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热点议题与未来展望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3-09-22 08:37张慕文祝士明
关键词:职业高职研究

张慕文 祝士明

[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推动了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由研究转向全面实践,形成了“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的贯通体系。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不仅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亦成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一招,已然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为探究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法和运用CiteSapce软件,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两个维度,系统考察了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热点主题、演进历程与未来展望。研究发现: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研究影响逐渐扩大,但受政策导向影响明显;核心作者数量较多,主要研究机构分布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主要载文期刊是职业教育四大核心期刊;热点主题涵盖要不要发展职业本科、什么是职业本科以及如何发展职业本科等三大类;热点演进经历酝酿期与火爆期两个阶段。未来职业本科研究要强化类型定位,聚焦职业本科发展新问题;深化合作机制,打造职业本科研究共同体;优化研究范式,推动实证方法的逐步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职业教育,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职业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类型、两个面向、三种精神、四合模式”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1]面对新时代需求,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2]这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既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也是核心突破点和增长点所在。[3]从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提“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再到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由此可见,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已逐步从政策体系的话语词汇演变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截至2022年底,教育部已累计批准设立了32所职业本科院校。这些职业本科院校已然成为我国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主要阵地,然而,在一些院校的合并转设推进过程中也受到了重重钳制,尤其是民众的阻抗[4],使得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探索遭受到相应阻碍。由于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探索走在理论研究之前,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并未很好地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的研究进展进行有效梳理,以期能够实现系统回顾与全面反思,从而增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互动性。鉴于此,本研究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的相关核心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知识图谱和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热点主题和演进趋势,以期能够较为全面展现我国职业本科的研究面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中国知网(CNKI)作为研究样本的数据来源,通过高级检索将文献类别设定为“学术期刊”。考虑到对“职业本科”一词有多种相似的理解和表述,因而,本文将检索条件设定为:主题=“职业本科或职教本科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或高职本科或高等职业本科”、时间范围=“从2012年到2022年”,检索时间为2022年11月1日,共计检索到2012年11月8日-2022年10月31日的北大核心、CSSCI、CSCD文献共计476篇。在数据清洗中对广告、推介、公告等无效或无关文献进行人工剔除,最终得到有效文献445篇。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可视化软件。本研究借助CiteSpace6.1.R2软件,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和突发性检测图谱以及辅助传统统计软件对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统计,以期对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相关文献的热点主题和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分析。CiteSpace依据网络结构与聚类的清晰度提供的聚类的模块值(Q值)与平均轮廓值(S值)来评判图谱绘制的效果。一般而言,Q值在区间[0,1)内,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0.7时,表明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5]本研究中Q值为0.6388>0.3,证明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同时S值为0.8649>0.7,说明效度符合要求令人信服。

二、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概况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

根据文献统计结果,绘制了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年度发文分布情况(见图 1)。从图1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发文量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9年以后年发文量增长率激增。结合文献的年度发文趋势和实际情况,本研究将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2012-2018年,这一阶段发文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14年达到峰值。2014年《决定》中“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重大政策的出台助推这一阶段职业本科研究高潮的到来。然而实践中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并未与政策预期相一致。尽管伴随着《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适时出台,并且在随后遴选了300多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工作,但这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本质并非职业教育类型,因而无法实现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初衷。[6]正由于应用型本科转型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更与职业本科教育又处在倡导鼓励、探索阶段,缺乏顶层设计,使得职业本科研究出现“降温”现象,因而,在发文量上体现为下降趋势。后一个阶段为2019-2022年,这一阶段发文量急速增长,特别是2021年发文量达到108篇,年增长率177%,我国职业本科研究进入到爆发式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国家系列重大政策的持续供给加速了职业本科研究成果的不断产出,相关主题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二)主要载文期刊

从文献期刊的来源看,445篇核心文献总共来源50本核心期刊,其中发文数量超过5篇的有12种期刊(见表1)。在这12种期刊中,职业教育类的四大专业核心期刊分列前四,其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载文99篇,占比22.25%;《职业技术教育》载文81篇,占比18.20%;《职教论坛》载文69篇,占比15.51%;《教育与职业》载文68篇,占比15.28%。这表明职业本科研究的主要成果刊载在职业教育专业期刊上,比例超过70%。另外,《中国高教研究》和《现代教育管理》的载文都在15篇以上,这也表明了这两种期刊作为CSSCI来源期刊和CSSCI扩展来源期刊对职业本科研究的特别关注和重视。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国高校科技》《高教探索》《江苏高教》《教育发展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等期刊也都开设了职业教育专栏刊发相关研究的成果,成为职业本科研究成果在高水平期刊发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总之,职业本科研究的载文期刊形成以职教类核心期刊为主体、以其他相关高水平期刊为辅助的生态发展格局。

(三)研究力量分布

1.核心作者

依据普赖斯理论,通过对作者发文数量的核算来判断该领域是否具备核心作者群是衡量某一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十八大以来职业本科研究共涉及651位作者,其中,发文最多的为刘晓,达到7篇,依据N=0.749(ηmax)1/2(ηmax为统计期刊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的论文篇数)计算核心作者,N≈1.98,在实际应用中按照取整原则,取N的整数值为2,即十八大以来发文量达到2篇及以上的学者为职业本科研究的核心作者,共计84位,占全部作者比重的12.9%。因篇幅所限,本研究仅列出发文量3篇及以上核心作者(表2)。

表2 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发文作者分布情况

2.主要机构

将CiteSpace软件运算后的研究机构数据导出并进行归类整理,因各种期刊作者机构署名的不同以及院校名称的变化,故而将二级研究机构合并到一级研究机构,得到载文作者的主要研究机构情况整体来看,职业本科研究的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高等院校;另一类是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中涉及到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常州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机构,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华东师范大学,数量达到20篇,这反映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职业教育研究重镇的学术地位,另外,像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发文量分别为12、9和9篇,这也表明了上述高校作为职业本科研究的重要地位。职业院校涉及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其中发文量最多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数量达到了13篇,这与其作为国内第一家公办职业本科院校高度重视职业本科研究密不可分。此外,上述的职业院校基本都来自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和职业教育发达地区,这也说明职业院校的职业本科理论研究和实践试点大体协调发展。

三、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和中介中心性分析

关键词作为一种对研究论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凝练的特殊词汇,通过对关键词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掌握研究论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7]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职业本科研究的热点情况。在表3中,从频次来看,除职业教育外,职业本科、本科层次、人才培养、高职本科、高职教育、职教本科等是最主要的核心关键词。另外,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校企合作、类型教育、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等词汇的频次也处于前置位。从中心性来看,职业教育为最重要的关键词,其中心性高达0.46,而高职本科、本科层次、职业本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这些关键词的中心性也都非常高,分别为0.21、0.18、0.17、0.16、0.16、0.11。此外,除上述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关键词外,频次不高但中心性比较高的关键词有课程体系、衔接、转型、定位,表明这类词与职业本科的相关研究连接较为紧密。从首现年份来看,本科层次和高职院校等关键词在2012年就开始受到重视,2013年是迸发热点更多的一年,出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职本科、应用本科和衔接等关键词。此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术界开始关注类型教育(2019年)定位下的职业本科(2020年)和职教本科(2020年)的相关研究。究其原因,或是因为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也迎来新的重大改革发展,特别是2019年《实施方案》适时出台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同时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由此,我国职业本科研究进入到基于类型教育定位的职业本科相关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之中。

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随着法治进程的加速,执政党依法执政意识逐渐强化,人民的法治观念基本得以确立,宪法适应性有所增强,但在宪法适应性机制与实践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表3 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样本中前20个关键词

(二)研究前沿:关键词突现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突现度探测(Burst Detection)功能,生成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关键词突现情况(见图3)。根据图3关键词突现统计情况,十八大以来国职业本科研究的前沿热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2012-2018年,这一阶段主要围绕高职院校、路径、衔接、高职本科、转型、对策、分段培养等主题展开,此阶段衔接、对策这两个关键词持续的时间最长,学者们主要围绕如何在高职院校探索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及推动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2014年《决定》首次在国家层面阐明了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战略意图,由此形成了对如何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大讨论,逐渐成为这一阶段的热点前沿话题。后一个阶段为2019-2022年,类型教育、职业本科、德国、本科职教等成为前沿热点,其中关键词类型教育持续时间最长,表明这一阶段的职业本科研究更加强调类型教育定位。这是由于2019年《实施方案》开宗明义指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同时强调“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由此,在类型教育定位下的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得以开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共识开始凸显,基于此的研究受到学者们广泛而持续的关注。

图3 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关键词突现情况

四、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主题透视分析

在对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分析后,本研究进一步挖掘职业本科研究领域的热点所在,通过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LLR算法,最终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4)。本次由软件自动运算聚类出了九个聚类且聚类效果十分明显,显示出在职业本科研究领域的九大热点主题。一般来讲,聚类标签的排序体现了该类主题的热门程度,从图中来看分别为:#0高职本科、#1本科层次、#2职业教育、#3职业本科、#4高职、#5人才培养、#6高职教育、#7必要性、#8办学模式。为了更好地挖掘其中的信息,本研究将各聚类的情况数据抽取制成表格(见表4)。依据每个聚类内情况及其包含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将聚类大致划分为三大研究主题进行具体分析:要不要发展职业本科(#0、#4、#6、#7)、什么是职业本科(#1、#3)以及如何发展职业本科(#2、#5、#8)。

图4 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4 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关键词聚类信息表

(一)要不要发展职业本科

随着上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学界便开始对职业教育要不要举办本科展开讨论。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这种讨论越来越激烈,如在21世纪初杨金土[8]和潘懋元[9]就先后撰文支持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党的十八以来,特别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定位得以确立后,这种支持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态度更为明显。徐国庆认为职业教育只有在学制层次上完整了才能成体系,因而职业教育不仅要有专科层次,也要有本科层次,甚至专业硕士。[10]匡瑛和李琪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对就业和教育的需求以及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三方面论证了发展职业本科既是时代必需又是历史必然。[11]然而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郭建如提出本科职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的一个特殊亚类型,应该对职业本科的发展空间进行合理界定。[12]郑文则认为可以用应用型本科教育代替职业本科教育,因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包括职业教育。[13]总之,虽然我国在实践层面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共识,但在理论层面的争论依旧存在。本研究认为不论认为职业本科教育应该实现独立建制也好,还是将其作为应用型本科的组成部分也罢,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完善和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所需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必须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来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和职教强国建设。

(二)什么是职业本科

原本“职业本科”概念面目清晰,但政策口径的差异,地方执行的偏差以及基于政策解读上的学术讨论落入窠臼,使得对职业本科这一概念的理解陷入的混乱。[14]现有文献关于职业本科的内涵界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职业本科的自身出发,重点聚焦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即通过剖析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来说明职业本科的内涵。如王毓认为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应凸显“职业”特点,通过以专业为核心来明确具体专业的设置标准、教学标准以及职业人才能力标准,并系统设计其实施路径来保证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15]方泽强认为本科职教是一种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技术应用和初步研究能力的高层次、职业性人才的教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16]李必新、李仲阳认为职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遵循职业知识论逻辑和个人职业能力成长教育规律,以指向职业能力的职业活动为培养路径。[17]另一方面是从职业本科的外部出发,即重点关注职业本科与应用本科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职业本科的内涵。如別敦荣认为职业本科是应用本科的一个亚类,是培养职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是面向社会职业需求,对学生开展的以专门技术和技能培养训练为核心的本科教育,其特点主要有职业导向性、技术技能训练的复合性和教学与生产贯通。[18]王旭初、黄达人认为职业本科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诞生,与应用型本科形成‘同层不同类’的双轨,且二者之间既存在着异质性,也存在着同质性。”[19]综合上述观点,可以认为职业本科是职业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又是本科层次教育中的教育类型。它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职业为逻辑起点,以技术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培养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地方的具有较强技术理论、技术应用和初步研究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如何发展职业本科

关于如何发展职业本科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谁来办职业本科。到底由谁来办职业本科成为如何发展职业本科的头等重要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声音,主要形成了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由全国重点本科院校的高职学院来举办。如张驰等认为重点本科院校的高职学院是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首选。[20]第二种观点认为可以由新建院校或应用型高校举办。如贺蓉蓉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应从普通高等教育转向职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应从培养学科应用型人才转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21]第三种观点认为应依托优质高职院校来举办。如庄西真通过详细论证职业本科教育的四大特点,并据此认为依托优质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具有必然性。[22]第四种观点认为可以由公办高职直接升格来独立举办。如李政认为通过“自下而上”遴选优秀公办专科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来举办职业本科是未来两种主要办学形式之一。[23]第五种观点认为通过独立学院与公办高职高专合并转设来举办。如陈永利、李素敏认为应持续推进独立学院独立转设或合并转设为职业本科教育高校来稳步扩大办学规模。[24]

二是如何办职业本科。职业本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如何办职业本科教育上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关注的问题:首先,在办学理念上,要坚持类型教育定位,坚守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特别是要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办学理念贯穿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的全过程。[25]其次,在专业建设上,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建设要凸显综合性和创新性[26],需要遵循知识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27],要深化“三教”改革,夯实专业建设内涵[28]等等。再次,在科学研究上,应重新定位职业本科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科学研究基础[29],全力搭建科研服务平台、强化学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30],建立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和机构[31],显著提升职业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

三是怎么评价职业本科。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套科学、适合的职业本科评价机制,如何评价职业本科关键是要遵循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规律,通过推进“破五维”探索职业本科教育评价的新方式。首先,对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要着手建立和健全常态化评价机制,通过建立职业本科院校办学数据库来掌握职业本科院校办学中要点、亮点与难点,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32]其次,对职业本科院校来说,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全面规划,着力加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33]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主动承担教学质量合格评估主体责任,[34]同时,还应建立质量基准和质量绩效相结合的评价模式,[35]进一步健全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全方位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机制。[36]而对职业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评价,要基于规范性办学评价指标,研发特色发展的个性化评价指标。[37]此外,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面,可以从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过程符合度、达成满意度、产出贡献度、品牌影响度等维度构建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38]总之,要建立多方参与、全程监管、协同互补的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职业本科教育相关利益者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好、运用好、管理好评价督导这一教育“指挥棒”,从而更好地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五、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热点演进脉络

图5 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一)酝酿期:2012-2018年

“酝酿期”阶段主要以“职业教育”为聚类中心,以“高职本科”“本科层次”为次中心,说明这一阶段围绕职业教育如何开展本科层次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2014年出台的《决定》作为首提“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官方文件,强调要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来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来满足和服务区域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39]。同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2015年《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以及“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由此,我国职业本科步入政策指导和落地实践阶段[40]。在相关政策导向和实践探索之下,这一阶段“合办”“转型”成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两种主要实践形式。然而合作办学中的“贴牌生产”现象并不利于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这是由于在此种方式之下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同质化导致其自身的特色不显,职业本科难免沦为普通本科的“翻版”。另外,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依旧是高等教育组织的深层信仰,外部环境对“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存在“系统性偏见”以及传统文化中“重学轻术”的观念秩序与认知结构,使本科高校转型步履维艰。[41]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不利于职业本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局势,因而这一阶段职业本科教育实践和研究并未实现预期目标,但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为下一阶段职业本科研究积蓄着力量。总的来说,这一阶段职业本科研究的发文量相对不多,但该领域核心关键词已经出现,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合作办学和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等主题的研究与阐述,对后续职业本科研究具有蓄势作用。

(二)火爆期:2019年至今

“火爆期”阶段关于职业本科研究的文献开始进入爆发增长,从节点数量及连线密度可以看出职业本科研究在2020年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积累。一方面,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存在不足、非独立建制的本科职教试点效果欠佳,[16]导致通过“合办”、“转型”两种方式难以达到预期效应。另一方面,2019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这意味着政策层面允许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之外实现独立建制[42]。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以优质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为基础,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这突破了之前原则上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的政策限制。由此,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开启由依附发展走向独立建制发展的新征程,标志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由多年的探索、试点实践阶段走向规范化稳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升格”和“转设”成为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主要形式。截至2022年,教育部已批准建设32所职业本科学校,其中,直接升格22所,合并转设9所,单独转设1所。自2019年“类型教育”地位得以确立以来,学界围绕职业本科的内涵与定位、办学主体与模式以及建设路径与办学评价等展开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极大地丰富了类型教育视域下的职业本科研究的话语体系。在前期已有主题的研究基础上,除了“职业本科”“职教本科”高频关键词外,“类型教育”“类型定位”“专业目录”等也开始涌现和凸显,这些使得职业本科研究开始聚焦类型教育并不断走向深入。

六、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十八大以来中国知网(CNKI)中北大核心、CSSCI和CSCD来源期刊所刊载的职业本科学术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6.1.R2可视化软件,对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历程、热点和前沿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研究结论。

一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热度总体不断上升、研究影响逐渐扩大,但受政策导向影响明显。从发文量总体趋势看,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9年以后年发文量增长率激增,虽在2019年以前发文量相对较少,但在2019年以后发文量开始明显增加,特别是在2021年发文量达到108篇,年增长率177%。这与2019年到2021年系列重大政策文件的出台、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密不可分,直接助推了相关研究的爆发式增长。

二是核心作者数量较多,主要研究机构分布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主要载文期刊为职业教育四大核心期刊。从研究力量来看,核心作者数量较多,发文量最多的是刘晓,其次是庄西真、徐国庆和方泽强等;发文机构主要分为两类,普通高校中最多的是华东师范大学,职业院校中最多的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而在主要载文期刊方面,职业教育四大专业核心期刊分列前四名,刊载论文数量总计超过70%。

三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热点主题涵盖要不要发展职业本科、什么是职业本科以及如何发展职业本科。从关键词共现图谱来看,“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本科层次”“人才培养”“高职本科”“高职教育”“职教本科”“校企合作”“类型教育”“高职院校”出现的频数位列前十。

四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热点演进可以分为酝酿期和火爆期两个阶段。基于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和突发性检测结果,梳理了我国职业本科研究的演进历程与前沿热点,将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本科研究划分为酝酿期(2012-2018年)和火爆期(2019至今),并对两个阶段职业本科研究热点的前沿动向进行了归纳和解释。

(二)未来展望

1.强化类型定位,聚焦职业本科发展新问题

经过近十年实践探索,职业本科教育已走在稳步发展的道路上,然而职业本科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实践困境和发展难题,特别是随着新时代职业本科不断深入发展,新问题可谓层出不穷,职业本科的形象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让职业本科得到社会大众以及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遍认可将成为职业本科发展的生命线。从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和突发性检测信息可知,“类型教育”是一个前沿热点,是未来关注的热点。因此,未来开展职业本科研究,一是要强化类型教育定位,拓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和空间。一方面既要汲取教育学科的理论精华,另一方面也要汲取社会学、经济学、职业学、技术学等学科的研究养分,通过汲取多学科的营养,坚守职业本科类型特色,夯实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根基,从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二是要聚焦职业本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把学术研究作为解决实践难题和服务实践活动的利器,推动理论和实践互动融合,保障职业本科发展“不变质”“不走样”。

2.深化合作机制,打造职业本科研究共同体

众所周知,跨界是职业教育的典型属性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研究不仅是教育研究,还涉及到职业研究等其他研究领域。据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研究也需要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者进行跨界合作。但是,从研究结果来看,目前职业本科研究的核心作者以及研究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具体来说,虽然核心作者数量较多,但尚未形成明显的合作网络。核心机构主要是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两类,但二者之间缺乏合作机制。普通高校中的科研院所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优势,但缺乏对实践问题的真切感知,而职业院校则对实践问题感触深刻,方便感知和发现微观问题,然其缺乏理论提炼的水平。为了能够更好地弥补此二者之间的不足,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可以通过打造职业本科研究共同体,建立学术交流合作机制,通过以项目为载体围绕职业本科的重大棘手问题展开协同攻关,实现“强强联合,重点突破”,有利于拉近职业本科研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增强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强化职业本科理论研究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更好推动职业本科实践发展。

3.优化研究范式,推动实证方法的逐步应用

近年来,随着学界倡导开展教育实证研究,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学术期刊共同关注和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实证转型[43]。目前已有的职业本科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为思辨和定性研究,较少运用实证和量化研究。其实,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一直以来都有重思辨研究而轻实证研究的方法取向,实证研究之所以一直未能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主流与研究成本有着很大关系。[44]由于思辨与实证研究是基于“应然”与“实然”不同的视角来考察研究问题,[45]因此,采用何种研究范式要依据研究问题来适配选择,不能厚此薄彼。这要求在后续开展职业本科研究时,要注意重视研究范式的多元化以及各种研究范式的相互支持与共同发展。针对目前职业本科研究中较少使用实证研究的现状,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和推动实证研究方法在后续职业本科研究中的应用,诸如增加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质性分析和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量化研究方法,从而推进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促进研究设计的精致度,最终实现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相互支持、彼此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局面,提高职业本科理论研究水平及其服务实践的能力。

注释:

①因检索时间为2022年11月1日,最终选取样本文献的时间段为2012年11月8日-2022年10月31日,故2012和2022年文献数量不完整。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