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锂对甲醇羰基合成醋酸铱/钌催化体系的影响

2023-09-26 03:39:48顾明兰石荣广周志宏
上海化工 2023年4期
关键词:碘化甲酯阴离子

顾明兰 石荣广 周志宏

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上海 200241)

醋酸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醋酸乙烯、醋酸酯类和作为聚酯工业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的溶剂等,每年的消耗量非常大。2022年,我国醋酸产能已达到约1 000 万t/a。甲醇羰基化生产醋酸是当今世界比较先进的方法。20 世纪60年代后期,孟山都公司(Monsanto)成功开发了铑基催化剂体系,其工艺因反应条件相对温和、醋酸选择性高等优点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铑基催化剂存在副反应(水煤气反应、乙酰基碘化物先生成乙醛再生成丙酸及有机碘等)多的缺点。20 世纪90 年代,英国石油公司(BP)成功开发了铱体系的Cativa 工艺技术,与铑体系相比,具有选择性高、副反应少、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塞拉尼斯Ao Plus 工艺为使用铑体系催化剂[1],加入碘化锂(起到促进剂和稳定剂的作用)。加入碘盐后,[Rh(CO)2I2]-与HI 反应生成各种稳定可溶的四碘或五碘羰基铑配合物,铑催化剂在过量碘存在下的稳定性得到提高。另外,碘盐可使反应体系产生大量乙酸根和碘负离子,并与[Rh(CO)2I2]-形成亲核能力更强、活性更高的五配位中间体[Rh(CO)2I2(L)](L=I-或AcO-),提高反应决速步骤的速率。同时,碘化锂的加入可以促进醋酸甲酯向甲基碘转化,从而促进MeI 和[Rh(CO)2I2]-之间的氧化加成反应。

铱/钌体系在使用中存在催化剂沉淀问题。本课题研究了碘化锂对该体系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1 铱体系的反应机理分析

对于使用铱催化剂体系催化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Forster 等提出的机制涉及阴离子和中性的催化循环,如图1 所示。

图1 铱催化甲醇羰基化制醋酸机理

Forster 提出存在两个不同但相关联的循环,其中一个循环涉及中性Ir 配合物,另一个循环主要涉及阴离子物种,两个循环中还存在水煤气变换反应。在低水和低碘的情况下,中性循环以[Ir(CO)3I]为活性态,而决速步骤为MeI 氧化加成生成[Ir(CO)2I]。在较高的水和碘化物浓度下,阴离子循环占主导,催化剂的活性态为顺式异构体[MeIr(CO)2I3]-,决速步骤为CO 的插入和碘离子的消除。在铑体系中,只存在阴离子循环,且MeI 氧化加成生成[Rh(CO)2I2]-是决速步骤。[2]

2 LiI 对铱/钌体系反应活性的影响

2.1 试剂与仪器

氧化铱[w(Ir)≥85.7%]、氧化钌[w(Ru)≥75.5%],陕西开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基碘(w≥98.0%)、醋酸甲酯(w≥98.0%),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醋酸(w≥99.5%),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碘化锂(w≥99.5%),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锆材釜(250 mL);Optima 80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珀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Agilent 8890 气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2.2 实验步骤

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用1 MPa 氮气对反应釜充压查漏、消漏。

(2)将配好的物料倒入反应釜中,关闭反应釜。再次使用1 MPa氮气对反应釜进行查漏。消除漏点后,使用1 MPa CO 置换1~2 次。

(3)使用CO 充压到约0.5 MPa。开动搅拌,转速设为600 r/min。设定反应温度,打开加热开关进行加热,使用反应釜配套的控温系统对温度进行调控。

(4)当反应器压力开始下降时,反应开始计时。待压力降到低于2.8 MPa,用CO 钢瓶气充压到2.8 MPa,并维持在该压力下反应。配套的CO 积算仪将显示CO 的瞬时消耗量。

(5)待CO 瞬时流量小于100 mL/min 时,视为反应结束。关闭加热器,将反应釜移出加热炉膛,用冰水进行急冷,以终止反应。

(6)待温度降到室温后,关闭搅拌,用氮气置换两次后,打开反应釜,倒出反应液称重,取样分析。

工艺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实验工艺流程简图

3 结果与讨论

3.1 碘化锂对铱/钌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铱/钌体系催化剂催化甲醇羰基化生产醋酸,反应液中醋酸甲酯和水的量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大[3]。研究了反应液中添加一定量碘化锂的情况下,不同醋酸甲酯和水含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的量为w(Ir)=0.12%,w(Ru)=0.30%;温度为195 ℃,压力为2.8 MPa。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见图3—图5。

图3 20%醋酸甲酯条件下水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由图3 可见:醋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0%时,水的质量分数为2%~3.5%时,添加碘化锂的反应速率大于不添加的,对反应活性起促进作用;当水的质量分数大于3.5%时,添加碘化锂的反应速率小于不添加的,对反应活性起抑制作用。根据Forster 研究机理可以推测:在该条件下,当水的质量分数约为3.5%时,催化循环从中性循环向阴离子循环过渡。

由图4 可见:醋酸甲酯质量分数为15%时,水的质量分数为2%~3%,添加碘化锂的反应速率大于不添加的,对反应活性起促进作用;当水质量分数大于3%时,添加碘化锂的反应速率小于不添加的,对反应活性起抑制作用。根据Forster 研究机理可以推测:在该条件下,当水的质量分数约为3%时,催化循环从中性循环向阴离子循环过渡。

图4 15%醋酸甲酯条件下水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由图5 可见:醋酸甲酯质量分数为10%时,水的质量分数为在2%~2.3%时,添加碘化锂的反应速率大于不添加的,对反应活性起促进作用;当水质量分数大于2.3%时,添加碘化锂的反应速率小于不添加的,对反应活性起抑制作用。根据Forster 研究机理可以推测:在该条件下,当水的质量分数为2.3%时,催化循环从中性循环向阴离子循环过渡。

图5 10%醋酸甲酯条件下水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由以上几组实验结果可见:醋酸甲酯含量越高,催化循环由中性循环向阴离子循环过渡转折点的水含量越高。这主要是因为反应中存在如下平衡反应:

当醋酸甲酯浓度较高时,会消耗一部分碘化氢,所以需要增加水浓度,来增加碘化氢的浓度,从而保证在两个循环转折点处,碘离子浓度接近。

对低质量分数醋酸甲酯条件下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如表6 所示。

由表6 可见:当醋酸甲酯质量分数小于8%时,添加碘化锂对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对不同碘化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如表7 如所示。

由表7 可见:LiI 的量减少时,即n(Li)∶n(Ir)由1∶1 变化到1∶2 时,对反应起抑制作用,与醋酸甲酯和水的量无关。

由以上研究工作可得:碘化锂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与反应处于催化循环(中性循环和阴离子循环)有关,而反应处于哪个循环与醋酸甲酯和水的浓度有关。反应处于中性循环时,碘化锂与Ir 的物质的量比为1∶1 时,对反应有促进作用;反应处于阴离子循环时,碘化锂与Ir 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对反应有抑制作用。碘化锂与Ir 的物质的量比减小至1∶2,对两个循环的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中性循环过程的反应速率一般小于阴离子循环过程的反应速率,醋酸甲酯浓度越高,催化剂活性越高。

3.2 LiI 对铱/钌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在醋酸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催化剂沉淀的区域为缺少CO 的闪蒸区域。实验模拟了闪蒸区域的条件,研究了铱/钌稳定性情况:n(Li)∶n(Ir)=1∶1,温度为(135±0.5)℃,0.2 MPa 氮气保压3 h 后,观察溶液中出现沉淀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碘化锂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表6 5%~8%醋酸甲酯条件下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表7 不同碘化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mol/L/h

由表5 可知,添加一定量的碘化锂后:当水的质量分数为3%时,出现少量催化剂沉淀,但比不添加碘化锂时的沉淀量大大减少;当水的质量分数为5%时,没有出现催化剂沉淀。不添加碘化锂时,出现较多催化剂沉淀。由此可见,添加适量的碘化锂可以起到稳定催化剂的作用,从而减少催化剂的消耗。

4 结语

甲醇低压羰基化合成醋酸是目前世界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的工艺。铱/钌体系因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高、副反应少、产品品质高,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工业化应用。因生产工艺需要,反应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一般控制在3%以上,所以催化过程主要为阴离子循环。在生产过程中,适当提高醋酸甲酯的含量,同时加入与铱等比例的碘化锂,在确保不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催化剂的运行成本。铱作为贵金属之一,储备量稀少,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拓宽,特别是被用作电解水制氢过程中的阳极催化剂,其价格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因此,进一步研究降低铱消耗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碘化甲酯阴离子
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无水碘化锂销往印度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0:5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碘化亚铁溶液的实验分析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化工进展(2015年3期)2015-11-11 09:07:41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钙剂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反刍动物阴离子盐营养机制研究进展
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0:34
超导可视联合卡前列甲酯用于早早孕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
碘化锂的制备工艺进展
无机盐工业(2015年2期)2015-02-17 07:05:58
D311B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Cr(Ⅵ)的研究及应用
应用化工(2014年1期)2014-08-16 13:34:08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