:“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到明清时期,招募幕僚、师爷几乎成为政府官员的“标配”,甚至有“无幕不成衙”的说法。
习近平十分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智囊、智库文化的承继、创新和发展,在讲话中多次引用有关论述。如,2012 年9 月,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引用诸葛亮的“集众思,广忠益”[48]。201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引用《诗经·大雅·文王》中“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49]17,强调人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2016 年5 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23]8。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智囊文化的弘扬,也是对世界各国智库建设优秀理念的借鉴运用。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50]203,“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51]253。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52]21。
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上,习近平一直秉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理念。西方现代智库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 世纪初,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在各国的内政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世界其他国家智库的建设产生了不小影响。如前所述,习近平青年时期在阅读国外智囊的著作时感到,在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美国都会有具有世界眼光的智囊和研究型人物考虑和提出如何应对形势、提出新对策,及时转变原有政策。在宁德工作期间,他进一步提出,如果我们办公室能够综合四面八方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像国外“智囊团”那样,经常提出一些重大的决策建议,就能为领导迅捷进行决策选择提供便利。
旋转门机制是美国智库的显著特征。在这一机制下,智库研究人员有效实现了在智库和政府间的双向流动。智库不仅以提供政策咨询来服务政府部门,也成为政府人才的“蓄水池”。习近平“择善而从之”。2016 年4 月,他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国外那种‘旋转门’制度的优点,我们也可以借鉴。”[24]25
在大胆吸收借鉴全球智库建设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习近平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坚持紧密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调借鉴的是国外“旋转门”制度的优点,而非全盘照搬;他强调:“对待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要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但决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53]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有着明确的历史轨迹和深厚的理论渊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征程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根本遵循。“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54]70,深刻把握其历史轨迹和理论渊源,是我们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这也是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