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开
今天,我们有必要在此重温《青海湖诗歌宣言》中那些滚烫的文字:青海是人类诗和歌的最早摇篮之一,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在苍茫的雪域高原,诗的圣灵之光,召唤我们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诗人,会聚于中国美丽的青海湖畔,在这里见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以诗人的良知和诗歌的神圣,庄严发布青海湖诗歌宣言。可以说,从宣言发布的那一天,2007 年8 月9 日,青海湖中映射的就不仅仅是辽阔的天空,那湖面上荡漾的也不止是万顷碧波,在这片山水中,就更加集中地凝聚了人的情感和经验,时代的大潮在这里滚动,处处闪耀着人们昂扬的意志。这里,已经成为诗人的精神家园,成为可以期待的诗歌高地。随着青海湖诗歌节一届一届地成功举办,随着诗人们一次一次怀着朝圣的心理汇聚在青海湖畔,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我们关于诗歌的希望和信念已经像高原一样凸显在我们心中,我们更加自信地预料到:因为我们在这里持续不断地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诗意和谐,而让青海湖处处留下了诗人的影子,这片最初让我们迷醉牵挂的山水最终因为我们而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得以更加深沉、更加本质化的永恒。
就像宣言中提到的那样:这无疑是诗的责任,同样也是诗的使命。
如果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曙光,如果因为此行成就了诗人的终极梦想,如果你的诗句回响在这里成为天空的一部分,我们就要特别感谢青海湖诗歌节的发起人,组委会主席吉狄马加先生。操办如此规模的盛事,可能会消耗他的创作,可他以对诗歌的拳拳之心和痴迷之情,以这样的行动,让诗歌回到生活的现场、让诗人站在时代的潮头成为可能。
2023 年青海湖诗歌节的主题是“在全球生态环境下的诗歌写作与诗人的价值立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青海最为殷实的家底,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更是未来持续发展的资本,是青海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是贯穿青海社会各项建设事业特别是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反映了青海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诗歌以其形式和内涵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关注生态文明,聚集自然环境,既是对人类生命状态的时代叩问,又是在时代洪流中对生命本体的内向探视,是诗歌对生活的介入,也是诗歌自身发展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古典诗词审美习惯于呈现自然圆润、对称、和谐的一面,可这仅仅是生活、生命的一面,甚至是浮于表面的一层。真实的生活中还有虚无、冲突和失衡的一面,同样需要我们用诗歌来表现。在生态环境下的诗歌写作应该呈现、发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动态平衡的本质,进行诗歌现代性的人文思考,丰富诗歌的审美因素,以此确立诗歌具有现代特征的诗性内容。中国新诗创作自然赓续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同时避免了以人为主体、高高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虚妄状态,在生态环境下的诗歌创作丰富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将感性和理性作了一个恰当的平衡。我们爱护的不是环境,而是人自身的生存。而以上所有思考都蕴藏着诗人的价值立场。当然,在生态环境下,诗歌创作在不断完善对“现代性”的认识,将其转化为我们的创作观念内在思维模式的同时,也不能将生态环境下的“现代性”本质化和绝对化,我们还不要忘记诗歌创作要同样重视诗歌的本体化特征和本质化属性。
总之,我相信,通过此次主题研讨、创作交流、文学采风和诗歌朗诵,我们不仅能以诗歌的形式展示青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能以诗歌的方式加强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为推动青海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各项事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