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璧滢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提要] 财务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范畴,它可以广泛运用于社会管理、经济活动、行业治理等领域,也可以深度运用于个人层面。职业的选择是一个主观思考和判断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有规律可遵循、有规则可借助、有数据可量化的过程,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职业选择。财务管理中的诸多思维,包括复利、风险偏好、风险收益、ESG等,可以探寻和构建职业选择的思维与逻辑。
职业选择是人生的一项重要选择。不同职业之间存在客观差异,不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要求不同,不同就业者素质与预期存在不同差距,职业的适配性与个人的胜任度之间一直处于寻求平衡的过程之中,因此选择与被选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没有最好的职业,只有更合适的职业,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体现在择业上也是如此。职业选择,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项目决策的过程,运用财务管理思维进行职业评估,可以有效克服“选择困难症”和“选择盲目症”,帮助我们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
复利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复利是指在一定期间按一定利率将本金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利息,简而言之,复利不仅本金要计算利息,利息也要计算利息,即“利加利”“利滚利”。许多有关复利的神奇故事,比如假设你每天成长1%,一年后你的综合能力增长多少?1.01 的365 次方=37.78!因此,爱因斯坦将复利效应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复利虽说是一个财务概念,但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凡可积累,皆有复利”,只要可以不断积累的东西,就会有复利效应。巴菲特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复利思维选择最适合“滚雪球”的赛道。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影响复利效应的要素有三个:初始本金、报酬率和时间。与之相对应,在职业选择上也可以从起点、成长速度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选择一个合适的起点,努力做到稳健和良好成长,长期坚持下去,让时间证明价值。
一是要审慎选择起点职业,也就是确定“值得干”的领域。职业流动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在起点职业的选择还是重要的,因为它可能就是你的“初始本金”。比如,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物质财富越充沛,对音乐文化的追求就越“高品质”,因此音乐行业是一个长线的行业。但音乐行业又是一个庞大且长链条的产业,也有不同的切入口,比如音乐传播的载体有广播、收录机、CD、MP3、手机、音乐终端、数字小音箱、音乐触碰屏、数字音乐平台等,如果我们以传播音乐为使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类音乐传播载体,努力将优质高品质的音乐布设到各类传播载体上,我们将为听众打造的是全生命周期全触点的音乐陪伴与成长,我们的赛道就够久够长。但如果我们固执地坚守某类载体是音乐传播的唯一载体,固执和全力地投入其中,则赛道就会变得不确定且短促,比如MP3 从兴起到退出历史舞台寥寥数年时间,过于执着其中的从业人员一定面临着再次的职业选择。当然,也要避免另一种倾向,在职业选择中,过于频繁地切换赛道,盲目追逐所谓热点,频繁改变职业,似是动态跟进趋势发展,但每份职业都缺乏沉淀与积累,无法形成复利的累积效应。因此,对的赛道,再加上足够长的跑道,复利将在时间的隧道中发挥作用,我们的职业生涯会更有想象空间。
二是选择成长空间较大的职业,也就是判断自己“擅长干”的领域。这关注的是我们在这个行业中的成长性,追求的是正向的成长。擅长可能来源于天赋,比如有人天生就是“金嗓子”,具备歌唱的基本优势;也可能来源于长期训练,比如音乐制作、文宣等,需要积累训练中成长;亦或是被动熏陶出来的,比如家传出身音乐世家,音乐的直觉与判断、音乐圈子的人脉与关系等都会拥有一定优势。在职业选择中必须预判我们的成长性,比如有些人艺术细胞活跃,擅长创造性工作,不可为难地选择需要大量物理等知识储备的录音工程。因此,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职业成长率”,获得最佳的“职业复利效应”。
三是要选择可持续性强的职业,也就是你“喜欢干”的领域。在复利增长的模型里,即使增长率微小,但持续性可以让成长也变得可期。有个“一万小时成功理论”,即某个技术技巧性的工作,我们从事和重复一万小时就会成为行家里手,虽然有人对此质疑,但总体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经验积累即使微小,但持之以恒地不断积累成为专家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复利效应不是暴富效应,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显示出其魅力的效应,而是一个极度仰赖长期的概念,复利的特点是先慢后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短期之内几乎看不见变化,但量变到质变,只有坚持到后期才会突然爆发。要产生复利效应的重要因素就是要持之以恒,职业发展也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好的坚持,从事真正喜欢的,内心的内驱动力才会促使你排除万难,坚持不懈,获得最佳的职业复利回报。
总之,职业选择中的复利观就是选择“值得干、擅长干、喜欢干”的工作,这三个内在因素之间形成一个正循环。喜欢就会投入,投入就会变得擅长,擅长就越有机会站上高点,站上高点就会变得值得,值得就有成就感就更加喜欢,如此这就形成了一条完美的闭环回路,能够获得最佳的复利效应。
根据风险偏好理论,不同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是存在差异的。风险回避者的态度是: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偏好于选择低风险。风险偏好者的态度则是:主动追求风险,愿意为追求高收益而承担更大的风险波动。在平衡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中做出选择和倾向,是区别风险偏好的重要标准。
体现在择业观上,每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会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比如行业不景气、行业替代、企业转型、能力下降、职业天花板等。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也是不一样的,一些人追求可预期和稳定,而一些人则愿意面对更多不确定性,追求未来更多的可能性。音乐行业包括了诸多的门类细分,也需要长链条共同协作成就的特征,包括如创作、制作、演唱、传播、文宣、投资、文创等工作内容,在同一个行业中,风险偏好也会影响细分职业选择的。对于风险偏好者而言,可能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比如愿意放弃当下的确定性,去当一名流浪歌手,坚持内心小众音乐的梦想,为未来的“一鸣惊人”去承受当下的苦与累,即使面对遥遥无期的无望也情愿;比如音乐行业的风险投资者,愿意投资当下籍籍无名但未来有可能的歌手,为他有一日可能成为市场炙手可热的歌手而提前投资。对于风险回避者,他内心热爱音乐,但可以选择灯光、舞美、编辑、后期制作等这一类相对确定的工作。
风险偏好中,有两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可以帮助用于职业收入的测算和计量:一是贴现率。贴现率指的是未来时点收入的款项折算为现值的利率,贴现即是未来的一笔收入在现在值多少钱。二是夏普比率,这是一个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综合考虑的经典指标,代表投资人每多承担一分风险,可以拿到几分超额报酬。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行业前景和职业成长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收入的影响,收入的影响是全周期的,要通过不同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贴现率,对于较为难以忍受的风险因素,应赋予较高的贴现率,通过贴现率进行贴现净现值比较,并辅以判断风险性价比的夏普比率,结合个人风险偏好做出决定。
总之,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行业前景和职业成长性等不确定性,要清醒认识我们对未来的收入、成长性和成功可能性有预期,以及准确评估我们对风险的承受力与接受度,选择我们的行业和行业细分。
预期收益,也称为期望收益,在没有意外事件发生时,根据已知信息所预测能得到的收益。我们做决策和选择时,是预设了未来假设条件的,但这些预设条件在未来出现变化时,势必会影响到我们预期的收益,因此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和变化不断地修正和校对,甚至重新做出完全不一样的选择。比如线下演唱会,我们做好计划书、预定好出演歌手、约定好演出场馆,制作好物料等,这时我们是可以预估出可能的收益率的,但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出现和对现场演唱会的临时取消,则会让计划和预期落空。一场活动如此,职业生涯也是如此,需要形势和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预期收益率,做出新的选择。
择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同职业的预期收益比较。不可否认,在择业决策上,无论我们做多么充分的准备,但未来一定面对着不确定不稳定的环境。这种不确定不稳定性,包括行业景气周期的变化、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等,甚至包括极端天气和突发疫情等。因此,在职业选择之前,必须尽可能收集决策所需的各方面信息,以便做出相对全面、相对客观的职业选择决策。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根据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对预期收益进行校正调整,让最终结果好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在疫情影响之下,国内线下的演出一直处于淡季,但这两年在东南亚出现了线下中国文娱热潮,机会在东南亚,预期收益更高在东南亚。就线下演出而言,这两年“下南洋”的艺人不在少数,王嘉尔、张艺兴、周杰伦、五月天、容祖儿等均在名单之内,张艺兴的新歌甚至登上马来西亚电台排行榜前三,王嘉尔在泰国参加活动时受欢迎程度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因此,组织线下演出的从业者,如果能及时修正预期,转战东南亚则有更好的机会。当然,选择线上也一样存在机会。比如腾讯音乐,发起了“奇迹现场重映计划”,其中周杰伦的“地表最强魔天轮”活动,12 小时预约人数就突破千万,两场连映总观量更是近亿,这对于吸引流量、保持流量,主动蓄客,未来变现等都创造了更多可能。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因此,根据预期收益选择职业,也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况和条件,进行积极的调整和校验,包括地点、时间、期限、内容等,甚至中止重新选择。这是对职业生涯负责的态度。
传统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显性的经济价值,较少关注隐性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相比之下,ESG 作为一种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从善向善理念,ESG 视角下的评价体系,主张既要重视经济价值创造,也要关注在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中对社会和环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换言之,ESG 视角下的评价体系范畴从显性的内涵经济价值向隐性的外延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拓展,这同样也是择业观的重要拓展,也就是在选择职业时不仅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账、环境账、精神账。
音乐行业因为曝光度高,聚焦度高,个别不良从业人员和不良信息容易在社会中被放开被围观,由此对这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个别人极端地给音乐行业贴上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过度讲究个人成名等标签,因此保证一个行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引入新的理念。比如,ESG 蕴藏着从善向善的理念,体现在择业观上,一份好的职业,不能简单以金钱和地位衡量,应择善而从,向善而行,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理应做出的贡献,也是提升我们个人修养和思想境界的进阶之道。关注的不是简单的经济利益,愿意为音乐行业的发展,为更好的音乐输出贡献力量。因此,在职业选择中要考虑E(环境)的因素,倡导低碳、绿色的工作方式,广泛运用数字技术,充分提倡共享,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注碳足迹,为缓解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添砖加瓦;要考虑S(社会)的因素,要有协作之心,团结互助,虚心谦让,和睦相处,营造其乐融融的工作氛围。要有公德之心,遵守公序良俗,维护社会秩序,热心公益事业,参加社区服务。要考虑G(治理)的因素,工作中倡导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平等待人,和睦相处,要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珍惜羽毛,既要坚守法律底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也要守住道德底线,唯有如此,才能成为懂业务讲操守的合格职场人。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和实践ESG 理念,不仅仅关注传统框架下的财务表现和绩效,也关注社会责任管理、价值引领、绿色运营、公共关系、用户权益等的行动和作为。在确定的行业趋势和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之下,ESG 是保持长久发展和稳定增长,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共生共荣的重要选择。个人也必须有ESG 理念和行动,这种趋同可以帮助我们在行业中走得更稳更远。
综合而言,财务管理不限于经济领域和企业管理的范畴。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财务管理思维可以广泛运用于社会管理、经济活动、行业治理等,也可以运用于个人的选择决策、投资理财、活动策划等。音乐行业是一个创造美好的行业,有财务管理的思维,运用好财务管理的工具,相信可以帮助音乐行业和音乐从业者发展得更有效、更经济、更可控、更持久、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