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媒体视域下传媒云实践教学的改革初探

2023-09-25 08:05信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信潇

关键词:泛媒体;云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要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1]。

着眼于新的行业要求,新一轮传媒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演进,推动着新一代的媒体传播和媒体内容进一步向智能化、数字化、移动化、可视化、交互化等方向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也在逐步改革,需要及时融入技术变革新趋势、媒体融合新动向和行业发展新动态,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等多种形式,采取案例式、现场式、任务型等多样化教学手段。结合传媒类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其中新闻、广告、电影、动漫、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表演等影视传媒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教学实践内容。现阶段线上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常态,未来结合“互联网+”环境下充分运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云实践教学将成为未来高校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模式。

1 泛媒体时代下传媒类专业实践概况

在政策引导和科技推动下,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泛媒体时代已然到来,泛媒体时代主要包含了媒体自身形态的泛化、传播内容的宽泛和媒介传播形式的泛化。从媒体的自身形态看,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的主要形态为文字、声音、图像,形态单一,特点区分明显,而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形态除融合图文、音频、视频外,短视频、直播等新的媒体形态呈现野蛮生长态势。基于万物互联时代,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均呈现既宽泛又细分的特点。

基于上述变化,传媒类专业的教学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一是教材的相对滞后,仅靠现有的教材理论体系已无法满足当下的时代要求。传媒类课程的教材内容大多依托于传统媒体的发展体系,新媒体环境下交互式摄像、新兴音视频编辑软件、AI软件、网络节目、网剧等快速发展,如果教师仅依托现有教材体系,依据传统理论教学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二是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脱节也是一些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媒类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少一一对应,教师对于实践内容的考核标准、比例等无法统一。三是现阶段传媒类人才培养计劃中要求培养新时代下一专多能的全媒化复合型人才,传媒类实践的教学涉及编、导、播、摄、录、演、服、化、道等多方面,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侧重点不同。“互联网+”环境下,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趋势,然而线上教学缺少实时互动性和反馈,线下的实践无法在线上进行,尤其是基于TBL(团队基础学习)教学法的小组实践练习,线下可以通过团队学习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线上的实践较难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2 云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

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给这一行业的样态、思维和观念带来巨大的变化[2]。加大传媒类专业实践环节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认知,只有将传统的传媒类理论教学和全新数字化媒体的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传媒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线上实践教学中云实践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实践环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 云任务 模块化学生合作探究方案的设计

高校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通过小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评析课程中,广播节目的制作通常可以由学生个人完成,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一个人完成的难度较大,传统的线下教学通过学生分组小组完成制作,线上分组制作的形式则无法达成。

在合作教学方案中可以细化模块方案设计,例如新闻类节目的制作,教师可以先发布云任务——制作一档完整的新闻节目,将新闻节目进行模块细分设计,由个人单独进行模块录制,后期再整合成一档完整的新闻节目,进行线上播放。周播新闻类节目可以根据小组人数进行模块设计,如设定小组人数是5人,可将周播新闻类节目按照“一周要闻”“一周快讯”“一周简讯”“三分钟世界新闻”设计为四个单独的模块,由学生单人进行模块录制,每个模块的成片时间在1-5分钟,个人录制完成难度不大。演播室背景可以利用抠像技术完成,再由每组的后期人员进行整合和包装,制作整档完整节目,最后统一在线上播放,模块细化的设计下通过云录制可以完成整档节目的制作,既完成了实践教学环节,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云制作 任务驱动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效果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之一,云制作的设计要求学生在统一时间进行云交流,边制作、边沟通、边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适应云实践的方式。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由七位导演分别制作七个模块故事,再统一到一部影视作品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照该片的制作方式,如在电视摄像课程中的纪录片制作章节,纪录片形式的多样化给学生也带来了丰富的设计空间。教师可将云任务模块设计好后,由学生云讨论后分组进行拍摄,在拍摄前需要明确成片的整体风格、叙事节奏、解说词内容,后期配乐等。学生在进行基础素材的录制后,建立云会议,进行云制作。后期剪辑人员根据不同片段的导演素材采集,在云制作中完成,小组成员可以实时提出修改意见,后期制作人员同步修改,既可以解决高效沟通的问题,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云上实践教学环节。

3) 云分享 弹幕场域互动 行业引领教学

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在这部分实践中,线上的云分享模式甚至要优于线下展示。“发弹幕”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观看节目、影视作品、晚会等内容的互动交流工具,在线下展示学生成果时,为了不影响观看效果,学生看到感兴趣的部分只能和身边人小范围交流。而线上播放,学生通过发弹幕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展现给全班同学,弹幕场域下的相互交流,形成更好的互动体验。

此外,教师也可邀请相关业界人士一同观看学生的教学成果展示,由电台、电视台、影视、自媒体等业界专业从业人员,从从业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在点评中融入行业相关前沿理念或技术方面的知识分享,学生从课堂内可以通过云上学习过渡到实际的行业工作中,进一步拉近高校教学和行业要求的距离,可以对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环节的脱节做出一定的改善。

4) 云总结 师生同步优化教学方案

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发布云任务下的系列实践流程,能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更进一步驱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线上教学资源的丰富化,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师课堂教授内容,学生学会了基础的实践操作练习,即可进一步通过线上资源自发性地主动进行高阶知识的学习,再进一步指导实践,形成闭环学习模式。云总结的方式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教学学时充足可以由学生语音连线进行总结分享,教学学时紧张,教师则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总结任务,学生完成总结后发布至平台,利于教师做出教学反思,进一步优化云实践的教学方案和实施过程,在不断尝试和优化中,总结出适用于该课程的一套完整有效的云实践方案。

在媒体泛化背景下,基于云实践的总结,学生也可以尝试拓展性训练,优化自身的学习方案。以传媒类专业为例,学生运营自媒体,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进行,用好校内外电视台、广播台、报刊、网站、新兴媒体等实习实践平台,课堂内的实践环节毕竟是有限的,课堂外的持续实践可以让基础理论知识在时间的推移下由量变达到质变的飞跃,这是云实践更重要的一层意义。

3 云实践教学过程及评价机制

3.1 教师过程性考核方案

过程性考核是对实践类课程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重要的考核方式,增强过程性考核、弱化试卷考核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实践环节不重视的问题。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以期末试卷的形式进行,学生容易忽视学习过程,只注重考试成绩。课程考核采取多指标评价系统,可以全面、全周期、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坚持科學发展观,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本位,改革高等教育试卷考试考核模式结构,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渠道,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举,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3.2 生生互评优化评价方案

对于实践练习除了教师评价环节,还可设立生生互评环节,主要通过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教学平台进行投票和打分。考核内容细化到项目及对应分数,作品评分由教师、组外成员生生互评、团队小组成员组内互评三部分完成打分,在增强学生参与度的同时更为客观公正地体现教学评价。

4 云实践效果分析

在线上教学云实践初期也遇到了实际操作问题,如电视摄像课程中对于摄像机的操作和使用在线上很难完成,此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大多是通过学生分组在线下实验室借用设备,由教师先统一讲解再分组练习。线上教学会将原本的小组进行拆分,小组实践练习在线上进行局限性较多,成为网络教学初期的重要问题。再如音视频编辑课程,实践环节主要是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这部分教学在线上环节可以完成,通过教师分享屏幕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再进行实践练习。但是教师无法实时看到每位同学的操作界面,无法掌握学生对于实践环节的掌握情况,学生遇到操作步骤的问题仅通过语音连线或者截图反馈,教师大多无法完成像线下教学般的指导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主要教授的课程有电视摄像、音视频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评析、节目策划与栏目设计等,平均完成超过四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初步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线上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通过每轮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于课堂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在逐步提升;学生实践作品在参赛中的获奖,反向提升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驱动下学习模式和习惯的改善效果明显。

通过课程云实践的逐步探索和改革,适用于部分传媒类专业的云实践模式已具雏形,还需进一步不断尝试和优化教学方案,根据形势调整教学目标,根据学情改善评价考核方案。在云实践的初探中,还缺乏对应的云实践拆分机制,后期需在新一轮的教学方案中逐步探索和尝试,如何设计出一套具有普适性指导意义的云实践方案还需要大量的尝试和积累,也将成为下一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目标。通过云实践教学路径的探索,逐步深化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形成本学科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

5 结束语

云实践教学目标的细化和设计能够满足在线教学均衡学生能力发展,以云实践为驱动,以考核方式变革为指挥棒,引导学生改善课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将更多的学习投入放在课程实践的学习与考核中,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实验素养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训练学生踏实刻苦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泛媒体时代,高校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调整与探索,培养一专多能的全媒化复合型人才,只有将传统的传媒类理论教学和全新数字化媒体的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传媒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迎合时代的要求,在关键内部环节上推进传媒类专业的发展,实现传媒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