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十届中央深改委首次会议国资国企改革行动纲领的解读

2023-09-26 05:09文=李
现代国企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国资中国式

文=李 锦

党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4月21日召开,这是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首次对外亮相。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党的二十大的总体要求,对国资国企改革做出新的谋划。国企改革被摆在经济改革首当其冲的重要位置,明确国企改革重点与内容,提出国有经济管理体系问题,对国企改革方法与改革落实机制提出要求。会议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表述给人突出的感觉,国企改革思维一定要转到中国式现代化上来,国企改革要补短板、固底板,从国家层面抓国资国企改革与国有经济管理,国资监管进入权责明确时期。这些新表述、新部署、新思路,具有国资国企改革行动纲领意义,为当前的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企改革背景:中国式现代化的场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常常是通过中央深改委会议发出的。中央深改委会议大约两个月左右开一次。从2018年3月到2022年9月,十九届中央深改委共召开了27次会议。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对十八大以来的改革进行了总体评价,对接下来的改革也进行了部署。这次会议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是动力与成就、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及其与中国国资国企改革的关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擘画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时,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国有企业不仅要承担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弥补市场缺陷、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政策性使命,也要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完成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等经济使命,承担好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任务。

党的二十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根据发展形势的需要,已经初步形成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的新的话语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历史使命,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以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为重点,以产业引领力、科技创新力、安全支撑力、公司治理力、协同发展力为任务,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这个思路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有重大突破。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党中央对这个思路做出新的概括,国资国企改革一定要统一到中央深改委的口径上来,也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行动纲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地位:被摆在首当其冲的重要位置

对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我们要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重要内容深刻理解。

看点之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理解国资国企改革。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对“开局之年”“45周年”和“10周年”三个重要历史时间点的强调,显示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也意味着揭开改革新的一页。

看点之二:企业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会议审议通过七个文件,这些文件分为两类,一是企业改革,二是深改委自身工作问题。在《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后面,用了一个“和”字,接续的这些文件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项小组工作规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改革内容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个范畴,经济改革有企业、财政、税务、金融与政府行政改革等多个范畴。会议单刀直入,把国有经济与国企改革放在第一批研究,可见其突出位置,把经济改革列于各项改革之首,而国企改革则列于经济改革之首。

看点之三:从改革角度提出系统的企业科技创新观。突出强调科技创新,意味着在国家层面的重视。在这个问题上有9个思考点:1.科技制度、机制创新是改革的问题;2.要坚持系统观念,第一次提出围绕“为谁创新、谁来创新、创新什么、如何创新”,其中“为谁创新”是决定性的,就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醒我们对科技创新问题站位要高,认识要准、心情要迫切;3.提出四要素全链条,从制度建设着眼,对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整体部署;4.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5.三大创新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6.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7.要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8.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9.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

看点之四: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这个提法是从国家层面提出来的。在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的语境中,国有经济是带根本性、全局性、决定性地位。国有经济层次更高,国有资本、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经济的组成部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方面,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据支配地位,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这个问题的提出,意味着还会有新的要求与部署。

国企改革重点:核心使命与功能

看点之五: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这是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大突出强调企业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国有企业的核心使命与核心功能引起社会广泛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要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深入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使命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国有企业日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企业具备了为“强起来”做出巨大贡献的更为充分的条件,国有企业自身需要有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对其核心功能应该有更充分的认识。

第一,国有企业应聚焦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而自立自强的关键在于科技的自主创新。在新发展阶段,科技自立自强是“十四五”规划的首要任务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目标。

第二,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抓好改革。一方面要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效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一方面更好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国有企业应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的治理能力提升,增强全球竞争的中国力量。从国际经济循环角度看,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还处于中低环节,对全球价值链治理还缺少话语权;从国内经济循环角度看,总体上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中上游地位,对产业链供应链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这种能力主要是基于资源导向的,不是基于创新导向的,要完成从基于资源优势控制产业链向基于创新能力控制产业链的转化。

第三,国有企业应聚焦促进共同富裕和满足人民对于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相关国资国企监管机制应充分适应这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国资国企还应主动布局与人民群众相关的消费领域和消费环节,通过市场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要求,以构建新型消费体系为契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第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成为“以内促外”的重要主体,通过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积极落实国家对外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深化对外合作,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提高运用和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

国企改革内容: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

看点之六:改革的出发点更高,责任更重。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这四个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命运攸关的问题,也是中国国资国企功能使命内容,是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实现与完成的目标。

看点之七:企业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完善国有经济安全责任、质量结构、资产和企业管理,都是发展质量问题。企业改革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这种安全,是国家经济的安全,同时包括企业自身发展与运行的安全,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经济安全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处于突出位置,确实与国际国内形势密切相关。当然,产品的质量、资源结构质量、资产的质量和企业运行质量,是高质量发展中需要突出强调的内容。

看点之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这句话的出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特别强调的,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这里用在改革问题上了。显然,固底板不是一个简单的新概念表述,而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沿口参差不齐的木桶的容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不过,如果木桶的底板一旦出现裂缝或漏洞,木桶容量将无从谈起。补短板是立足当下、破解难题,而固底板是放眼未来、强基固本。短板补不齐,发展上不去;底板不牢固,时时有风险。因此,我们必须在补齐发展短板的同时,更加重视夯实发展基础、固牢发展底板。这个底板包括固科技创新底板,固发展安全底板,固营商环境底板,固民生保障底板。

安全问题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固底板的思维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当前,世界动荡和变革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发展和安全两大赤字不断凸显。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固发展安全底板,就是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有效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水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国有经济管理:构建权责明确的体系

看点之九: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将是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有力”一词的运用,给人充分的期待。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语境的到来,国企监管的主题发生重大变化——由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转变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国有经济管理体系则是这篇大文章中的重要分支。国有企业,因其出资人是政府,是国家,因此国有企业是施政手段之一。换言之,国企的表现和作为,反映的是一种政策、一种途径、一种方向。市场经济不排斥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几乎在所有国家存在。不过,由于各个国家国情、社情以及发展阶段、人文传统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在国有企业的数量、规模、所发挥的作用会有所不同。从历史上看,有些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造,另外一些国家则反其道而行之,甚至一些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的国家,也存在根据其时政府和社会的需要,再次进行国有化、扩大和增加国有企业的情况。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物。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对国有经济管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在前一轮国企改革中出现的政出多门现象,相互牵扯,严重影响改革效率与发展效率。譬如,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投资经营公司,分别由发改委、财政部与国资委负责,出发点与落脚点不同,方法路径不同,导致改革出现“中梗阻”“断头路”现象,有的是“有心无力”,有的是“有力无心”,有的是“有权无责”、有的是“有责无权”,非常容易导致改革“搁浅”现象,确实需要解决。顶层统筹,当属国家层次,国家设计改革的决策、领导与执行体制;权责明确,给人以充分想象,可能包括中央与地方、行政与业务等多个层次,包括经济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业务责任、监管责任等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组织部等方面的权力与责任怎样明确,构建国企治理主体各尽其职、相互协同机制,还需要费心琢磨。运行高效,自然有标准、有评价、有考核;最终的目标,是监管有力。

这里必须指出,会议提出的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不是传统意义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而是国家层面的国有经济管理。国资监管体制是国资委层面的,指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包括实施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监管的针对性、专业性,涵盖了规划指引、产权管理、财务监管、考核分配、监督追责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具有出资人特色的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但是,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大管理概念,包括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组织部、人社部等方面,是一种全方位的国家管理。

看点之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做大民营企业的问题。这次会议在强调国企改革同时对民营经济再次表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并对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会议指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这是一再表态的事情了。这次会议提出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是对以前提法的丰富。民间资本,有极强的创造力,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也是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的重要力量,而且民营经济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部分的社会就业。要充分考虑民营经济特点,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各项优惠政策精准直达,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看点之十一: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引导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稳住基本盘,实现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盘活存量,是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这个过程需要国企和民企携手并进。在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还是有值得提高、值得改进的地方。

应当指出,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责。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各个产业链上的分工合作,共同构筑了我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有企业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不断通过经营机制转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带动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

国企改革方法:聚焦重大问题 加强调查研究

看点之十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会议强调,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确认识前十年国企改革成果,是深化新一轮改革的起点。

看点之十三: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努力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攻下一些难点。这里对2023年党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机制改革难点的攻克,是充分肯定的。

看点之十四:要加强改革调查研究。目前,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强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会议提出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实情、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看点之十五:提出改革落实机制。改革落实机制,是个新看法。对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改革落实机制,下更大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提出具体要求。

看点之十六:要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健全改革创新激励机制。这里提出第二个机制了。在提出改革落实机制后提出改革创新激励机制。显然,这里提出改革创新机制,重点是改革的激励机制。改革有没有积极性,为什么缺乏积极性,在这里有值得改进的方面。

看点之十七: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各方关切。在国资国企改革的舆论引导、回应各方关切方面,有关方面是严重失位、空位、缺位的。中央深化改革委提出这个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也应该提出舆论引导机制,这个舆论引导机制与激励支持机制,应该由中宣部与国资委负责。我们在内部舆论引导方面是强大的,而对外部舆论引导方面常常显得苍白,特别对回应各方关切方面,常常是缺失的。对一些社会重大关切问题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对国资国企正面舆论引导力量,应该形成有力的支持激励机制。

《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努力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攻下一些难点。这个文件的出台,目的是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会有些新的精神与新的举措出现,尤其是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将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是巨大的推动,是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进展。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国资中国式
中国式民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国有经济改革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中国式失败
上海国资:重组与整合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