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轩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美育是审美的教育,即通过美育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题来看,加强美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将美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相融合,是值得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以单薄的理论知识为课程主题,学生会失去兴趣,也不能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应深挖教材,借助丰富的教学活动,让美育充分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困境
1.教师对美育重視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以教材内容为主,重点在于知识点的教学,对美育尚不够重视。实际上,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并非知识类科目,而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教育活动提升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将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可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教学形式单一且缺乏实践性
受客观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只能根据教材补充审美教育内容,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要授课形式,但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让学生深入感受美。再加上美育教学普遍缺乏实践引领,很容易使学生的认知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应用于实际。
3.课程资源不足
目前大部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都来自现有教材,有时会加入教师自选内容,学校也会配置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但课堂上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和机会有限,学生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能力,合理整合、规划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
1.在时事中整合美
将美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这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治教育不仅是对法律常识的普及,还要培养学生知法用法的意识,使他们具备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能力,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法治的“美”;道德教育也应当结合社会时事、生活事例等,让学生理解和感受高尚品德的力量,看到生活中的正能量,这是道德的“美”。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教师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在备课时融入社会热点和符合时代发展意义的素材,整合、加工使其成为符合教育目标的案例,或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堂上挖掘美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材中,有许多符合美育主题的课例,通过深挖课例的美育内涵,能够很好地将美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拥有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和坚定不移的意志。例如,在一年级“我们的校园”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环境,培养学生亲近校园、热爱校园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花草美景、教室的墙面布置和设计等,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环境的美、文化的美,进而让一年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校园里的不同场所及其功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形成价值认同感。
3.跨学科感受美
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品德是未来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美育也包含了对品德美的培养。而要想实现这一美育目标,仅仅依靠一门学科是远远不够的,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应及时渗透关于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例如,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一文讲述了宋庆龄女士幼年时期遵守和同伴约定的故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借助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做一个遵守约定、懂得信守承诺的人,将品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4.在活动中发现美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积极开展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的美育主题活动,不仅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还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组织大家关闭室内所有灯光,切断所有电源,号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公园清理垃圾,并将捡到的矿泉水瓶、零食袋等变废为宝,制作成艺术品进行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强化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达到渗透美育的目的。
5.在生活中创造美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意识,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从实际出发来阐述观点,并最终将理论落到实处。教师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要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之中。例如,将“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课余活动相结合,通过参观红色展馆,让学生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红色江山代代相传作出努力与贡献。参观结束后,引导学生打扫展馆现场,通过“四明”(明知、明行、明思、明理)体系渗透爱国观念,引导学生锻炼劳动能力、发展奉献思维、培养高尚品质,并逐渐内化形成价值观。力求“做中学、学中做”“校内学,校外学”,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逐步打造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美育教育环境。
三、小结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立德树人,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与美育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将美育充分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美好品格,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