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心理健康

2023-09-22 23:18
生活文摘 2023年4期
关键词:内啡肽体育锻炼原则

运动有什么功能?当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时,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健身功能。的确,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健身功能毋庸置疑。除了健身功能它有健心功能吗?怎样运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呢?

其实,运动和心理健康也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

运动促进智力发展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其活动效率,研究表明,由于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气,给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从而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运动调节情绪

研究发现,运动本身可以促进人体的内分泌变化。大脑在运动后会产生名为内啡肽的物质,人心情的好坏与大脑内分泌出来的内啡肽多少相关。运动可以刺激内啡肽的分泌,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内啡肽的分泌增多,在内啡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就会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

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体内自己产生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类似吗啡作用的肽类物质。有镇痛、调节体温、心血管、呼吸等功能,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内啡肽因此也被称为“快乐激素”,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

运动助人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

运动可以让我们的体重更合理、体格更强壮、精力更充沛,从而对自我的身体外貌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更加积极,提高身体自尊水平,能够做到自我悦纳,变得更加地自信。

不少人最近都在看芒果TV推出的女团成长综艺节目,该节目召集了30位年龄“30+”的女艺人,通过训练和考核,最终选出5位成员组成女团。节目中“两静相见”的画面被不少人津津乐道。

两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天呀,看到你,你好瘦,现在”,眼神中流露出的都是由衷地惊讶、欣赏与羡慕。只见对方缓缓地说:“我运动呢!”又问:“真的,天天都有吗?”“对,天天运动。”她们为什么能够那么自信?因为她有颜、有才啊,运动让她更自信,年过半百又怎样?

运动中,需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环境、难度、意外等)和主观困难(胆怯、退縮、不自信等)去做运动,如果我们通过不断的练习、训练和磨炼,在运动中得到了肯定、赞美和羡慕,必然会获得自我成功的认知和高峰体验。成功的经历是影响自我效能感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它为检验自己能否调动成功所需的一切提供最可靠的证明,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提供了最有效的支撑。自我效能感不断提高,能够让我们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有实力去完成自己面对的各类艰难险阻,也就是常说的我能行、我最棒、一定没问题。

运动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

运动对消除人的孤独感和改善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作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这就需要人们在运动中敢于突破自我界限,与他人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我们看无论是三大球项目,还是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小球运动,还是广场舞、健身操、滑冰、游泳等等都离不开与他人的接触,运动能够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面,并且通过运动还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

运动消除心理疾病

杜克大学医院的医生迈克·巴比雅克他做了一个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发现,让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一定的有氧运动,可以起到治疗药物的效用,而且治疗后复发率比较低。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运动是心理治疗中的“无名英雄”,是十分有效且无副作用的“良药”。它在很多方面都发挥了作用,运动可以说是精神医生的理想药物,它对焦虑症、抑郁症和心理压力都能起到很大的积极缓解作用。

怎样运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呢?

科学的锻炼才能获得最大的心理效应,愉快和有趣的活动能够获得最佳的情绪效应。

科学锻炼的五个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人体对运动负荷总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负荷一下太大或提高太快,都容易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造成运动损伤和过度疲劳。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区别对待原则

每个人身体能力不一样,训练计划的安排也有所不同,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锻炼,才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3.适宜负荷原则

无论是有氧锻炼或是肌肉力量训练,必须遵循最佳负荷原则,这是取得最佳训练效果的前提。

有氧运动或者有节奏的腹式呼吸的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都属于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

几项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强度比高强度的锻炼对增强心境更有效。

4.经常性原则

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很重要。

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

每周至少2~4次的身体活动,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与心理效益的关系说法尚不统一,但有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至少20~30分钟。

5.安全性原则

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才能健康,健康才会幸福。运动是生命的滋润剂,健身是青春的美容师。

想健康吗?运动吧!想快乐吗?运动吧!

猜你喜欢
内啡肽体育锻炼原则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什么是“高级的”欲望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内啡肽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温和灸对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