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申
日子如流水,一晃在工商银行已有35年了。平凡的时光里,我一直在基层支行工作,那些过往的银行故事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每每回望这些点点滴滴的工作短镜头,那些一路走来的一行行脚印又清晰起来。回望,是感慨奋斗的艰辛;回望,是惊叹发展的迅速;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再回首,我心依旧,那些与工商银行在一起的日子一直温暖和感动着我……
■算盘、账页和账卡
1987年12月25日,是我参加工作的日子。在上岗前的业务培训中,老师告诉我们银行工作有“三铁”——铁账、铁算盘和铁柜台。“三铁”是银行人做好工作的根本和基础,更是银行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上岗后我首先从事的是会计工作,打好算盘和记好账务是首要基本功。记得刚入行时,我看到前辈、师傅们算盘打得飞快,心里便有点发怵。老师傅的话一下子打开了我的心结:“我们如今的水平也都是练出来的,只要功夫深,没有办不成的事!”老师傅还给我讲他们练习珠算的故事,那真可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啊!寒风刺骨的冬天,支行的员工们利用上班前的时间,早早就在营业室开始练习,手指冻得伸不开,他们就跑到一旁的火炉边烤一下,暖和后继续练;盛夏的夜晚,空气闷热难当,师傅们在家里也不放过练习的机会,为了防止蚊子叮咬,有人就将双脚穿上了雨靴或是泡在水盆里。正是靠着这股勤奋刻苦的拼劲和韧劲,他们的珠算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那个年代,我们工商银行会计的算盘技能在社会上都是很有名气的。
如今,早已是计算机联网核算的年代,记账和轧账在计算机的点击之间便可完成,算盘、账页和账卡也早已经淡出了视野,但在工商银行发展成长的历史上,它们可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联行柜的故事
进入银行工作后的第二年,按照轮岗工作要求,我来到了会计联行柜工作。
联行是什么?这个如今已鲜见的词,在20世纪的银行工作中可是一个重要角色。“联行”,是指银行同一系统内各级行处之间的资金账务往来,主要通过邮件和电报来进行。说起邮件,当时联行柜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抄写联行信封,我们每天都有数十、上百,甚至二三百封邮件通过邮局寄送。联行有省级联行和全国联行两种方式,每天联行工作人员都要根据收付款的银行“开报单”。为了加快开列报单的速度,我们都要熟记各家银行的行号,当时行里组织的业务比赛中就有背行号这一项目。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开始承接银行的业务操作。手工操作的联行业务也已脱胎换骨,银行资金实时汇划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等资金汇划和清算系统的开通,让传统意义上的信件、电报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基层支行早已没有了专门的联行柜组,科技的进步见证了工商银行的飞速发展。
■手工票据交换员
从1991年开始,我在银行会计部门担当票据交换员一职。票据交换分为提出票据和提入票据,提出票据是要抄写计数单的,即将提出行的票据按收方、付方和各家银行分别抄列清单,当时我们柜组就有两人分别抄写提出收报和提出付报。抄好的计数单需经过复核员复核,以防差错。我接过复核好的提出票据,装好包、加上锁,骑上自行车,要赶在交换时间之前到达人民银行,路途中是不允许办任何私事的,以防造成票据遗失。
各家银行都到达人民银行的交换地点(后来有了专门的场地,称为交换所)后,大家将所带来的收报和付报分别交付各家银行进行审核、复核、清算。最后各家银行将自己的资金清算凭证交由人民银行的票据交换员进行资金平衡,收付相等后交换才能结束。这样的交换清算快的时候需要二十多分钟,遇有不平衡找账时,一个多小时才结束也是有的。
时光悠悠,票据交换如今早已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从电脑清算到如今的网络系统清算,过去的手工票据交换也已成为历史。铭记那段当票据交换员的日子,那是我的青春时光,也是我在工商银行成长中的燃情岁月!
■储蓄所里话储蓄
1993年,我来到支行的一家储蓄所做储蓄员。小小的储蓄所里除了主任,还有4名储蓄员对班倒。当时的业务也不是很忙,毕竟那时人们的收入还很有限,没有太多余钱存入银行。人们来银行储蓄只有活期、定期、定活两便和零存整取等几个储蓄品种,其中零存整取最受欢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手头的余钱逐渐增多,银行间的储蓄竞争已初露端倪。面对同业间的市场竞争,工商银行适时开办起了“迎新春有奖储蓄”——客户参加一定额度的定期储蓄后,通过摇号的方式產生各等奖项,这种形式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储户。后来,工商银行又开办了“彩电有奖储蓄”和“金戒指有奖储蓄”,这一下子在小城引起了轰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彩电、金戒指都是需要计划才能买到,这种储蓄方式对人们很有吸引力。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种需要,工商银行还开办了“生肖卡”和“礼仪卡”储蓄,这种以20元、30元和50元为固定面额的定活两便存单一下子就火了。随着电脑储蓄的开始,“礼仪卡储蓄”升级为“礼仪存单储蓄”,这种记名式不定额定活两便储蓄的存单上印有“电脑礼仪储蓄,满足馈赠需要,电脑打印祝词,留存永久纪念,工行独家开办,精美高雅方便”的字样,成了当时小城里人们结婚喜庆、生日庆贺的最好礼物。
现如今,我们的储蓄所已经发展成了全功能的“金融超市”,更多新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走向了广大客户,黄金白银等贵金属销售、代理基金和保险、各种期限的理财产品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的开办让传统意义的银行脱胎换骨,小小的储蓄所不但是老百姓身边的“储蓄罐”,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财师”。
■夜市储蓄所
1994年,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工商银行也开始了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改革,我们为客户服务的意识也进一步增强。
我所在的小城,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不少客户反映,当他们每日傍晚做完了生意盘点好营业款准备存入银行时,银行已经下班了;另一方面,一些客户晚间急需取钱,但银行晚上又不营业。在那个电子银行尚未启动的年代,我所在的县城连自动取款机还不见踪影呢!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解决他们的金融需求,工商银行决定在康民市场储蓄所开办夜市储蓄,我们县城第一家夜市储蓄所就在这一年的10月诞生了。
康民市场储蓄所位于我县最繁华的服装市场。市场每天人流量巨大,生意一片红火。储蓄所就位于市场的入口大门处,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每晚9点才关门停止营业。极大方便了市场里的经营户和有紧急资金需求的人。
记得我们夜市储蓄刚开门第一天就有一位经营户在晚间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原来他刚从邻县回到家,就接到了常熟服装市场一个老板的电话,让他连夜去常熟取货,所以他赶忙来银行取款,他很有感触地说:“是工商银行的夜市储蓄帮了我的大忙啊!”还有一次,已经晚上八点半了,一位客户提着一袋零钱前来存款,我们二话没说立即为其清点两万多元的零钞。当我们为他存上存折后,已是夜里十点多了,走出储蓄所时,冬夜的月光洒满了回家的路程,尽管寒风扑面,但我们的服务让客户满意而归,充溢在我们心中的便是久久的温暖。
随着工商银行电子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县级支行也配备了自动柜员机,而集约化经营的改革也使得工商银行开始了撤并低效网点的步伐,我们的夜市储蓄所在开办了4年后,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从算盘到账页、账卡,从联行柜到手工票据交换,从各种储蓄业务到夜市储蓄所,回望40年的点滴瞬间,这里不仅有工商银行的成长发展,更有每一个工行人的成长轨迹。很幸运我可以陪伴着工商银行一路走来,相信工行的明天一定会多姿多彩,璀璨生辉。