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后
作为眉山市青神县政协机关退休干部,我以“三苏”故里人自居,更以苏母程氏夫人家乡人而自豪。从小,父母就给我讲合称“三苏”的苏洵、苏轼、苏辙,也讲他们的文才和功劳等史实,讲我们县城南不远的思蒙河与岷江交界处的程家嘴出了个相夫教子、美名远扬的苏母佳话。我从心底里牢记着这些,更想让这些精神食粮代代相传。临近退休之年,我的大孙子戥等降生了,我终于当上了祖父。年过花甲的我,也许是自己只有一个独生儿子的缘故,对待孙子、孙女格外亲。时隔两年零三个月,我的孙女黛待又来到了人世,我孙子、孙女双全了。
孙子、孙女咿呀学语时,我开始对他们启蒙教学。我最先教他们念《悯农》,给他们讲锄头、红日、禾苖、汗水、泥土,还有盘中的食物,教他们懂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前一天晚上下了雨,第二天早上,我就带着他们到自家的后花园看那些零落的花瓣,认识花落知多少,听听小鸟的啼叫,顺着这光景就教他们背诵唐诗《春晓》;月圆时分,我又教他们望着圆月学吟《静夜思》。戥等五岁时,国学启蒙,我开始尝试着使用电脑教他读《三字经》《弟子规》了。黛待在旁边堆积木,戥等念道:“融四岁能让梨……”黛待说:“哥哥你也四岁了,该让梨了。”我对孙女说:“不是四岁的问题,而是‘我的年纪小,应该吃小的。”不知不觉中,黛待也能背上好长一段《三字经》和《弟子规》总叙了。他们的父母工作繁忙时,我就带着他们去离我们家不远的唤鱼公园和竹里梅花公园游玩。根据孙子、孙女的情绪和热情,我适时地教他们认识贴在围栏上的大字,讲讲规矩和标语上的内容。
周末,有机会我也带着他们去周边游玩。作為东坡故里的人,我会根据他们的认知程度,潜移默化地给他们讲我们眉山人的骄傲,“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以及苏母程夫人教子的故事,从而在孙子、孙女幼小的心灵里渲染东坡文化。戥等问:“他们挖了埋在自家地下的一坛宝物为啥马上就要埋下去呢?”我说:“苏母教育他们不能乱动别人的东西,要诚实。”黛待说:“听了苏母教他们救小麻雀的故事,我懂得了小虫、小鸟,还有小蚂蚁,和人一样,生命可贵。今后我再也不玩儿别人逮来的小虫、小鸟了。”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要像苏母教子所倡导的一样,从小就要有仁爱之心。
有一天,我在书房里增补《陇西李氏族谱》时,孙子、孙女闯进来就问:“爷爷,什么是族谱?我们的祖先是哪里来的?”可是我的小孙子真的太小了,一时难以讲清楚。戥等又问,“什么是传承?”我说:“优良传统作风一代一代传下去就是传承。比如说我们李氏家族祖宗在家规中记载的‘忠厚老实,诚实守信,就是我的曾祖父母传给祖父母,又由他们传递给我们的,我们再传给你们的爸妈,再由他们传递给你们兄妹。”
不说谎、实话实说,就是我对孙子、孙女最起码的要求。黛待比戥等要好胜一些。吃饭常常比不过哥哥,但她又想争第一,就会采取一些便捷方式,如不是让哥哥提前放下饭碗,就是趁哥哥不注意把自己碗里的剩饭倒掉。我和家人对这种现象多次进行批评教育。现在,黛待从幼儿园回来总是会诚实告诉我:“爷爷,我昨天没有受到张老师的表扬,今天才得了奖励,你看嘛,彩虹印还在手背上;前天午休,睡觉睡得好,张老师发了一个白雪公主的粘贴。”含饴弄孙,既是一种天伦之乐,也是一种人生责任。在陪护和教导孙子、孙女的同时,我也教学相长,还增长和巩固了不少知识,看到孙子、孙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忙和累都是高兴的,一切的付出更是值得的。今年二月,眉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眉山市妇联、中共眉山市纪委机关,联合发文将我们家庭报送的《陇西李氏家规家训》评为了“优秀家规家训”。与此同时,我感到了夕阳晚景的幸福。含饴弄孙,传家风、事家教,特别是弘扬东坡文化、传承三苏家风,成了我晚年生活中重要的生活主题和快乐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