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

2023-09-21 09:12王红茹
中国经济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许昌发展

王红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并围绕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安排部署。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个部门联合发文,确定许昌全域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许昌也是河南省唯一、全国11个试验区中仅有的两个全域试验区之一。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河南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文件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

许昌在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面,探索形成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经验”?

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

一批又一批帮扶干部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

2022年4月,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有关部委启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以来,当下,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一线,活跃着一批又一批帮扶干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引导农业科技人才下乡,助力乡村振兴。”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

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发文确定许昌全域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20年,在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许昌市启动了乡镇科技副职选派工作。

史根治介绍,2020年,许昌共遴选82名各领域(主要是农业、林业、畜牧、规划、医疗、经济、法律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74个乡镇挂任科技副职,覆盖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所有乡镇。2021年,许昌市选派3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34个乡镇挂任科技副镇长。2022年许昌市又选派39人到39个乡镇挂任科技副职。

许昌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的陈晓燕,目前在鄢陵县陈化店镇挂职,任科技副镇长。

许昌市夜景

作为陈化店挂职科技副镇长,陈晓燕每周到镇里2~3天,“主要工作是协助做好农业农村相关工作,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花木产业发展与提档升级等工作。”陈晓燕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

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少不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身影。

从许昌市委到鄢陵县柏梁镇姚家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崔振华,2022年12月7日正式入村。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就是一竿子到村(社区)任职,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在田间地头接地气、经风雨、长才干,经受农村熔炉锻炼考验,在农村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也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回报家乡。”崔振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现任驻村第一书记21.1万名。

一个从“捡废品”起步的乡镇如何逆袭?

县域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村要振兴,产业得先行。如果一个乡镇能够做到让村里人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并逐渐致富,这不仅是农民的幸福,也有助于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董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长葛市(隶属许昌的县级市)大周镇,从“捡废品”起步,用20年逆袭成为许昌市经济第一的乡镇。它是如何做到的?

8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周镇的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在河南凯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铝材是如何变废为宝:只见工人将收来的废旧铝制品投入熔炉进行熔炼、精炼、扒渣,合格的铝水经流槽进入铸造工序,做成铝卷,再进行切割加工,新的铝型材诞生了。

河南凯美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帅锋回忆,大周镇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镇,父辈们主要靠制作销售红薯粉条挣钱。到县城卖完粉条回来,觉得架子车空着是浪费,就顺便把城里的旧东西收回来,也沿路捡一些废品,可以换点小钱花。

“刚开始时,父辈们走出去,主要以收塑料、废纸为主,后来大家发现有色金属的价值比较高,就转向收购铝、铜等金属,从废旧电线、电缆、家电里‘淘金,最终形成了这个产业。”薛帅锋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

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大周镇的重要产业,随着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效益越来越好,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现在厂区共有200多名工人,普通工人的工资平均在4000多元,技术工人工资会高一些。我们的工人多是本地人,大家都愿意在本地就业,白天干完活,晚上可以回家照顾家庭。乡村振兴提倡的就是在本地就业,我们做到了。”薛帅锋说。

活跃的民营经济,不仅给长葛人带来了充分就业,还吸引周边县市外来人员来此务工。

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书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长葛市外来务工人口近11万人,是为数不多的劳动力输入型县市。大周镇户籍7万多人,不仅本地人多,现在集聚的外地人口也特别多,共吸引外来人口近万人在此就业。

如何吸引年轻人回乡?

在许昌长葛市石象镇种业基地,成排并联的温室棚内,一串串青辣椒压弯枝头,散发着果香的甜瓜一个个垂在空中,番茄、豆角、茄子等瓜果蔬菜品种,长势喜人。

河南凱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截至目前,我们的蔬菜种子做到了河南省前两名,玉米种子也做到了全国一流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一线品牌。我们的小麦种子发展得晚,但在河南省也是唯一一家,目前是二线品牌。”种业基地负责人、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岭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在品牌做大做强之后,朱伟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向记者介绍了3种模式。

首先是让农民入股成为股东,共同致富。“让愿意种地的农民,在合作社里入股,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分红。”

其次是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合作模式。“主要是想帮助镇里发展村集体经济,这样由点到面,就能够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地发展。”

最后是产业链模式。“目前我们主要做高支链淀粉糯玉米产业链、辣椒产业链和小麦产业链3条产业链,通过这3条产业链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朱伟岭并不避讳谈及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目前在种业基地从事育种工作的都是像他这样的“70后”、50岁左右的人,年轻人非常少,甚至连从农业大学毕业的农村学生都不愿意从事农业。

“一是条件艰苦,二是待遇确实也不高。但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怎么办?我们这代人干农业更多的是出于情怀,如何让年轻人愿意到农村并留到农村,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朱伟岭说。

和朱伟岭有相同困惑的,还有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香公司”)董事长李彦增。

世纪香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是一家集食用菌科研、培训、生产、加工、销售、进出口于一体的科技开发型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李彦增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工厂化,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虽然现有100多名职工,但大多是50多岁和60多岁的当地农民。

“他们吃过苦,认为目前这种工作环境比过去干农活好很多,但是年轻人就不这样想。现在年轻人大学毕业,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大学毕业之后很多都转行了,甚至宁愿穿个黄马甲跑外卖,也不愿进农业这一行。”李彦增说。

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要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产业支撑是基础。“这就需要围绕符合农村需要、适合农民就业的有发展前景的二三产业做文章,而这正是县城需要和能够发挥作用的重点。此外,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宜业的营商环境是留住有为青年的基础,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不仅仅在硬件,软环境更加重要。”

最新的消息是,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有评论认为,《方案》若能夠得到有效实施,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许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初到许昌
许昌诗群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许昌青春诗会
曹魏文帝“权都许昌”原因探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