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毛泽东把“伙食尾子账”建在连队上

2023-09-27 06:21:40葛长银岳乙琳崔莉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三湾伙食费伙食

葛长银 岳乙琳 崔莉

1927年三湾改编时,限于当时特定的经济条件,毛泽东取缔了传自北伐部队的薪饷制,在连队建立了具有分配功能的伙食核算账簿,并把伙食费节余平均分配给红军官兵当零花钱。由此,“伙食尾子”成为新型人民军队伙食之外的最早“津贴”形式,其核算账簿即“伙食尾子账”,也成为军事共产主义供给制最早的核算基础。这个会计创新为解决当时面临的军费短缺、吃饭、津贴发放以及官兵平等、经济民主等系列现实难题,提供了公平、准确而坚实的核算基础,也成为人民军队会计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石。本文将基于相关文献、会计原理等,对“伙食尾子账”的创建背景、核算过程以及历史贡献进行探析,以期从会计的视角,总结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的又一贡献。

一、三湾改编的“两建”制度

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始“实行新的党代表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谭政,2019)党代表制度就是把“支部”建在连上,掌管人民军队的政治方向;民主制度就是在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发挥士兵的主动性管理连队,是党代表制度建设的重要配套措施。

党代表制度源于苏俄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也曾实验于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孙中山亲自兼任学校总理,他非常强调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在军校仿照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叶剑英传编写组,2018)并在实战中落实到团级单位:“参加东征部队分兵三路,编入右翼军的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约3000人。教导团仿照苏联红军的建军原则,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叶剑英传编写组,2018)周恩来任职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后,将孙中山的党代表制度和设立政治部做法在军校加以推广,还建立了共产党的“直属支部”或“特别党部”等组织,开始党务活动。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的这批军事干部,也是苏俄红军“政治委员”制度的主要传播者。

此后,在国民革命军的队伍里,也陆续出现了共产党的秘密组织。“1926年9月,贺龙任命周逸群为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在第一师营以下各级官兵中开始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 (贺龙传编写组,2018)这也是较早出现在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

从现有文献看,国民革命军的国民党支部有建在团上的,也有建在连上的,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军活动具有启示作用。所以,“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军队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和中国革命实践的成果,是革命军队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宗成康,2009)

士兵委员会制度最早也产生在苏俄红军的创建时期。“1917年3月1日,彼得格勒苏维埃通过并颁布的1号命令规定:各部队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部队的一切行动只听命于代表苏维埃和本部队的士兵委员会;武器由士兵委员会控制,无论如何不能让军官插手;指挥员实行选举制。”(王建强,2015)这个决定苏俄红军命运的制度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处于弱势群体的工农红军。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刘伯承做军事问题的副报告,他交流的主要经验是通过“在军队中成立党的支部,和革命士兵们的组织。” (刘伯承传编写组,2017)这里提到的“革命士兵们的组织”就是指士兵委员会。

贺龙的部队“1926年9月在连队建立了士兵委员会。” (贺龙传编写组,2018)彭德怀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1师第1团第1营,士兵委员会是从救贫会改造而来:“1927年元旦,彭德怀召集16名救贫会会员,秘密商议将救贫会改为士兵委员会,争取公开活动。” (彭德怀传编写组,2018)彭德怀部队的士兵委员会还拟定了明确的章程,引导士兵从“吃粮卖命”转变到“为工农革命”,这也为以后的平江起义奠定了政治基础。但在国民党的部队中,毕竟政治主张不同,彭德怀的士兵委员会触动了其统治根基, “大家认为是严重的。士兵委员会不宜公开存在。”(彭德怀,1981)所以在公开活动8个月后只能转入地下。

党代表制度和士兵委员会制度都源自苏俄红军,并实验于进步的国民革命军中,也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军共识。三湾改编的“两建”制度,对此均有提升和发展,除党代表制度一律下沉到连级单位这个举措外,士兵委员会制度还增加了宣传、发动民众等功能。尤其是把“伙食尾子账”建在连上这个举措,在当时为配合政治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连队在算伙食账后,又加上整个红军的政治影响,连队情况起了根本的变化。战士们觉得政治工作不是讲空话,心里有底了。

二、在连队创建“伙食尾子账”

1.旧军队的军饷制和伙食账。旧军队实行军饷制,士兵吃饭要交纳伙食费。毛泽东回忆其短暂的从军经历曾提到:“我的军饷是每月七元……在这七元之中,我每月伙食用去两元。”(斯诺,1979)但当时各派别部队的军饷和伙食费是有差别的,“当兵每月六元五角,除了伙食三元三角,只剩三元二角又不发,叫人难不难?”(彭德怀,1981)由此看出,旧军队的军饷标准是由不同掌管者的经济实力决定的,“当兵吃粮”也分伙食的好坏,而且欠饷也是一种常态。“已经三个多月不发饷了,去年还有两个月未发清,欠饷已五个月。”所以,旧军队甚至国民革命军中的士兵闹饷活动就成了一种普遍行为。“民国九年那次大闹饷,全省军队都向长沙开,只听士兵代表的话,不听长官的话。”旧军队因欠饷导致士兵反水的事件也屡次发生;也曾是起义的主要理由。“闹饷是发动起义的主要手段……只有闹饷,才能团结全团绝大多数人。”(彭德怀,1981)南昌起义后8月3日叶挺在公开发表的《告第二方面军同志书》中,也把“积欠百八十万元的军饷,官兵的生活实万难维持”(马祥林,2012)作为起义的重要理由;“在8月1日拂晓之前,南昌城内的敌人被完全解决,城内敌军的士气并不怎么高,因为很多士兵已经三个月没有领到军饷啦,当时最容易导致军心涣散的莫过于拖欠军饷,而军阀部队中最习以为常的就是军官克扣军饷。”(马祥林,2012)军饷俨然成为决定战斗胜败的一个要素,在“当兵吃粮”的旧军队,军饷的吸引力由此可见。

旧军队的连队也记账,而且记录全连的收支。“在士兵委员会下,一营各连组织了公开的经济清算委员会,负责清算全连账目,掌管缺额军饷。”由此看出,在彭德怀的军队里就已经实行经济监督,监管连队的账目了。因旧军队的账目由连长掌管,也不公开,因而多成了当权者中饱私囊的工具,通常的做法就是吃“缺额军饷”,即挂名领取军饷,也称“截旷”,“在中国旧军队中,截旷几乎是军官的不成文的收入。”因此彭德怀整治的重点是“掌管缺额军饷”,连队收入一律入账,“规定各连每月要召开一次全连大会,报告本营、连的财政开支,包括截旷(吃空额)、办公、杂支、医药等费用的收支情况,伙食费用每日在黑板上公布,月终公布总账目。”(彭德怀传编写组,2018)从这段文献资料看,伙食费是每天在黑板上公布的,对士兵起到告示作用,让他们明白交纳的伙食费是怎么花的;月底公布伙食费总收支,告知士兵交纳的伙食费总体情况:若是结余,就滚动到下月使用;若是亏损,则用其他经费弥补。“一营经济清算委员会把全营经费节省的钱用于改善伙食,补助士兵生活。”军官吃小灶,伙食支出应是记在连队的大账上,不在士兵伙食支出的记录范围。所以当时的“伙食账”只起到记录士兵交纳的伙食费及其支出的作用。

综合上述文献可以说明,旧军队的连队收支账,对伙食费有记录,也有公示和滚动结余,但没有向官兵“分配结余”的功能。而“分配结余”的功能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功能,没有这个功能的核算就不属于完整的会计核算,也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重要作用。

2.“伙食尾子账”设计背景和思路。秋收起义的部队受挫后,据1927年9月17日《苏先俊报告——关于浏阳、平江、岳阳作战经过报告书》:“惟经济困难达于极点,将近严寒,士兵尚着单衣,给养亦日虞不足,加之四面受敌,虽欲筹款,苦无暇日,故此时如无办法救济,该部队恐难久存也。”悲观情绪弥漫其中。部队撤退到三湾后,毛泽东后来也曾对斯诺说:“当时部队的纪律差,政治训练水平低,指战员中有许多动摇分子。开小差的很多。余洒度逃跑以后,部队到达宁都时进行了改编。陈浩被任命为剩下来大约一团兵力的部队的指挥员,后来他也‘叛变’了。”现状“我不说大家也清楚,部队的建制一团混乱,第二团全团覆灭,只剩下个工人爆破队,第三团的二营也没有了,有的连队剩下不到一排人,无法开炊。”开饭都面临困难,可以推定当时部队的散乱程度。“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打了败仗,兵的士气不高,听见敌人放枪就吓得跑,非常零乱,要走的人也不少。”在这种状况下,“维持一支军队不散,军饷和纪律都是不可缺少的。”(马祥林,2012)任何思想的指引都必须建立在基本的物质保障之上,饿着肚子的士兵是没有战斗力的。何况当时还存在军官从旧军队带来的“三金”“五皮”、四菜一汤等不平等问题,需要整治。

时年34岁的毛泽东是前委书记,其人生的两个重要实践经历在三湾改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一是会计实践。“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他要我学珠算。”(斯诺,1979)他从9岁开始为父亲记录家庭收支账,一直记到17岁离开韶山为止,时间长达8年之久。在父亲严厉的管教下,记准、算对的账簿实践训练,除了让他充分认识到账簿的重要作用外,也塑造毛泽东的数字管理思维和经济思想,重视经济问题。27岁他开办长沙文化书社时曾亲自起草《文化书社组织大纲》,制定会计核算制度,除了将总账的年结日期提前到“半年算”,还率先向社会披露会计信息。29岁时毛泽东还曾断言:“经济问题不解决,则社会上一切问题俱不能解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3)就在三湾改编的9个月前,即1926年12月,他还到湘潭西乡入户张连初家调查,用会计思想和方法写出第一篇农村调查报告《中国佃农生活举例》,给中国佃农算了一笔入不敷出的年度收支账,用数据进一步论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大元勋”。二是当兵经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不满18岁的毛泽东“参加驻长沙的起义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一名列兵。”对旧军队中的官兵不平等和伙食差异深有体会。年轻时在《湘江评论》喊出“吃饭问题最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3)的毛泽东,在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后,便从伙食平等入手,在部队推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的民主制度。

“下一步,该是第二个建在连上的工作了,这与‘支部建在连上’是同样紧要的。”(徐国栋等,2008)这“第二个建在连上”就是士兵委员会的建设:“1927年10月1日下午,前委的又一项决定传达到了各个连队:各连须在一二天内设立士兵委员会……职责是:参与军队的经济管理,派人到伙房监厨,与司务长结算伙食;参与部队的纪律管理,有权对违反纪律的军官作出处罚。” (徐国栋等,2008)由此看出,毛泽东给士兵委员会设计的最初职责就两条,而第一职责是经济方面的,“与司务长结算伙食”,这也是由当时连队的主要经济支出是伙食支出所决定的;而监管伙食必须在伙食单位——连队,建立符合管理要求的伙食账。这既是士兵委员会监管伙食必须配套的核算工具,也是毛泽东要通盘考虑的制度落地方法。以毛泽东的会计功力,只需在旧军队账簿的“后面”加上分配功能,就可创建出具有“记账、算账、分账”核算功能齐全的“伙食尾子账”。后来的相关文献也证实他对“伙食尾子账”的设计思路:伙食费按人头拨到连队,伙食支出全部入账,结余的伙食费(伙食尾子)平均分配给官兵,替代军饷,满足官兵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这就为解决当时面临的军费短缺、吃饭、津贴发放以及官兵平等、经济民主等系列问题,提供了公平、准确而坚实的账簿核算数据。

1927年10月1日,“从这天的晚餐起,工农革命军实行了一项重大的管理制度变革——废除军官小灶,官兵同吃伙食。从前委书记、团长到士兵,无人例外。” (徐国栋等,2008)三湾改编时做出的决定,很多“是在部队离开三湾后才逐步贯彻执行的,团的首届士兵委员会也是在离开三湾以后才选举产生的。”但账簿记录必须依据“日清月结”的规则及时记账,不然,收支数字就记不清楚了。所以,“伙食尾子账”应在10月1号当天开始记录收支。1号开始记账,也便于结清旧账,设立新账。由此推断,“伙食尾子账”由毛泽东在1927年10月1号创建于三湾。

三、“伙食尾子账”的核算过程

“伙食尾子”一词最早出现在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所写的报告中:“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后来这篇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井冈山的斗争》。报告既介绍了“伙食尾子”津贴制度替代了北伐军沿袭下来的军饷制度,又肯定了制度的有效性,是一个好制度。

“伙食尾子账”一词出自《毛委员在井冈山》一书中的《改造王佐部队》一文,但笔者至今尚未见过这本账的实物。在革命战争年代,账簿属于“机密”的范围,在红军部队中曾普遍执行“结算后就销毁”的制度。“会计科长徐剑报告,会计科的账目、单据已清查完毕,请召集会议审核后销毁。”(赵镕,1990)所以,研究这段历史,找到实物证据较难。但账簿核算有一种固定程序,也有专门的方法,只要懂得账簿核算原理,就能“复制”其核算过程,何况还有众多文献支撑。

从井冈山时期及其之后的文献资料看,“伙食尾子账”的记账、算账和分账三个过程都很清晰。“那时,红军的伙食钱都是按十天或一个月发下来,银圆用米袋装着,由连长背。”(刘伯承等,2009)这背回来的银圆就记在“伙食尾子账”收入方。核定的伙食费数额也跟“打土豪”的成效有关——打得土豪多,伙食费就高些;经济困难,伙食费就核定得低些,甚至是每天三、五分钱。士兵委员会的监管重点是伙食支出、月底结账和结余分配。

1.伙食支出从采买开始监督。采买是伙食费列支的出口,也是容易“跑冒滴漏”的环节。在“伙食尾子账”的监管设计中,采买就成为主要的监督环节,这也是吸取旧军队腐败教训而采取的措施。旧军队的伙食账都掌握在连长或司务长手里,采买是司务长的事,花多少钱也是司务长自己报,伙食账对士兵也多不公开,克扣士兵伙食费就成了一种常态。为了防止长官或司务长“吃油饼”行为,彭德怀的国民革命军曾采取过 “由士兵轮流值厨,担任采购,抵制了军官的贪污和克扣。”

“伙食尾子账”的采买监管,是伙食费完整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士兵委员会“监厨”的首要任务,司务长买什么菜要与士兵委员会的人商议,监督也从买菜开始。“连里有个采买,有一个副采买,是由班长或副班长为正采买,有一个战士当副采买。”(徐国栋等,2008)这就设计了“不兼容岗位”,让采买的人互相监督。“买来后由士委会的人过秤记数,月底进行账目清理。”这又是一道防控措施,严格控制住了采买支出。

曾经当过“管账先生”的罗荣桓,在当连党代表期间,“他要求每天的正副采买都由班里轮流选派,正采买由各班正、副班长轮流担任,从另一个班选一位战士当副采买,必须两人同行,以便互相监督。他还要求司务长在士兵委员会监督下及时清理、公布账目。凡是发衣服、分伙食尾子和零用钱,他都要求先战士后干部,干部和党员必须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罗荣恒传编写组,2015)这段文献不仅展示了采买的监督过程,还展示了伙食管理全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以及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月底结账并公布。“伙食尾子账”在正常情况下是按月结账。“每月由士兵委员会的经济委员算账,向全连公布。”特殊情况下也会半月、十天结算一次,但结算的结果都要公布。《改造王佐部队》一文记载了王佐手下的二排长带领第一批参观的士兵来到红军一团驻地的所见所闻:“在一幢屋的门框上还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一连士兵委员会’几个字。二排长他们很感到新鲜,便跨进门,一眼就看见了贴在墙上的‘伙食尾子’账。一个识字不多的士兵细细看了几遍,以为它是‘薪饷账’,喃喃地说:‘工农革命军的薪饷太少了。’这时,从门外进来的一个工农革命军搭话说:‘不,这是一连的伙食尾子账。’并随即端了几条凳子,请他们坐下,自己则拉过一只脚盆来,边洗衣服边说,工农革命军从毛委员到伙伕,除粮食,一律五分钱菜金,官兵待遇平等。”这段文献资料,不仅记载了“伙食尾子账”公布的史实,还记录了平均分配的制度;公平分配的前提是公布账目,接受众人监督。

3.结余平均分配。记账和算账的目的是为了分账,也只有分账,分享了成果,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出作用。在士兵委员会的监管下,“伙食尾子账”按期结算并张榜公布后,就平均分配给每一位官兵。“节余下来的伙食尾子,按人平均摊派分配。每个月发零用钱,从军长到战士,每人五角一律五角。” “分了伙食尾子,会抽烟的可以抽烟,还有的买点麻打草鞋。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特别是新来的俘虏兵,感到红军和白军是两个世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样: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徐国栋等,2008)

从核算过程可以看出,创建于三湾改编并在井冈山逐步完善的“伙食尾子账”,其整个监管过程就是民主的过程。实行经济民主之后,各项开支公开透明,军官中饱私囊的情况很难发生;由士兵管理伙食费,官兵待遇平等,吃饭穿衣都一样。”这就为官兵平等的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奠定了稳固的经济核算基础。

四、“伙食尾子账”的历史贡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伙食尾子账”的历史贡献可以由当事人评价。据曾志回忆:“后来明确了士兵委员会只管红军战士生活。以后又取消了士兵委员会,只成立伙食委员会,专门监督管理红军伙食,算伙食账,分伙食尾子等,这已是后来的事了。”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1987)1932年士兵委员会取消后,依旧保留士兵伙食委员会监管“伙食尾子账”,跟士兵委员会制度初期设计的首条“监厨”职责一致,这也是经过实践检验后保留的有效制度。直到1939年中央颁布《各机关津贴标准》正式实行略有差别的供给制,红军的部队一直实行“伙食尾子”平均津贴制度,长达12年之久,这都是建立在“伙食尾子账”严格核算基础上的。

黄克诚在《怎样认识毛泽东》一文谈到:“毛主席当时在政治上、军事上创造了一套路线、方针和政策,现在看来似乎很简单,但那时大家都没有经验,能搞出这么一套正确的东西就非常困难呀!……毛主席提出军队不能发饷了,要搞供给制。我当时想:这个办法行得通吗?对于有觉悟的共产党员来说,这样做不成问题,但很多战士不发饷怎么行呢?当兵的发饷、当官的发薪,是一切旧军队的惯例。北伐时的国民革命也是这样,当个少校每月就有一百几十块大洋。现在一下子变过来,部队能带下去吗?我有些怀疑,可是后来,这个办法居然行通了。只要干部带头,官兵一致,就行得通。”(陈果吉等,1994)这段文献不仅呈现了黄克诚对毛泽东“确实要高明好多倍”的由衷赞叹,还十分清楚地表达出毛泽东超越常人的创造能力以及“伙食尾子账”的基础核算作用。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自己也讲到“在井冈山时期,我们摸索到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还忽视了一个方面,就是士兵委员会的建设。”(袁小荣,2016)尽管士兵委员会后来取消了,毛泽东再次肯定士兵委员会的重要历史作用,是跟延续下来的“伙食尾子账”的重要历史贡献分不开的。

党史已认定:“三湾改编首次对旧军队后勤供应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废除了具有明显雇佣性质的薪饷制,创建了具有军事共产主义性质的供给制度。”(王海军,2010)“伙食尾子账”不仅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最初“津贴”制度的会计核算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供给制的创建贡献了会计管理智慧。其内含的“小钱大用”红色会计核算精神,也贯穿了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三湾改编的“两建”制度是借鉴的,“伙食尾子账”则是毛泽东的个人创新,也是一个重要历史贡献。

猜你喜欢
三湾伙食费伙食
三湾那一抹红
心声歌刊(2023年1期)2023-03-10 02:18:00
宣扬“三湾改编”精神
老友(2020年6期)2020-06-22 17:03:49
浅谈基层伙食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消费导刊(2019年39期)2019-07-12 09:40:42
伙食费
伙食费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改善伙食计划失败
飞魔幻B(2016年12期)2016-12-22 19:34:16
我多么想和别人一样幸福
三湾,转战千里来寻你(歌词)
中国火炬(2015年10期)2015-07-25 09:51:15
員工伙食費免稅額調高672萬人受惠
台商(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