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功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是大年三十的前奏曲。在我的家乡河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蒸年糕、吃年糕。年糕与“年高”谐音,有年年升高的寓意。家乡的年糕有黄年糕、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予新年财源广进的美好愿望。
一大早,妈妈去超市买来江米面、红枣、白砂糖。妈妈说,做年糕最讲究的就是黏,和江米面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水量。水加多了,面软软的,和不成形;水加少了,面硬得跟石頭似的,一点儿都不黏。
妈妈先把手伸到江米面中,一边倒水一边搅拌。不一会儿,淡黄色的江米面就和好了。她再用手一拉面团,竟可以拉成丝,看来黏性十足呀。开始做年糕了。只见妈妈用勺子舀了一勺江米面,放入掌心,转呀转,团成了窝头的形状。接着,她拿起红玛瑙般的大枣,用手一塞,大枣便嵌在了淡黄色的“窝头”上,好像黄金上镶嵌着一颗红宝石,好看极了。
看着看着,我的心直痒痒,便伸手去抓面团。不料,我的手一下子粘在了面团上,再一用力,面盆竟也被提了起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手从面团中抽离出来,但是一层江米面却牢牢地粘在了我的手上。
我一边把江米面从手上弄下来,一边问妈妈:“过小年为什么要吃年糕呢?”妈妈笑了笑,给我讲了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伍子胥为了给父亲报仇投奔了吴国,想要借兵伐楚。吴王不同意,伍子胥便杀了吴王,率兵攻破了楚国都城,另立新吴王即位,他受封申地。为了防止侵略,他带人修起阖闾城。城修好后,他对心腹说:“如果国家遭难,在城门下掘土数尺,自可找到食物。”不久,伍子胥自刎身亡。越国乘机伐吴。危难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于是带人在城门下掘地三尺,发现城砖是用蒸熟的糯米粉制成的。人们靠它渡过了难关。其实伍子胥在建城时就做好了屯粮防饥的准备。从此,人们在腊月里就用糯米制成年糕,来祭祀伍子胥。
不一会儿,年糕出锅了,热气腾腾的,颜色更加诱人。我拿起一个,咬上一口,甜甜的、黏黏的,里面的大枣软糯无比。我笑着说:“过小年吃年糕,幸福指数一年更比一年高!”
开篇直奔主题,点明家乡过小年有蒸年糕的风俗。
通过“伸”“倒”“拉”“舀”等一系列动词,把妈妈蒸年糕的过程描写得细致入微。
插入关于小年吃年糕的传说故事,增强了习作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卒章显志,表达了“我”对家乡风俗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