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辨析栏”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2023-09-26 21:00:39福建省石狮市大仑中心小学施幼藤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两难辨析人教版

文/福建省石狮市大仑中心小学 施幼藤

思辨本应是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严重错位,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具有的育人价值发挥不出来。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后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多了一项内容—“辨析栏”。从引发学生理性思考、促进其道德内化、实现道德教育价值出发上,如何让“辨析栏”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有与无”的对比中,强化道德认识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想象力较为丰富,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可以利用小学生在当前阶段的认知特点,通过使用“有与无”想象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道德。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一课时,通过辨析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风能给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和便利,如风能发电、能推进帆船的前行、能带给人们清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系列问题:“如果生活中没有风,将会怎样?”“遇到风儿‘生气’了,我们怎么办?”等,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积极地参与讨论。之后,在这样的“有与无”想象对比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自然与人的密切关系,从而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加深对于道德的认识。

二、在过去与现在的“回望”中,学会明辨是非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既往的学习与人际交往中有了一定的体验,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容易被虚假情境所迷惑,不分好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发掘与利用低年级学生已往的生活阅历与经验,运用“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利用“回望”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有效地开展“辨析栏”教学,由此帮助学生树立道德观念。比如,在讲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一课中的“辨析栏”—“怎样才是真喜欢”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你身边有没有类似事件发生?”“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等问题。通过回望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每个学生的不同回答所产生的辨析需求帮助其对自身的行为产生反思;还可以引导学生回望过去生活中和动物相处的真实故事和体验,通过讨论交流,深化其对生活的认识,教导他们学会生活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由此可见,在开展辨析栏教学时,通过“回望”能够激活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由于他们有过相似的经历,因此更愿意去思考辨析题,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对过去的回溯中学会明辨是非,学会判断事物的因果,从而提炼生活智慧。

三、在换位思考与共情中,增强道德情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想还未成熟,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比较容易进入情境,在角色扮演时,总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角色之中。因此,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在开展教学时提倡换位思考,在遇到问题时,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和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具备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质。比如,讲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分享真快乐”一课的“辨析栏”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他是‘小气鬼’吗?”,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客观看待他人的“吝啬”行为,在共情体验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让自己懂得,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有拒绝对方的权利,明白乐于分享并不是强求别人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分享出来的道理。由此可见,换位思考不仅能让学生之间多了一分理解与包容,也能帮助他们摒弃旧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从而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体会他人的感受。

四、在两难问题辨析中,感悟道德意义

低年级学生总是根据行为结果来判断对与错,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巧设“道德的两难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它也是促进学生道德观念形成与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新设了很多有关道德价值的两难问题,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两难问题的核心要义,适时引导学生在两难情境中认识到生活具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由此培养其发展出批判性思维。比如,在教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中的“辨析栏”时,提问:这么重的书包,奶奶到底要不要帮孙子提着?奶奶不帮是不疼爱自己的孙子吗?遇到这样的两难问题,教师要带领学生讨论在生活中遇到同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应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明白奶奶这样做是帮助孙子成长。由此可见,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在面临两难问题时进行思考辨析,能激发其内心的道德感,正确领悟对道德的认识,最终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从中感悟道德意义。

五、在思维拓展中,规范道德行为

生活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教育,旨在引导小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生活,积极融入社会,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要突出重点,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产生思想与感悟,在思辨中不断成长,在思考后形成对事物的基本判断,从而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一课的“辨析栏”时,虽然课上已达到让学生认识到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的目标,但还是要让他们进行思维拓展,适当设计辨析问题。比如提问:“上课快要迟到了,在过马路时遇到了红灯,而路上也没有车辆,那么我们可以闯红灯吗?”可以让学生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珍惜时间不拖拉是个好习惯,同时也要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自身的安全。由此可见,通过思维拓展训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探讨与辨析,可以加深其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明确遵纪守法的内涵与意义,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辨析栏”的思辨价值,积极引导学生强化对道德的认知,学会明辨是非,自主构建道德意识,推进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

猜你喜欢
两难辨析人教版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两难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两难的选择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05
煤价上下两难四季度或维持窄幅震荡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